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School】天主教總堂區學校走「國際化」教學生為自己選擇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十年前,中西區資助小學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全校只剩下9班,面臨殺校邊緣。到近年,其「國際化」課程和教學模式成為口碑,吸納了38個國籍的學生,自行分配階段平均每三名學生爭一個位。
成為受家長歡迎的「免費國際學校」,校長宗藹雯指全賴學校領導層願意跳出框框,殺出一條新路。同時,開放式的學習讓學生學懂如何為自己選擇,明白學習的目的和得著,是其中一個令學校成為「Happy School」的重要因素。
攝錄:陳鈺麟 李賢華
剪接:李賢華

學校轉型成功,宗校長指是學校領導層尋找新方向時「think out of the box」。當時校方得知港鐵開始計劃港島線西延,意味中西區會有所重整;他們又觀察到中西區本身有很多外籍人士居住,期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在香港落地生根。在兩年間走訪了不同直資和國際學校,汲取推行國際化課堂教學的經驗後,學校就決定於2011/2012年度開展「國際化」教學課程,以「Nurture the student as global citizens」(培育世界人才)為宗旨。

豐富的國籍組合 助學生放眼世界

還未轉新課程之前,學校每級都有兩三個外籍學生,至今學校已有來自38個國家的學生,華裔及外籍學生比例接近一半一半,名符其實是家長口中的「國際學校」。但學校不會只重視英文,分班時無論中文英文都有第一和第二語言的課程,而中文會以廣東話及普通話教授。

宗校長指,學校的國際化課程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世界觀,雖然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始終是個小地方,希望學生們的眼界可以更廣闊。其中學生的國籍組合配上主題學習,可以幫助他們放眼世界。「例如一年班講食物,很多教科書只會提及香港的早餐,但由於我們本身的學生組合已經是國際化,所以同學都能分享到不同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會吃什麼東西。」另外學校亦會多跟非牟利組織合作,因為它們專門幫助地區上有需要的人,學生可以從食物、文化、需要,慢慢將視野延伸開去,接受不同的文化,願意幫助世界上有不同需要的人。

不死記硬背 從體驗中學習

除了學生的組合國際化,學校的教學思維亦有國際學校的傾向,鼓勵學生從體驗中學習。今年學校的文學週以《西遊記》和《射鵰英雄傳》為主題,從郭靖的俠義精神連繫到社會的正義之士努力解決社區問題,幫助有需要人士。其中五年級的學生特別透過Design Thinking,代入中國文學角色去學習、體驗。在其中一個環節,學生們化身成郭靖,到街上訪問途人對解決社區問題有何意見,例如空氣污染、交通擠塞問題等。當學生整理好一些解決方法後,他們會用戲劇形式,以「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等絕招演繹出來。另外,他們又可以寫信給區議員發表意見,明白自己將來有機會成為「inflencer」,可以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況下表達自己,影響身邊的人。

而低年級也會透過戲劇教育,用身體感受《西遊記》。學校邀請了一位猴拳師傅帶領學生模仿猴子不同的動作,體驗孫悟空的靈活醒目;同時認識人們如何將動物的動作化為一項武術,甚至乎是藝術。無論是Design Thinking還是戲劇教育,學生都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從中理解、分析、應用、再創造,整合出屬於自己的知識。

與別不同的「教育觀」

曾經在傳統學校任教,宗校長指香港教育界很多時將重心放在「教」知識和技巧的部分,但其實最重要是「育」。知識和技巧並非不重要,但宗校長想大家反思其最終目標是什麼,「要考好試、取A升到band1學校,入到名校這樣就是一個目標?」她強調知識和技巧將來20年或者10年之後,老師都不用多教,但透過教學活動塑造出學生的個性、態度、價值觀,可幫助他準備面對將來的社會。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校長宗藹雯

讓學生學習為自己選擇 從中得到Happy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宗校長認為學生要懂得為自己的將來作出選擇。「Schedule of the day」就是其中一個對應措施。每天老師都會把整個教學流程寫出來,讓學生知道自己將會在課堂上學到什麼,然後老師逐步帶領學生學習,最後學生可以選擇參與鞏固學習及延伸活動。透過日常生活和課堂學習,宗校長希望讓學生更認識自己,作出一些對自己有益的選擇。

問到如何令學生愉快學習,宗校長指「Schedule of the day」也有幫助。當學生明白老師每個教學內容背後的原因,對老師有信任、安全感,學習的氣氛自然變得正面積極。「當你有成功感,知道自己有得著,自然會開心。而不是因為考到A就開心,或者因為少做一些功課可以去玩就叫開心。」學生知道自己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後,就會好好發揮自己。

+2

放遠目光尋新路 免於困在死局

學校轉型成功,未來仍會有增加課堂對話量和學生自主性的新目標。宗校長坦言,現時很多家長會因為香港的制度或者生活,就困住了自己的想法,認為沒有出路,必須要跟隨大隊才可以繼續生存。「究竟我們看到香港的問題是否一定不能解決呢?不是,香港就是一個很有彈性、有機會的一個地方。當我們有更宏觀的眼界,留意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是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便會明白其實我們香港人都可以有選擇,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