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戲曲中心貨不對辦? 總監茹國烈工地現場親回應

撰文:翟啟豪
出版:更新:

天有不測風雲,因天雨關係,約好的戲曲中心工地現場訪問推遲了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後陽光猛烈,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走出辦公室,帶着記者來到工程依然如火如荼的戲曲中心。作為西九文化區計劃中第一座落成的主要設施,戲曲中心自設計到興建的數年間曾多次惹起爭議,上月更有網民將疑似「已成型的戲曲中心」的照片與原本設計作對比,批評兩者外觀相差甚遠。
對於茹國烈來說,批評的聲音是在預料之內,但他尤為感慨的是,這座建築是移民加拿大數十年的建築師譚秉榮的遺作,他不希望辜負對方寄託其中的香港情懷。
(協力:陳奉京)

項目建築師去年去世 戲曲中心成遺作

Bing Thom(譚秉榮)十歲前的大部分時間也在香港,大約八歲才隨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他在加拿大學建築、長大、成名…後來成為了加拿大當代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建築師。
茹國烈
加拿大建築師譚秉榮,去年因病在香港去世,無法見到戲曲中心落成成為遺憾。(西九文化區)
茹國烈形容譚秉榮為一個充滿好奇心的「香港仔」(茹國烈)

五年前,茹國烈在戲曲中心設計比賽中認識譚秉榮。同年12月,譚秉榮建築事務所(BTA)和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組成的團隊在五十個參與團隊中獲選為戲曲中心的設計團隊。戲曲中心原計劃在2017年落成,可惜工程有所延誤,落成時間推遲到2018年,而譚秉榮卻不幸在2016年10月因腦溢血於香港去世,終年75歲。

作為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在過去幾年和譚秉榮的接觸不少:「我們不時會有爭拗,對他來說,設計西九戲曲中心是他人生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項目,是一個尋根的homecoming計劃。」他形容譚秉榮為一個相當堅持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香港伯伯」:「有一次我們在西九搭了一個大戲棚,邀請了Bing Thom來看,因為他在溫哥華看傳統戲曲的機會不多。雖然他當時已七十歲,但一到戲棚就在台前後台『捐窿捐罅』,他又想從高的角度觀察演出和觀眾席之間的關係。我們正想為他找爬梯時,他已經爬到三四層高的棚架。」

戲曲中心在2016年5月完成升頂工程。(江智騫攝)
+3

回應網民質疑:對比角度不同

先前有人在街上拍了一些戲曲中心的照片,與設計圖作對比後,認為很不相似,但其實是因為所拍的角度與設計圖的並不一樣。網民拍的是中心的後門,而設計圖中的是正門,因此開口的大小形狀才有這樣的不同。
茹國烈
比鄰廣東道的戲曲中心正門目前仍搭着工程架子在趕工中,過一段時候後才會現出廬山真面目。(徐瑋聰攝)

除了正門入口外,另一個被批「貨不對辦」的就是建築物外牆的流線形紋理。茹國烈解釋,雖然建築物的結構已大致完成,不過外牆上的葉片和燈箱仍未安裝好。未來建築物的外牆將會裝上「約一萬二千塊由鋁製成的流線型葉片」和「八個令人聯想起戲曲傳統圖案的燈箱」,選用的物料亦考慮了維修、清潔、建造成本和安裝困難等因素。

網民上載的對比圖(網上照片)

至於戲曲中心的內部設計,最獨特之處則為懸浮式設計的一千座位大劇場。「Bing Thom刻意將大劇院升高到四樓,一方面想帶出這項傳統文化遺產的殿堂級感覺,另一方面,劇院以下的公共空間亦因而變得寬敞。」地面的公共空間將會連接到港鐵柯士甸站和佐敦地區的行人隧道,會廿四小時開放,並配合自然通風設計,這在香港過去落成的文化設施比較罕見,茹國烈說雖然這樣的創舉可能會帶來管理費用有所增加,但他認為文化設施不像商場,應該展現開放的胸懷。

地面中庭將會用作展覽、海報和發佈資訊,甚至會考慮作小型演出,茹國烈相信會吸引不少人經過和逗留,令戲曲中心成為一個不是「自成一角」的文藝中心。而以上樓層則有專門舉辦大眾化、易入口和較小型演出的「茶館劇場」、供訓練及製作之用的藝術教育設施,以及零售、餐飲設施。茹國烈說,不同樓層的用途安排考慮了不同層面的觀衆,樓層愈低的空間,安排的節目愈貼近大衆,而價位上亦有相應的安排,他希望有更多的觀眾前來欣賞傳統戲劇,尤其是對傳統戲曲接觸較少的觀眾。對於戲曲中心將於明年落成,茹國烈表示已開始籌劃開幕後的一系列演出和活動。

戲曲中心外牆將會裝上約一萬二千塊由鋁製成的流線型葉片,安裝工程預計於年底完成。(徐瑋聰攝)
戲曲中心外牆的葉子狀燈箱,每面外牆各有兩個,總共八個。(徐瑋聰攝)

單靠西九難發展文藝 政府須檢討法例

香港不能單靠西九或政府的場地成為文化之都。在立法方面,我們應該檢討制度和法例,令在民間自發辦文化活動的人可以有空間合法地做文化藝術。
茹國烈
茹國烈認為香港現時的法例和租金情況並不利於多元化的文化發展。(影片截圖)

身為西九文化區的表演藝術總監,茹國烈關心的不僅是傳統戲曲的發展,而是整個表演藝術的發展。對於近日有關本地live house 「Hidden Agenda」再次被控違規,以及年輕人缺乏演出場地的問題,茹國烈認為香港現時的法例和租金情況並不利於多元化的文化發展。正如戲曲中心成立後,香港依然需要來自民間,如新光戲院等傳統戲曲表演場地,戲曲文化才可以保持『接地氣』和在民間活躍,甚至是其草根的一面。

戲曲中心外牆在模型上的效果(影片截圖)

在整個西九文化區的規劃中,戲曲中心作為第一個落成的主要設施,也是西九的「東大門」。位於廣東道旁的戲曲中心,將會是從東面前往文化區其他設施必經之地,加上戲曲中心位處港鐵柯士甸站一帶的人流交匯區,建築物外融合園境設計的公共空間相信亦會成為街頭表演者的聚腳地,甚至是文青busking和跳大媽舞的熱點。在街頭表演方面,文化區管理局已發展了一套相關的政策。

「我們會利用過去兩年在苗甫公園舉辦『自由約』和『自由野』中試行的制度,設計一個登記發牌計劃,為表演者提出關於表演位置、內容、時間和不阻礙他人的建議。」茹國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