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得獎、但誰獲得了提名?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一些傳聞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博彩公司每年開的賭盤、開獎前媒體的預測……諾貝爾文學獎在一系列諾貝爾獎之中,或許是最具有娛樂傾向的。然而,事實上很多資訊並不準確,甚至算得上是都市傳說或謠言,比如近年說得最多的「獲提名多年的村上春樹再次落選」之類。今年的文學獎得主已經公佈,是英藉日裔作家石黑一雄,但本文不想談得主,反而想談談獲提名的人。
按照諾貝爾文學獎的規定,當年只會公佈最終得獎人,而獲提名人選在50年後才會公佈,如果未過50年已有人宣稱或被人安上「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名目,要麼是有評審不顧守則將消息透露(歷史上確曾有過),要麼就是「公關宣傳技巧」——畢竟獲提名也是一種榮耀,不是每一位都像村上春樹一樣,獲提名已經成為了某種程度的「奚落」。

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得主石黑一雄接受傳媒訪問。(視覺中國)

評審經多個階段 具第一階段提名資格人士達數百人

諾貝爾獎的評審過程保密,比如討論過哪位作家、對各位作家的看法如何等等,都不會公開,但評審規則卻是公開的。每年九月,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向全世界具資格的人發出邀請,為來年的文學獎候選人作推薦,截止日期為第二年的1月31日。什麼人具備推薦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資格?當然是文學方面的專家,但人數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得少,多達700多位。諾貝爾獎官網上列出了四類具有推薦資格的人士或機構,當中最「難」獲得的資格,或許是往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們得獎後固然都具備推薦資格,但畢竟每年只產生一位,有些也因年事已高,或已離開人世;而比較「容易」獲得的資格,則包括各國文學界具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大學文學或語言學教授,那些給你上過課的文學教授,說不定也是具備推薦資格的人。

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流程。(諾貝爾文學獎官網)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得獎呼聲這幾年都很高,或許他確實獲得過提名,但到了評審的哪個階段,則除了評審,無人知曉。(Getty)

總而言之,具有第一階段推薦資格的人數眾多,而且並無限制每人只能推薦一位,所以除了文學獎創辦最初幾年之外,能獲得第一階段推薦的作家其實為數不少。近十幾二十年,所謂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華人作家特別多,大陸作家有北島、閻連科、王安憶、章詒和、阿來、賈平凹、蘇童等人,香港有蔡炎培、金庸,台灣也有李敖等人,這些人獲推薦進入第一階段評審,並不奇怪;只是,獲得第一階段推薦,能否稱為「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就實在很值得商榷。簡單來說,就像香港電影金像獎,所有電影工會成員都有提名資格,但每個項目的最終提名名單其實只有五名左右,有人提名過但未進入提名名單,是否可算作獲得提名呢?

到了第二年四月,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進入第二階段。五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從獲推薦的作家中選出15至20名候選人。一個月後,評審委員會再從中選出最終的五位候選人,交由瑞典文學院的18人院士選出最終的得獎者。嚴格來說,最終名單的五人,才算得上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獎候選人」,而且根據過往諾貝爾文學獎的記錄,能進入五人名單的候選人,即使沒能獲得應屆的文學獎,也有極大可能在往後幾屆中成為得主。所以,如果等不及五十年去確認某人有否進入過諾獎的最終五人名單(而且50年後公佈的只是第一階段獲提名人),可將往後幾年的得主名單當作參考。比如說今年的得主是石黑一雄,基本上可以確定他在過往五年應該曾進入過五人名單。假如村上春樹曾於2009年進入過最終五人名單,很大可能他現在已經獲獎;他的多次入選「提名」,可能只是第一階段的入選,或第二階段的15至20人名單。

諾貝爾文學獎官方用語

第一階段獲提名人士:Nominee
15至20人名單:Preliminary candidates
5人名單:Final candidate

諾貝爾獎獲提名人士官方資料庫

有多少華人作家真正曾和諾獎擦身而過?

中國人有諾獎情意結,也因此產生了不少與之有關的傳聞,大多是屬於「遺憾」一類,有些隨着諾獎五十年規定已到,證明有些華人作家確實早在民國時期已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有些傳聞也證明是偽造。

印度文豪泰戈爾曾訪中國,與中國文人交流,此圖中亦有辜鴻銘(右二)在場。(網絡圖片)

1,辜鴻銘與泰戈爾同年獲提名?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早於1990年代就有傳聞說中國作家辜鴻銘在同一年獲得諾獎提名。有這種傳聞不奇怪,畢竟在同代中國作家裏,辜鴻銘在西方的名氣不小,西方很早便開始譯介其著作。但翻查諾獎已公佈的1913年候選人名單,辜鴻銘並不在其列,而且翻查其後的記錄,辜鴻銘從未獲得提名。有人考證此謠言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者陳民出版的《民國華僑名人傳略》,上面說:「辜鴻銘的貢獻更為難能可貴,因此被提名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結果印度的泰戈爾入選)。」其後不少出版物都把辜鴻銘獲諾獎提名當成史實來寫,有寫辜鴻銘傳的甚至加鹽加醋,直到2015年的一篇文章《有關被諾貝爾文學獎的一些史實澄清——兼與作家傅光明博士商榷》才澄清了這純屬臆想。

作家魯迅經常被神化,包括他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一事。(網絡圖片)

2,魯迅拒絕領獎?

關於魯迅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故事,比起辜鴻銘,傳得更加玄乎——有說魯迅拒絕了領獎。而事實上,魯迅連提名也未進入過。至於魯迅是否拒絕了提名而不是領獎,則只能從魯迅與友人的書信上作大約的猜測。

1927年,魯迅在寫給作家台靜農的信上是這麼寫的:

「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魯迅全集》第十一卷第580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事源瑞典旅行作家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在中國旅行期間,向人委託推薦一位中國作家給瑞典文學院,消息輾轉傳給了身在法國的文學家劉半農,劉半農意屬魯迅,便託台靜農詢問魯迅意見,於是魯迅寫下上述回信給台靜農。

2005年,大陸傳媒《南方周末》訪問了時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審主席埃斯普馬克(Kjell Espmark),向對方求證魯迅拒絕領獎一事,對方回應說,瑞典文學院曾在1930年代中託人傳話給魯迅,問是否願意接受提名。然而,所說時間卻與魯迅回信時間有出入,而且魯迅是在1936年去世。而另一邊,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著名漢學家馬悅然曾在一次演講中否認瑞典文學院有傳話給魯迅,因為並沒有傳話給提名人的傳統。

胡適是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人?(網絡圖片)

3,胡適是獲得提名的第一位華人?

民國作家中,真正有獲得過提名的是胡適和林語堂,而且兩人均獲得過兩次提名。胡適(Hu Shih)第一次獲提名是1939年,推舉人正是傳聞曾想推薦魯迅的斯文·赫定;另一次是1957年,提名人為香港國際筆會(The PEN)。而林語堂(Lin Yutang)於1940年第一次獲提名,共有兩人推舉了他,一位是斯文·赫定,另一位是Pearl Buck;1950年,Pearl Buck再次推薦了林語堂。然而,如各位所知,兩人都未能獲得諾貝爾獎,但可以確定的是,胡適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華人。

沈從文(左)於1988年去世,傳聞同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來想頒給他。(網絡圖片)

4,老舍和沈從文都和諾獎擦肩而過?

老舍和沈從文都有傳聞說他們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青睞,但兩人同樣是因為已經不在人世而無法領獎——諾獎只頒發給在世的作家,而且兩人的得獎傳聞常常互相混淆。

有說1968年的文學獎本應頒給老舍,卻因為老舍已於1966年自殺身亡而改頒給同樣是東方人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但查閱諾獎官方記錄,直至剛剛公佈到1966年的獲提名人名單,老舍都沒有出現過。

關於沈從文的傳聞,則說他在1987年和1988年都進入了最終名單,甚至說瑞典文學院準備在1988將獎項頒給沈從文,但沈從文於1988年5月去世。透露沈從文曾獲提名的,正是他在西方的頭號粉絲馬悅然。據說,馬悅然甚至在得知沈從文去世後力勸瑞典文學院破例給沈從文頒獎,但最後瑞典文學院並沒有這樣做。諾貝爾文學獎評審主席韋斯特伯格(Per Wastberg)亦曾透露沈從文曾非常接近得獎。至於事實如何,那就要等到2038年諾獎公開1988年的資料了——到時至少可以確定沈從文是否曾經獲得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