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攘外必先安內 官媒集中火力批對美妥協論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自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媒體即開始對美國的外交及貿易政策進行長篇累牘的批判,如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近來幾乎每天都會刊登批評美國民粹主義、破壞自由貿易的評論文章,並表態中國不會屈服,而其他媒體如新華社、環球時報等等亦是如此。各省市區地方媒體也不甘落後,火力全開,猛烈抨擊美國的霸凌行徑。

不過,最近幾日,官媒評論文章出現了新的風向:將矛頭對準了中國國內的對美妥協派。

6月6日,中共中宣部主管的報紙《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明辨崇美媚美恐美的奇談怪論》的文章,作者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沈逸在文章中痛批中國親美派,指在中美角力的關鍵時刻,國內「崇美媚美恐美」的人群「以比美國政府更積極的態度,將中美貿易戰的責任單方面推給中國」,對中國「進行道德綁架,上綱上線指責中國搞民族主義」,並說這些人才是美國的王牌,而美國現在也正在期待這些人在中國內部發揮作用,從而達到使中國讓步的目的。

中國主流媒體近來多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貿然對華發動貿易戰。(AFP)

如果說《光明日報》的文章還只是斥責親美人士,8日新華社所發表的《讓「投降論」成為過街老鼠》的評論文章則更為直接,該文指控中國國內持有對美妥協讓步論調的人是「投降論」,是想要「瓦解中國人的抵抗精神」。

新華社在文章中宣告:中美經貿摩擦以及中美在其他問題上的角力,「本質上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中國站在國際道義和時代潮流這一邊」。文章指,要求中國讓步是荒謬的,中國人應該「擦亮眼睛,認清『投降論』者的真面目和險惡用心,人人喊打,讓他們再也不敢出來招搖撞騙,蠱惑人心」。

雖然《光明日報》和新華社兩篇文章攻擊的對象在稱呼上有所不同,一為「那些崇美媚美恐美者」,一為「投降論」,但指向很明顯是一致的,即在當前貿易戰大環境下,持有對美國妥協讓步想法的人群;而兩篇文章在「火力」上也有逐步升級的趨勢:前者尚止步於「思想問題」,後者則直接上升到「對外投降」的高度。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當下,這個指控可謂相當嚴厲。

新華社稱,中美之間的較量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網絡圖片)

雖然中國國內批評妥協派的聲音一直都有,但直接由中央媒體出手,還是頗為罕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中共如何考慮外界難以知曉,但考察中國內外環境,觀察者依然可以做出一二推測。

雖然中國一直希望和美國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但最終貿易談判依然破局,美國一方面指責中國對此負有責任,另一方面,特朗普則正式宣布開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與此同時,美國在其他方面亦加強了對中國的施壓,不僅封殺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人權問題上亦對中國頻頻抨擊,近日更決定對台灣進行大規模軍售,出售上百輛坦克及導彈。一時之間,可謂全面出擊,聲勢驚人。

面對美國的全方位施壓,中國方面亦做出反擊,除了宣布對價值約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外,亦多次暗示將以限制稀土出口作為武器回擊美國。

不過,相對於美國而言,中國畢竟勢力相對較差,僅僅依靠關稅和稀土出口限制,恐怕難以完全奏效。而考慮到中美兩國GDP正排名世界一二,兩國間的衝突短期之內恐怕也難以結束。前述新華社文章就將中美角力視為兩種不同歷史力量的競爭,已不能僅僅以短期貿易摩擦視之。美國《紐約時報》5月13日文章就引述史丹佛大學中國問題學者戴維·蘭普頓(David Lampton)的話指出,就算達成貿易協議的話,對解決更大的衝突也幾乎無濟於事,「這只是一場正在進行的戰鬥中的一次小衝突。」

有分析指,中國提前5G商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應對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壓力。(視覺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如加徵關稅及威脅進行稀土出口限制這類較為直接的舉動外,中國在外交上動作頻頻,尋求支持以達成「對美統一戰線」,或者至少和以前關係緊張的國家「化敵為友」,此前對日緩和以及近日習近平訪問俄羅斯都當屬此類行動。

另一方面,中國也急於內部整合,以達到舉國一致,一心對美的目的。

早前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曾連續播出抗美援朝電影,引起輿論關注,有人戲稱這是「電影抗美」。幾場電影自然難以真的抗美,但這卻可以視為中共正面從思想上引導民眾的舉動,此舉實際上和各大媒體對美國的抨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能通過宣傳美國的非正義,以及中國的實力,從而達成對美同仇敵愾的效果。

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曾發表演說,猛烈抨擊中國。(網絡圖片)

有正自然有反,有對民眾的引導,當然也就會有對親美言論的壓制。

去年美國副總統彭斯曾發表演說,對中國展開猛烈抨擊,不過,彭斯在演說中也提到,美國曾長期寄希望於中國會學習美國模式,而在演講最後,又對中國國內喊話,要中國「重回改革開放精神」,儼然對於何謂「改革開放」也有自己的詮釋。

彭斯的講話曾在中文世界引起轟動,就此對中國政策產生懷疑者亦有之。如果僅僅在兩國摩擦的初期,由對方喊話即可以有此效果,那麼在長期競爭中,中國國內亦難保一定不會形成親美氛圍。而這可能也就是《光明日報》文章所提到的,「美方期望『崇美媚美恐美』等『軟籌碼』發生效力」。若此種情況發生,對於中共執行政策,顯然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官媒對國內妥協派疾聲厲色也就順理成章了。不安內何以攘外?若更進一步言之,內地近來對於各路自媒體的整頓或許和眼下中美角力的環境多少也有關係,也是中共內部整合的一環。

不過,雖然中共思路隱約可見,但將如何具體執行,還難以知曉;而新華社文章言辭之嚴厲,亦讓人心中一懍。將來情形如何發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