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關公】《台北物語》爛到盡頭便是潮 難為Cult片定分界

撰文:王嘉政
出版:更新:

公關災難很多時源於「衰多口」,但也不見得討好網民便能成為「神級關公」,認真難搞。
既然講多錯多,索性不講便不會錯。這種以零宣傳作為宣傳,以零公關為公關的「怪招,」確實能奏奇效,像近日在台灣引起熱烈討論的電影《台北物語》便是成功例子之一。
這部接近零宣傳,只在得一間戲院上映的台灣國產電影上畫一周後場場爆滿,並非因為好睇,反而是因為「爛到極點、年度奇葩」而被網民瘋狂追捧。

《東京物語》、《青春電幻物語》或《下妻物語》等「物語」系電影均是高質作品,《台北物語》亦然——不過是「差劣得高質」,名副其實是「X到盡頭便是型」。

雖然香港觀眾未有機會一睹這部另類神作,但從預告片那三分鐘經已感受到《台北物語》各方面的威力:白色Arial字體、極為明顯的雜音以及表情生硬的演員,完全是「中學生禁毒短片比賽」級別的業餘製作。劇情方面則分成三條主線,包括偷情議員與女助理、小偷與希望自殺的女子,以及對婚姻迷惘的女醫生與其反叛女兒,三組人馬因為一場車禍而被逼困在一室「拆掂佢」,結果引發出謀殺、綁架勒索、黑金政治、情慾、家庭破碎等人性貪婪。

(左起)《台》主角包括「小隋棠」李宓、「奧運金牌跆拳選手」陳怡安,另外亦有極似馬英九的男主角。但海報比陣客更「出事」——那隻班點狗是否入錯片場?(網上圖片)

但比起戲中角色的關係,電影本身才是真正混亂。有台灣電影專頁在影評中如此寫道:

我想你一定很難忘記每個電影製作的環節,這部片有種魔力,會讓你不禁想問「攝影師在嗑藥嗎?」、「這場燈光師是不是去買便當了?雞腿要滷的不要炸」、「剪接師這一段是不是去幫小孩換尿布,然後他的大女兒偷跑到電腦前亂按滑鼠」、「服裝造型拍這場戲時,大概在跟老公吵這禮拜日沒空回婆家看媽媽你不會體諒我嗎」、「編劇這一段應該是臨時接到中國信託的保險推銷電話,所以回來時沒發現,同樣一句話往上翻兩行,同個角色已經講過了。」
【#負能量電影講座】 羅賓(Facebook專頁“Film Film ”)

PTT討論區上亦有網友出Post指看完《台北物語》後感到頭痛和思緒混亂:

然後很多時候他(攝影師)要手持,應該是沒錢買穩定器,但他未免也晃得太厲害,不是王家衛那種晃,是比手搖茶還晃的那種晃--所以他永遠跟不上演員臉部的焦,即使演員是靜止不動,他PAN過去還是要等一秒才有焦。
ghooh (諾亞)
PTT討論區上,不少網友也指影評寫得太好笑,反而增加了入場意慾。(PTT討論區截圖)

「負皮」越多,加上抵死啜核的影評,反而吸引更多網友入場一探「有幾爛」。《台北物語》上映首周票房已達34萬新台幣(約8.8萬港元),正是越「爛」越愛。更令人驚訝的是,《台北物語》的導演及編劇竟然是金馬獎評審委員黃英雄。人稱「黃英雄老師」的他,推出過《編劇高手》、《國民電影院——九十七年度藝術電影賞析》等電影教學書,但也許紙上談兵和臨場實戰始終是兩回事,正如講波佬也未必要識踢波。另一方面,亦有人指黃英雄老師是故意拍成這樣,真正目的是為了讓大眾反思「Cult片的定義?Cult片和爛片的分別何在?Cult片的定義是什麼?」等問題,為台灣電影理論界帶來新衝擊,可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