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武器市場中美分道揚鑣 中國加入《武器貿易條約》有何盤算?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中美兩國的立場又一次出現了對立,這次是在國際防務市場上。

2020年6月20日,中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加入《武器貿易條約》,距離正式入約僅剩一個簽字流程。這是一個規範國際間常規武器貿易的多邊協定。約在一年前的2019年4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正式退出該條約。其實就在美國退出幾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當年4月30日表態稱「中方支持條約的宗旨和目標,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條約相關會議,並一直在研究入約問題。」

中美兩國在國際武器貿易問題上的不同取捨,折射出不同的外交姿態,以及國家利益之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LW-30激光防禦武器系統此前在珠海航展亮相。(資料圖片)

中國武器出口「坐三望二」

美國是毫無爭議的全球第一軍火出口國家。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2019年發佈的全球軍火貿易報吿顯示,在過去5年,全球最大的軍火貿易出口商仍然是美國。如果對照2009年至2013年與2014年至2018年這兩個時間段,美國對外出口軍火的總量增加了29%,在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佔比從30%增加至36%。而且,美國與全球軍火出口第二名的俄羅斯的出口額差距逐漸拉大,2014年至2018年間出口額比俄羅斯高於75%。

軍工產業是美國的一項巨大優勢,並在美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制定中均享有較多話語權。美國的槍擊案與擁槍權利之爭歷來是美國總統大選的焦點議題,其軍工巨頭的遊說能量不可忽視。而美國外交的好戰傾向,也被認為與軍工產業的逐利性有關。

上述瑞典智庫的報吿還顯示,2018年全球軍火銷售的前5名的企業均是美國公司。當年全球前百大武器製造商中,美國軍火商的軍售金額達到2,460億美元,佔整體軍售市場的59%。2009年以來稱霸全球軍售市場的美國洛馬(Lockheed Martin)一家當年的銷售額便有473億美元,佔全球總額的11%。

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槍支和軍售議題上展示了鮮明的一致立場。因此,對於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簽署的《武器貿易條約》,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態度一直比較消極,特朗普更將其視為對美國主權的侵犯,並在2019年4月正式退出。美國軍工集團在美國內政外交的影響力,由此也可見一斑。

美國與中國在《武器貿易條約》一事上,又一次形成了鮮明對照。中國是國際防務市場的新勢力,近年武器出口形勢尤其可觀,但是仍然對可能限制其武器出口的這項條約保持積極態度。

2019年11月,航空工業瀋陽所研製的多旋翼無人機A-HAWK-I系統亮相阿聯酋EDGE集團站台。(資料圖片)

目前,中國在全球防務市場出口中大體處於「坐三望二」的位置。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在2015年基於2010年至2014年間的數據宣吿中國成立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但2013年至2017年數據又顯示中國居於第五位。而其2020年1月發佈的最新數據則又指中國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武器裝備出口國,甚至高於傳統武器出口大國俄羅斯。

不過,俄羅斯方面對此提出了質疑,其《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弗圖洛夫認為,瑞典報吿數據指的不是武器出口額,而是國防產品的總銷售額。中國軍工企業向國內市場提供的產品遠多於俄羅斯,但對外銷售武器額並未超過俄羅斯。不過,包括弗圖洛夫在內的許多方面都未否認中國武器出口的潛力與前景,他強烈稱「我們應當稱讚中國在導彈系統等領域取得的顯著進步」。俄羅斯另一位軍事專家費爾根豪爾更表示,「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中國當前在武器發展的許多領域都超過俄羅斯,在武器銷售領域,中國遲早要超過俄羅斯。」

不過,軍火生產與交易是一個暴利行業,國際防務市場的統計其實一直是一筆「糊塗賬」。所有國家都未必會完全清楚地對外公開本國的防務收支細節,許多國家都在暗中進行軍火交易,某些缺乏監管的軍火商巨頭更是長年熱衷於此。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報吿數據變動與受到的質疑,也說明了國際防務市場的混亂狀況。

這也是《武器貿易條約》出台的一個重要原因。相較於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輕武器、小武器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常規武器的實際使用頻率更高,造成的損失更大,僅輕小武器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就高達20萬。而該條約的用意正在於規範全球常規武器貿易,防止其非法轉讓和濫用。其對常規武器的進出口、過境、轉運、中介等環節作出了規定,要求締約國加強武器貿易管理,確保有關武器轉讓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武器禁運,不會助長種族滅絕、人道主義犯罪、恐怖主義等活動,不損害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該條約自2014年生效以來,締約國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已達到106個。

2019年10月,教10戰機亮相長春空軍開放日活動。(資料圖片)

中國入約是否「折本買賣」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武器和輕武器的出口國之一。作為全球防務市場的「後起之秀」,其所出口的武器仍然相對低端,技術含量十分有限,比如56式衝鋒槍、155毫米PLZ45自行榴彈炮、各式子彈等等。另外,據《中國的小武器和輕武器出口》一書所述,中國價格低廉的各式輕小武器經常出現在全球各地的武裝衝突的戰場,不排除是被多次倒手後流落到衝突兩方的手中,但因中國很少對外公開其出口或轉讓輕小武器的情況,而被視為武器出口最不透明的國家之一。這可能也意味着中國武器出口的真實規模和盈利水平比目前外界所知更加可觀。

不過,在加入《武器貿易條約》之後,中國將不得不公開其輕小武器出口的數據,並監督約束其武器出口選擇和流向,如此難免壓縮武器可能出口的範圍,削減出口規模。也就是說,中國加入此約將會使自身利益嚴重受損。其實這也是美國態度反覆,並最終退出的關鍵原因。

如果包括中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武器貿易條約》並受其規制,意味着主動讓出了一份軍火市場。而美國置身事外,可以自由地與衝突各方進行各種軍火的買賣交易,不出意外將迅速填補真空並從中受益。

那麼,中國為何要做這種「折本買賣」?

2019年8月,在莫斯科展出的中國翼龍無人機。(網絡圖片)

按照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防擴散與戰略貿易管控主任吳金淮的說法,中國此舉「不僅是維護多邊軍控機制的中國舉措,而且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更是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可見,這首先是與中國的外交理念與政策一致的,客觀上又為世界和平貢獻了一份努力。

其次,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國屢屢「毀約」、「退群」的單邊主義傾向愈發明顯,而中國不惜損失部分特質利益,敢於拿出姿態與更多國家站在一起,無異於將了美國一軍。

其實,中國加入《武器貿易條約》的後續影響幾何,目前仍然難下結論。中國在加入此約之前,已在軍控領域有所動作,其軍品出口管理政策與該條約宗旨和目標基本一致,例如中國現有的「軍品出口三原則」,即有助於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以及不干涉接收國的內政。而且,中國一直以來只與主權國家開展武器貿易合作,這一做法實則高於條約所制定的標準。如此的話,中國《武器貿易條約》似乎是一個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之事,受到的影響也比較有限。

泰國海軍從中國購買的「納來頌恩」號護衛艦。(網絡圖片)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武器出口的整體趨勢。得益於長期持續的經濟增長、不斷增加的國防科研經費投入,以及獨立健全的工業與軍工體系,中國武器的質量水平與科技含量都在穩步提高。再加上長期以來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經歷,建立了一定的使用習慣、生產補給系統,以及相互信任,中國武器出口短期可能會有所起伏,但是遠期前景仍然可以保持樂觀。

另外,了解中國武器出口的分析人士還提出了中國武器的優點。其一,用以出口的武器一般不會減配,而是根據對方需要進行定製;其二,性價比高,產量充足且供應穩定;其三,武器出口不會涉及其他軍務,不會出現類似美國F-35連續追加費用的問題。

因此,可以想見,隨着中國軍工力量的成長,未來中國武器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全球武器貿易市場,中美在未來武器貿易市場的競爭也將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