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潮一】《住家飯》作者陳四月:賣一千本書不足一個月人工

撰文:潘宛沚
出版:更新:

劉以鬯在《酒徙》慨嘆嚴肅文學賺不到錢,但在現今文化產業式微之時,連流行文學都未必養得起創作人。賣出作品版權,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漫畫、電視劇等各種媒介,似乎是香港網絡小說的其中一條出路。向西村上春樹、Mr. Pizza,很多熟悉的名字,在小說改編成電影之前早已大熱。那麼對於小作家來說,改編這條路又能否改善生活?
有涉獵網絡小說的網民大概聽過上年出版的《輪迴交易現場》,直至今年,作者陳四月第二本小說《男人都愛住家飯》即將由奇妙電視改編成電視劇,對於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而言,大概是個好消息。但他直言,這條路還充滿着未知之數。

陳四月的兩本小說《輪迴交易現場》和《男人都愛住家飯》,都是由「創造館」出版,其中《男人都愛住家飯》已將改編版權賣給奇妙電視。(陳奉京攝)

見面時已經是晚上,陳四月剛下班。從第一本連載小說《輪迴交易現場》開始,晚上九時半是小說刊登的時間。在幾個小時前,他還是個平面設計師。上班下班,為了工作,可以兩個星期都沒有回家。

「在小型公司上班不算太忙,只是不可以讓老闆知道自己寫作,怕他覺得會影響工作。」於是下班後,逐點逐點地在電話備忘錄上寫小說,那是他「喜愛的時間」。小小的螢幕,記下了很多故事,從已出版的《輪迴》、網上連載的《攻略鄰家七姐妹》、《夢慾願墮》、《妖氣報告》,以及今年出版的《男人都愛住家飯》。一個黑實高大的男子,和他的小螢幕,可行而不可言。

書寫之難 寫作不是一個人的事

對比其他超現實小說,《住家飯》要講的,是真人故事。「上年書展出版了波屎和阿楚的《榮式住家飯》,出版社負責人余兒計劃將這個食譜寫成小說,講述波屎夫婦開了一間私房菜館。」跨出網絡世界,陳四月面對更多人,除了看小說的人也可能是看食譜的人,這兩種讀者又未必有所交集。而且,一本小說承載的不單是陳四月的文字,還有波屎的插畫、阿楚的食譜和余兒的資金,豐富了小說,也加重陳四月的擔憂。「正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我更擔心《住家飯》的成績。」

《男人住家飯》的出版社「創造館」,以出版流行小說為主。(陳奉京攝)

文字之重,他早已體會過。

以一本88元的書為例,要賣出1000本才能回本。第一次出書的新人,1000本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那時最怕出版社蝕本。」 

起初天天到書局看銷路,幾乎一天都賣不出一本。漸漸他不再去看,不再去想,回到那秘密的小螢幕寫他喜愛的故事。「其實讀者感受到你寫的時候開不開心,既然如此,我喜歡什麼就寫什麼,但沒有人like的話,又會有壓力。」反反覆覆,在自己和讀者的喜好之間琢磨。最後《輪迴》售出的數目,剛好1000本。

直至第二次出書,時間好像又回到當初。《住家飯》網上試閱的反應並不熱烈,平均每一章只有二十多個like,但他和其他參與者都滿意成果。「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出錢買書呢?」或許把握不了讀者,陳四月只能選擇忠於自己,「這些故事代表自己,即使沒人看我也會繼續。」

陳四月正職是設計師,利用工餘時間寫小說。此圖的漫畫部分由他本人親自加工。(潘宛沚攝)

被時間追趕的人 「家人比讀者更需要我」

他也曾懷疑,懷疑對於寫作是不是三分鐘熱度。「我很容易沉迷一件事,又很容易脫離。」他沉迷過保齡球、飛鏢、打機,速度與活力;寫作卻不同,三、四個月一本小說才得以完成。

那麼緩慢,卻轉眼來到而立之年。

陳四月清楚記得人生第一次寫小說,是在2015年11月,28歲。也就是說,渾渾噩噩了28年。從沒預計會寫作,直至臨近三十,才驚覺一事無成,「好像沒有靈魂似的。」不過是因為當初不愛讀書,沉迷打機、打籃球,和一般男孩無異。後來讀了兩年IVE,什麼都學不成。

三十而立,陳四月還在學習。前女友或許是個啟蒙者,「她喜歡看書,我便一起看,九把刀、林詠琛、高登故,那時還在連載《一路向西》。」流行小說就是他的泥土,迅速地補充靈魂養份。也想過以畫畫和探險充實自己,相比之下,文字卻是最快表達自己的方法,不用任何裝備。「書賣不到錢,至少証明我存在過,留一個索書號在世上。」

但30歲,中年危機。30歲,時間在追趕他。

文字夠快,但已經太遲起步。「很羨慕年輕的網絡作家,他們還有很多時間訓練寫作。我有的只是多了幾年的經歷。」加上父母退休,負擔愈來愈大。從前可以因為公司不滿他寫作影響表現而辭職,現在只能瞞著老闆,寫作成為不可言的傷疤與治療。假如哪一天成為父親和丈夫,寫作的時間只會更少,「家人比讀者更需要我。」

《男人住家飯》原是由夫妻檔創作組合「榮式住家飯」的繪本食譜,由陳四月改編成小說,小說每一章都以一道菜餚或味道設題。(陳奉京攝)

「從脾胃到心靈」 寫作和食物都有治癒效果

和《住家飯》的食物一樣,寫作從外而內治癒着陳四月。「小說中的人都有缺失」,突然不想結婚的女人、放棄夢想的少年、不敢表白的少女……在《輪迴》中,死去的人可以換購他們以為完美的條件,但我們只能以世俗的食物慰藉心靈。「現實有很多缺失,我將他們寫得完美,是希望讀者辛苦工作後,看過我的書會感到溫暖、有活力。」

小說中還附上繪本食譜。(陳奉京攝)

故事中的阿東、阿雅、阿文,有情人終成眷屬,很老土但很快樂。現實中的陳四月,並沒有。

「愛情不是單程路,
雙線行車的路上需要兩人的協調。
如果你減速了,我就放鬆油門,
如果你加速了,我就陪你奔馳。」
第六味.梅子蒸排骨

他將車子駛在馬路旁,再沒前進。感情變淡、分隔異地、工作忙碌,沒有必然的理由。即使從前多努力,每次拍拖都做好資料準備,哪間餐廳好,哪裏的東西便宜又好吃。「食物的味道可以表達感情,寫故事的過程可以治癒自己。」

因此感情變淡可以重新調味,夢想失落可以找到伯樂。現實沒可能的,在小說中,都可以。

小說的最後一味是「道別的焦味」。(陳奉京攝)

改編的終點是回到小說

《住家飯》即將拍成電視劇,將現實中的不可能搬上銀幕。「小說改編成電視劇讓多些人接觸,吸引他們看原著,最後回歸小說自身。」終究看小說的人不多,願意花錢買小說的人更少,但假如他們看過電視劇的話,未嘗不是一個契機,帶動他們接觸小說。

「世上每種生物的相遇相知都是緣份」。(陳奉京攝)

長此以往,寫故搵食的夢想或許就可以實現。

三、四個月寫一本小說,賺取的不足一個月人工。「多人看我的小說,我可以有更多寫作相關的工作,賺取生活費。比起現在工餘寫作,我有更多時間寫小說。」現在的陳四月,把握各個寫作機會,最近為一間遊戲公司寫小說。「我要增加自己的Portfolio(作品集),增加這方面的工作機會。」對方突然提出無理要求,他也只能憤怒。緊握拳頭,以金錢換取時間,在短時間內換取28年的失落。

可是一切還是未知之數。交出版權後,改編的事彷彿石沉大海。「未見奇妙電視有任何計劃,直至現在也沒有宣傳。」陳四月提起以往小說改編成功的例子,九把刀親自執導自己的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日本的《告白》雖不是原著作者湊佳苗執導,也改編得十分成功,能重現故事。對於自己的作品,他卻沒有把握,能賺多少,蝕本多少,「基本上我什麼都不知道。」

然後明天又一早醒來,準時九點半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