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藩生前最後一本書 作品多未曾公開 帶大家遊舊港島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何藩去世將近一年,他退休後的第四本攝影集《念香港人的舊》無法趕及在他生前出版。
「6月19日,在他離世當天,我們仍在討論封面的選擇。他放心不下的是,假使他不能親自完成這本影集,是否仍會出版。於是我向他保證這本書一定會面世。」獨家代理何藩攝影作品的藍蓮畫廊(Blue Lotus Gallery)創辦人Sarah Greene回憶道。在Sarah與何藩家屬的努力下,這本書終於他逝世一週年前面世,沒有辜負他生前囑託。

何藩新書《念香港人的舊》(Portrait of Hong Kong)封面選擇了他拍攝「叮叮」的一幅作品。(陳奉京攝)

何藩的念念不忘

《念香港人的舊》(Portrait of Hong Kong)封面選擇了何藩拍攝「叮叮」的一幅作品,Sarah說電車貫穿港島東西,這本書就像跟隨何藩的鏡頭遊覽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書內第一幅作品《憶西環》也是拍攝電車,寓意「旅程的開始」。Sarah憶起許多與何藩相處的細節,對老先生的活力尤其印象深刻:「頭腦清晰及精神集中,對這個出版計劃相當興奮,但我已累透了。」

獨家代理何藩攝影作品的藍蓮畫廊(Blue Lotus Gallery)創辦人Sarah Greene(左),與何藩家人一同努力完成了何藩最後一本書。(陳奉京攝)

出書的計劃要從2015年說起,當時Sarah和何藩一同整理舊底片,發現許多拍攝於五六十年代但從未發表過的街頭照片。雖然何藩很喜歡這些照片,但當時的沙龍對這些寫實味道較濃的作品並不感興趣。何藩曾經說過自己是沙龍攝影起家,早期的獲獎作品都是沙龍攝影。對於自己過去發表的三本攝影集《香港追憶》、《人生舞台》和《香港回憶錄》,他也為自己的作品分成了三個時期,「第一本是畫意,繼而寫實,近期的第三本書則是新派,既非畫意,亦非寫實,而是既有畫意又有寫實」。而這本《念香港人的舊》應該也可劃入為「既有畫意又有寫實」的部分。決定出版計劃後,何藩花了一年時間重新檢視這些塵封的底片,從中挑出了500張作品,並親自為每張照片起題。2016年,Sarah再次到美國按何藩指示協助他掃描及剪裁底片,可惜兩個月後何藩突然因肺炎入院。

新書裏的文字選自何藩1959年出版的文集《街頭攝影叢談》。(陳奉京攝)

在何藩去世後的這一年裏,何藩家人再從何藩最初挑選的500張照片裏選取了153張收錄於新書,同時要將何藩生前為作品寫下的名稱與作品配對,Sarah形容那個過程像一場解謎遊戲,而何藩女兒Claudia則將這個過程視為「撫平傷口的過程」。新書也邀來大導演吳宇森作序,序中說:「現今何藩兄彩色的人生已變回黑白,人去留影,不帶走一片雲彩,卻是瀟灑地留下絢爛的剪影……」

+2

新書收錄作品賞

+8
香港蘇富比展出伴隨何藩一生的相機Rolleiflex f3.5,相機由何藩家人借出。(陳奉京攝)

伴隨何藩一生的相機

與《念香港人的舊》新書發佈同期開始的,是在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辦的「何藩:鏡頭細訴香港光影」(Visual Dialogues - Hong Kong Through The Lens Of Fan Ho)展售會。Sarah曾為展題苦惱,她說有一天早上,她向天上的何藩祈禱,祈禱完後,靈感果然來了。她說,「Visual Dialogues」是何藩曾經用過的作品名。

著名攝影師馮漢紀為何藩新書作序,還在現場把弄了一把何藩用過的相機。(陳奉京攝)

展出作品不乏何藩的一些在網上流傳甚廣的作品,如《陰影》,也展出不少比例狹長的作品。如果說一般比例的作品可欣賞到何藩對光影的運用,那麼,那些狹長的作品則可欣賞何藩精緻的構圖。除了作品,同場最重要的一件展品便是伴隨何藩終身的Rolleiflex f3.5,據說這部相機依然能正常運作,可惜他的主人已經遠去。如果相機也有生命,它跟隨何藩這麼多年,看盡了世間繁華,大概也是此生無憾了。

展場的一角亦掛出兩幅何藩所導電影的海報,提醒我們這位攝影大師也曾經是一名導演。(陳奉京攝)

其他展品還包括何藩得過的獎座、全世界曾刊登何藩作品的刊物以及何藩自己撰寫的攝影書。而展場的一角亦掛出兩幅何藩所導電影的海報,或許也能提醒那些未必太認識何藩的年輕人,這位攝影大師也曾經是一名導演。

展覽現場照

+9

作品原圖欣賞

+14
「何藩:鏡頭細訴香港光影」展覽(陳奉京攝)

書籍:《念香港人的舊》

出版社:香港人出版
定價:780港元
 
展覽:「何藩:鏡頭細訴香港光影」

日期:6月14日至30日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金鐘太古廣場一座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