【好老闆】近50%殘疾者失業 愛心僱主連聘13年:讓他們感尊重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26歲的嘉利在2016年完成工商管理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找到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可惜做了4個月便辭職,失業至今。
聽完這個故事,或者會有人開始指罵年青一輩吃不了苦,但嘉利的苦卻非旁人能理解,因為她是一位倚靠輪椅的殘疾者,「一級樓梯已為我帶來壓力」。
有調查發現近一半受訪的殘疾人士正在失業,有僱主直言聘請殘疾者令成本上升而「耍手擰頭」。不過,社會上仍有愛心老闆麥家聲,他連續聘用精神病康復者13年,默默付出,助他們重返職場。

使用輪椅者想找一份適合的工作,困難重重。(「感‧聘」就業連網提供)

「現時我公司有3位精神病康復者員工,他們都很有責任心。」力圖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老闆麥家聲,自2004年開始與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合作,13年來共聘請了8位精神病康復者,分別於市場部、行政部和倉務部工作,當中更有4位康復者在公司任職達3年以上。

職場上的弱勢社群豈止咁少? 即看同志的職場經歷! (按此了解)

提供公平工作環境 容許彈性上班

現時政府有提供資助(3.5萬元)予聘用殘疾人士的僱主,麥家聲卻沒有申請:「我知手續很繁複。我有給他們高於最低工資的薪金,公司負擔得到,就沒有申請。」他頓一頓再說:「他們工資的水平和福利與一般員工無差別,公司一視同仁能令他們感到受尊重。」

麥家聲在監獄內擔任義工20年,一開始他的公司是聘用釋囚,後來聽到社會上有殘疾人士渴望投身職場、發揮所長的聲音,他便義不容辭地聘用精神病康復者。問及公司有沒有為聘請康復者而增設配套,麥家聲認為提供一個有安全感的工作環境更為重要。「最重要是同事有心理準備,願意學習溝通方法,而且明白康復者的背景和局限,包容他們的不足。另外,公司也容許彈性上班時間,方便他們食藥和覆診等需要。」

愛心老闆麥家聲(前排左)和嘉利(前排右二)共同分享殘疾人士就業的情況。(王淑君攝)

一級樓梯考起輪椅者:我只想有份工

好工難求,好老闆更難求。身體殘障的嘉利至今仍未找到工作,使用輪椅的她在求職和工作時處處碰壁。「之前份工因為某些通道有一級樓梯,每次都要請同事幫我才行到,麻煩別人令我很大壓力。而且,公司的工作枱高度和我的輪椅不能配合,令效率大減。」辭職後,她寄出了廿多份求職信,亦曾有僱主想聘用她,但提及公司走廊太窄,不能方便她出入。「其實我只想有一份工作,地點和工時也沒所謂!」她嘆道。

由6間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合辦、專為殘疾人士而設的就業平台「感‧聘」就業連網,與18位曾聘用殘疾人士的僱主深入訪談,有僱主坦言聘請他們會令成本增加,因而卻步。中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黃於唱說:「成本的確是會增加的,例如改建通道、洗手間等,而且同事要照顧殘疾者,都有可能令生產力下降。所以,政府更需要增加資源和支援,讓殘疾者可持續就業。」

按崗位設彈性上班時間真係得? 聽牛角老闆點講 (按此了解)

調查:僅一半殘疾者有工返 7成從沒升職

「感‧聘」在今年(2017年)5月訪問了337名曾投身職場的殘疾人士,發現只有52%擁有全職或兼職工作,當中逾半從事辦公室助理、清潔或洗碗工人、店舖助理或銷售員。

另外,接近一半受訪者於現時的職位不足一年,逾7成未曾有過晉升機會,更有26%人士每月平均收入僅3,600元。

「感‧聘」建議政府增撥資源,為殘疾員工提供支援和輔導,並教育及推廣企業聘用殘疾人士的正面效果,增加他們就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