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死活人全為驅逐「旱魃」 古代求雨失敗巫女由祭司淪祭品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由於2020年沒有颱風造訪台灣,導致中南部降雨量不足,面臨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台農田水利署台中管理處協請,有「雨水媽」之稱的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舉辦祈雨法會,祈盼媽祖能為中南部帶來雨水。在現代社會舉辦古老的祈雨祭典,也讓現代人感受到商周以來的中華文化傳承。

台中大甲鎮瀾宮睽違58年再度舉行祈雨祭典,參加民眾皆著白衣出席。(Facebook@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在舉行祈雨祭典時,布幡上寫着「大亢旱魃禾豐潤」,即送走旱魃之意。旱魃,自商周以來在祈雨祭典中佔有重要一角,被人們視為旱神、旱災的象徵。說到旱魃,多數對中國古代精怪稍有研究的人,腦海中或許會浮現殭屍、醜陋的鬼怪樣貌,不過「她」的外表形象其實經歷過很大的變化。

旱魃與祈雨祭典的關係

商周時期雖然已是農業社會,但由於生產技術、水利設施等各方面還不夠發達,旱災、水災帶來的影響比今日更為明顯。從上古神話后羿射九日、大禹治水,可以感受到先民在面對乾旱、淹水等天災時的無能為力。傳世的甲骨卜辭內容,也多圍繞着祈雨、盼水患平息等相關文獻記錄,這些都成為後世祭典儀式的源頭。

旱魃最早可見《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這是周宣王(?-公元前782年)為求雨而寫的祈神詩,由於連年大旱導致饑荒,周宣王便親自祝禱,盼上天垂憐儘快終止災情。詩中將旱災歸咎於「旱魃為虐」,關於旱魃的身分,以及與旱災的關連,可見《山海經.海經.大荒北經》。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妭(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下天女曰妭,雨止,遂殺蚩尤。妭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周代姬姓先祖之一,帝嚳的孫子)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妭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山海經.海經.大荒北經》

旱魃本為止風停雨的天女,下凡助黃帝戰勝蚩尤,卻因失去神力無法回到天上,留在人間卻成為乾旱的元兇。叔均向黃帝說明女魃的情況後,便把她安排在赤水以北的地方。不過女魃有時會離開,便會給其他地方帶來旱象,人們便會驅逐她。

旱魃與巫女的關係

驅逐旱魃的行為,成為商周祈雨儀式的核心。先秦時的祈雨祭典可粗分為兩種:一個是通過巫女歌曲樂舞娛神的方式,祈求降雨;另一種則是通過人祭,驅逐旱魃即屬此類。

旱魃本是天女,奈何與蚩尤一戰後,神力盡失無法回到天上。圖為後人描繪《山海經》裏的女魃。(百度百科)

雖然表面上看是把旱災當作旱魃驅逐,但實際上是把未成功祈雨、釀旱災的巫女(被視為旱魃的替身)驅離。由於鬼字於卜辭的本義即巫覡,而巫字則為祭名;但隨着用字習慣改變,巫成了巫覡,原指巫覡的鬼字則專稱鬼魂。因此旱魃的魃字,有很高的可能性就是巫者。

先秦祈雨祭典:烄祭

但隨着持續地乾旱,即便驅離旱魃的替身(巫女),也無法讓天下雨。於是便發展出烄(音角,燃木祭天)祭、燎祭,通過火燒的方式,讓旱魃的肉體與靈魂得以回到天上、解除旱象,便能天降甘霖。因為對古人來說,火、煙是能夠上達天聽的管道(此觀念延續至今,如燒香、燒金銀紙),滯留在人間的旱魃,當然也可以通過焚燒「回家」。

烄字從甲骨文來看,是一個人站在火上。此祭典主要通過燒死活人,來向老天求雨。已故學者陳夢家(1911-1966年)研究,烄字於卜辭皆為求雨之詞,絕無例外。《甲骨文合集》載:「甲申卜,賓貞:烄女羍?」、「貞:今丙戌烄女才,有從雨?」、「戊辰卜,烄嬕(音侍,古女子名)於尊?」。

因旱魃為女身,所找的祭品自然都是女性,前述占卜中出現的女羍、女才、嬕,都是女子名。雖然巫女最有可能成為祈雨祭品,但女性的身份學者有不同觀點,有女奴、女俘虜、巫女等各種說法。

旱魃形象於春秋戰國以後的變化

由於活活燒死人實在太過血腥,到春秋戰國時期烄祭的祭品開始有了變化。《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有載:「夏,大旱,公欲焚巫尪(音汪,骨骼彎曲的疾病)」,魏晉文人杜預(222-285年)作註解釋:「巫尪,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人們選擇找患有奇病的人(尪)作為祭品,認為她們面目朝天,因病得到上天哀憫,使老天不願下雨,這些病人也被看做導致旱災的原因之一。這樣的轉變,也讓旱魃的形象發生變化,從本來的青衣天女,變成禿髮、樣貌醜陋的女性。從此負面形象再也離不開旱魃,而她也從帶來晴朗、烈日的自然神,一路降為災神、妖物。

隨着人們對於旱災的厭惡、恐懼,以及祈雨儀式中改用患有奇病的人擔任祭品。旱魃的形象從青衣天女,變為醜陋的妖魔鬼怪。(百度百科)

到明清時,旱魃已與殭屍畫上等號(屍體成為受焚巫女的替代品),焚燒殭屍驅離旱魃的習俗更在民間廣為流傳。旱魃形象更分成獸形的獸魃,與屍骨未化的鬼魃,成為能施展幻術、蠱惑男性的鬼物。

古代因民智未開,對於不瞭解的自然現象,總會用各種想象來解釋。對於生命中遭受的威脅,如旱災、饑荒等,歸於某種未知的存在所導致,並將其形象化。再通過犧牲的方式,選出替身(祭品)承受所有人的痛苦與哀傷。萬幸隨着科技進步,教育普及,在現代社會下所舉行的祈雨祭典已不需要人祭,只需誠心祈求上天降雨就好。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