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急救】燙傷、燒傷要冰敷? 專家教豉油、牙膏有冇用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小朋友活潑好動,稍為「睇漏眼」,隨時發生意外!父母學到基本的急救方法,便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受傷的孩子,避免他們傷上加傷。《01親子》一連5集,邀請了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急救訓練經理為我們講解孩子常見的意外,以及正確的急救知識,及時拯救孩子的性命!
攝影:朱潤富
拍攝:繆鈞堤
剪接:林宛津

意外稍一不慎,便會發生。(網上截圖)

早前,有家長帶同幼兒到茶餐廳時,小朋友的手插進了剛送來的公仔麵內,導致手指紅腫燙傷。港媽要求侍應提供冰塊為孩子冷敷被拒,她憤而把事件放在社交平台「公審」,不料被大批網民指出急救方法有誤。

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Barbara)糾正做法:「冰敷會令皮膚的溫度急降,反而阻礙了散熱。」她解釋正確的做法,是用流動的清水沖洗燙傷或燒傷的患處,「因為清水可以無間斷地帶走燒傷部位的熱力」,應一直沖洗直至小朋友不感到熱力和痛楚。

(資料圖片)

塗豉油、牙膏有用嗎?

坊間有不少「偏方」,除了用冰,可能還有長輩會拿出豉油和牙膏,叫小朋友塗抹在傷口上。Barbara指這些做法亦不恰當。

她表示,由於牙膏含有薄荷成份,令人以為塗在燙傷、燒傷的患處上會有清涼、降溫的效用,不過她說:「在急救上,我們並不建議在傷口上塗抹任何的敷料或燙火膏。」在患處上,如塗抹了其他東西,是會隔阻了皮膚進行降溫,影響散熱效果;而且,假如患處有傷口,豉油這些物品有機會令傷口發炎。

為什麼會有水泡?

Barbara表示,燒傷燙傷有3種程度,視乎皮膚哪個部分受傷而導致會否出現水泡。

第一級燒傷是皮膚表層受傷,一般會紅、痛和熱,較少機會出現水泡。第二級或以上燒傷則不只表皮,真皮層亦被燙傷,便會較大機會出現水泡。

「當有水泡出現的時候,我們不要把其篤傷。因為水泡不穿仍是完整的皮膚,但水泡一穿便出現傷口,很容易發炎。」因此,她表示不刺穿比刺穿更好。

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Barbara)

大範圍燙傷、燒傷怎麼辦?

家居意外常有發生,萬一小朋友扯下桌布或熱水瓶,造成大範圍的燙傷,Barbara表示家長第一步必先保持冷靜!

「皮膚10%以上、肢體造成環形燒傷,這些情況也屬於嚴重燒傷。這個情況我們會建議使用『3B3C』的急救原則來處理。」Barbara說。

1.隔絕熱源(Burning Stopped):防止患者繼續燒傷。

2.維持呼吸(Breathing Maintain):留意患者有沒有休克情況。

3.檢查傷勢(Body Examined):了解傷勢,進行判斷。

4.冷卻(Cooling):用流動清水降溫。

5,覆蓋(Cover):用保鮮紙包裹燒傷部位。

6.送院(Carry):盡快求醫。

Barbara強調,小朋友在燙傷、燒傷後感到痛楚,必然會情緒不穩和大哭,父母必先保持冷靜,採取最適當的急救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

圖看正確急救步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