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水|不問蒼生問鬼神:台灣的「祈雨政治學」

撰文:林嘉禾
出版:更新:

台灣目前缺水嚴重,旱情使得台灣各產業皆面臨巨大挑戰,經濟部長王美花除了指出可在工業區鑿井取水之餘,許多農民也早已在迫切的停灌威脅下改種大豆、高梁等耐旱雜糧。根據台經濟部水利署統計,截至3月7日,全台21座水庫有10座蓄水量低於20%,就連蔡英文也稱水情是「56年最嚴峻時刻」。

由此,台灣重要的宮廟大甲鎮瀾宮舉行了許久未見的「祈雨儀式」。祈雨儀式其實在台灣並非首聞,每逢旱季,官員和民眾在宮廟祈雨的消息,不少地方都曾有過。以大甲鎮瀾宮為例,其自清代即有舉行祈雨儀式的紀錄,若往上追溯自商湯以降,祈雨儀式更是中華文化數千年傳統信仰的一部分;蔡英文近日也指出,她在參拜宮廟時,都不忘誠心祈求「風調雨順」。

台灣台中大甲鎮瀾宮上次舉行祈雨儀式是1963年,當時台中縣長何金生,和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鄉鎮長以及民意代表披麻帶孝前往祈雨。(中央社)

但這次較為特別之處,或許是在於儀式背後的政治。鎮瀾宮祈雨儀式的源起,按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之子顏寬恒在Facebook所透露,是由農委會與剛改制為官署的農田水利署(由農委會農田水利處合併農田水利會而成)主動與鎮瀾宮接洽,希望舉行祈雨儀式。鎮瀾宮遂於3月7日上午舉行睽違58年的祈雨儀式,現場3,000名出席者皆仿效古人商湯故事、身穿白衣參加,現場還高掛古代神鳥「商羊」、祈雨布幡「大亢旱魃禾豐潤」等重要佈置。

不過,由於消息宣布後被部分輿論指責為迷信,據台媒《聯合報》報道,原本答應出席的中央民意代表與農委會與農田水利署官員竟全部缺席(僅水利署台中處官員出席),而在委託機關轉趨低調後,祈雨主角變成是「應邀」參加的台中市長盧秀燕與該府水利局長范世億、農業局長蔡精強、經發局長張峯源、民政局長吳世瑋、消防局長曾進財五位局長擔綱,賓客竟成為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政府幾位官員對此事的響應,乃是以「習俗」視之。台行政院長蘇貞昌被媒體詢問祈雨儀式是否是「不問蒼生問鬼神」時,表示「誠意有時候也要向天表明」,更稱活動是「地方水利處依照往年的習俗,和宮廟、民間一起祈求」;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稱,「在農田水利會升格之前,本來就有這樣的傳統習俗,農委會也相當尊重,今天這樣祈雨的活動也是根據過去的習俗儀式」。

2021年3月7日台灣台中大甲鎮瀾宮祈雨儀式,此次與1963年最大的差異在於,施法者由和尚變成了道士,服裝由披麻帶孝改成白衣,但是儀式整體邏輯並未改變,台中市長盧秀燕率市府官員整齊站在第一排。(中央社)

其實,不論是「迷信」還是「習俗」,都忽略了祈雨儀式所代表的世界觀。因為在中國傳統世界觀當中,天與人的關係是連動而非生冷的。所以,古代祈雨者皆認為,天不降雨、乃至於久旱是因為施政者不善、甚至是「失德」,導致老天震怒,因而必須由統治者出面罪己,祈求上天寬恕人間,盡快降雨。

而這次鎮瀾宮祈雨儀式,本系由代表中央的農委會連繫接洽,但最後由於遭受「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抨擊,使得民進黨中央政府官員紛紛對神「爽約」,出席人士變成以台中市政府官員為主,也等於變相由台中市長盧秀燕擔當以往的「罪人」角色。

這種奇怪的政治循環,源於古今祈雨背後的世界觀已經改變,現代祈雨者僅是純粹祈求、禱告而已,古代為政之道和藉由自然災害反省施政的天人關係,在這當中被統治者以「尊重民俗」為由卸去了責任;台灣的「祈雨政治學」,也就呈現如此詭異和尷尬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