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釣魚島之爭背後的中日變局 北京正在拿捏火候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截至2020年7月5日,中國海警已連續83天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刷新在該區域的連續巡航天數。在此期間,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於6月22日通過文案,將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行政區劃名稱從「登野城」變更為「登野城尖閣」。中國自然資源部次日即發佈公吿,制定中國釣魚島所在的東海部分海底地理實體共50處的標準名稱。

在釣魚島歸屬的問題上,中日兩國的紛爭又有升温之勢。對於當前的中國,西部與印度的邊境糾紛尚未平息,南方遭受美軍雙航母與戰機的連番示威,此時與日本陷入釣魚島爭端似乎有些不合時宜。

中國海警船今年連續巡航釣魚島。圖為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厚)和中國海警船並行。(資料圖片)

而對於當前日本,也正在國際局勢中陷入比較困難的處境,夾在中美兩強之間難以準確定位或取捨,與鄰國韓國的衝突不斷,在釣魚島問題上則是已經明顯落於下風,如果此時操作不慎導致中日關係橫生波折,可能會導致難以收拾的結果。

在地緣政治複雜的東亞區域,中日韓三國關係演變對於該區域,乃至全球局勢都會造成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今似乎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日本的危機與糾結

事實上,日本2012年9月11日對釣魚島實行「國有化」後不久,中國就逐漸實現了對釣魚島海域的常態化巡航。如2012年駛入20次,2013年52次,此後每年未低於20次。2020年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姿態依然強硬,不僅連續83天巡航釣魚島,而且在日方對釣魚島行政區劃改名後立即推出附近海域地理實體標準名稱。

以此來看,中國方面對於日本的舉動早有預案,而且相比於日本的更名行為,中國對釣魚島周邊海底實體命名的做法,是一種更為實質性的進展。可以推測,如果日本方面採取某種後續動作,中國很有可能會隨之做出強烈反應,進一步強化對釣魚島的控制。

+1

進入21世紀第2個10年後,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總量反超日本,並迅速拉開差距。2019年中國GDP約有14.36萬億美元,日本約為5萬億美元,僅佔中國的35.4%左右。在這些年裏,中國推出「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規劃,遭到美國「亞太再平衡」、貿易戰等針對性施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與此同時,日本的存在感則迅速降低,在中美博弈的全球性議題中被邊緣化。

而且,日本的外交狀況也有些麻煩,幾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日本與鄰國中國有釣魚島之爭,與俄羅斯有北方四島之爭,與韓國有獨島之爭,與中國、朝鮮和韓國均未結清歷史恩怨。當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舉起「美國優先」大旗,作為日本外交主軸的美日關係隨之動搖,美國駐軍的經費、與當地民眾關係,以及汽車關税問題,都在考驗着日本國內對美日關係的容忍度。

近年日本與韓國之間的爭執尤其引人注目。2019年日韓之間發生一次小型「貿易戰」,導致兩國經貿均受打擊。2020年7月,日本明確反對韓國加入七國集團(G7),已在韓國引起激烈反應,甚至有官員怒斥「無恥至極」。就目前來看,對韓外交是日本週邊外交最大麻煩之所在。令人不解的是,日本近年對韓國的姿態明顯趨於強硬,兩國關係陷入了難以轉圜的低谷。

近年中日關係逐步好轉。圖為1月11日,2020年中日友好成人儀式在北京舉行。(中新社)

另外,日本還面臨着一種兩難選擇。一方面,美國要求日本配合美國對中國的施壓,甚至可能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幫助在華日企遷出中國的激勵計劃中有所動作,也就是可能會暗中施壓中日「脱鈎」;另一方面,中國市場規模與前景依然可觀,與日本產業結構互補性高,並且展示了加強中日經濟合作的姿態,對於日本近乎停滯的經濟增長形勢頗有吸引力。

事實上,中日經濟合作,或者說中國方面一直着力推進的中日韓經濟合作,是日本正在面臨的一個巨大機會。

中國角色凸顯

中日關係曾被形容為「政冷經熱」,即政治方面關係冷淡僵硬,經濟方面互動熱絡。也可以說,兩國之間是既有鬥爭,又有合作。而中國在鬥爭、合作兩個方面都採取了積極進取的姿態。在釣魚島和歷史問題上積極鬥爭、維護本國主權的同時,又積極推進中日經濟合作,做大經濟發展的蛋糕。這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奇怪的場景,因為「合作」與「鬥爭」本來是難以同時施行的兩套方案,而中國卻同時這兩個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就經濟合作方面來說,在不久前的6月29日,中日韓三方通過視頻進行的「第八屆中日韓運輸與物流部長會議」發佈了共同宣言,提出「為順利促進國際物流運輸和貿易,在國際機構範圍內加強合作」等4項宣言。

+2

2019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文在寅飛往中國成都,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道參加了「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這也是日韓兩國領導人在其「貿易戰」期間難得坐在一起緩和矛盾、推進合作的一個機會。

以消除關税壁壘,加強貿易、投資、金融、貨幣交流為目標的中日韓自貿區,已經在磕磕絆絆中走了18年後終於有望落定。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020年5月4日催促稱,應該加快中日韓自貿談判,力爭年內能夠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深化經濟融合。

整體來看,均在東亞區域且有共同文化氛圍的中日韓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的20%至25%,市場廣闊、互補性強、潛力巨大,三國高層也都有意推進合作。不過,政治方面的分歧,是三國始終繞不開的障礙。

其中,中國作為東亞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逐漸在經濟合作領域發揮主導性作用。儘管在韓國部署美國薩德反導系統、釣魚島主權歸屬等問題上的姿態積極且強勢,仍然大體維持住了與日韓兩國的關係。在未來東亞區域的秩序演變過程中,中國或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不過,中日韓三國之間的主權與歷史方面的問題並不容易解開,這將持續考驗三國領導層的智慧。另外,美國作為日韓兩國共同的盟國,可以輕易攪局中日韓三國的經濟合作與政治和解。事實上,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事件、日本反對韓國加入G7事件,都與美國存在直接聯繫。在這種情況下,三國如何摒除美國的負面影響,日韓兩國是否以及如何在中美之間做出某種平衡或選擇,也是不得不慎重對待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