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支持處罰兩不誤 實質成果台灣吃不到的「台美友好」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院國際組織局首席助理國務卿摩爾,在當地時間7月2日再度表達美方支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一貫立場,強調美國會盡一切努力協助台灣參與2019年下半年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3年一度年會、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大會,以及其他台灣可為國際體系做出貢獻的其他組織,摩爾更呼籲國際盟友不要向壓力屈服,做對的事。然而就在同一天,美國商務部也宣佈,對部分由台灣生產並運送至越南進行少量加工後銷往美國的鋼品,課征最高達456%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因為相關產品被美方視為刻意規避賦稅責任。

此番消息所反應的現實是,美國對台灣生產的鋼品早已祭出反傾銷與反補貼等貿易防衛措施,就算台灣廠商試圖透過第三地加工減少美方貿易防衛措施的衝擊,美方對台灣貿易產品的「處罰」也不會手軟。

美國對台灣所採取的這種「一面聲稱要全力支持你,一面為自己利益打壓或處罰你」的作法,實際上並非罕見,且平心而論,一個國家在立場上支持另一方,但在利益上為自己著想,並無可厚非。然而,若這種「支持與打壓」並存的情況,其「支持」能夠達到一定的實際效益,那麼經濟或貿易上的打壓,在某程度「合乎共識規則」的情況下,也只能抹抹鼻子接受。

美國國務院國際組織局首席助理國務卿摩爾。(網絡圖片)

但仔細想想,台美之間是這樣嗎?

美國長期以來不斷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摩爾(Jonathan Moore)在7月2日也公開重申美方政策不變,支持台灣加入非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並有意義參與。強調在包括傳染性疾病、民航安全、國際犯罪等,台灣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都能貢獻所長。但光是國際衛生組織在美國「公開表態支持」下,台灣喊了幾十年仍進不去,而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任內,之所以能夠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衛生大會的7年,說白了是因為中國大陸的首肯,與美方的關連並不明顯。

此外,不論是位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不接受台灣護照、國際刑警組織不接受台灣,這些「台灣難以參與的國際社會」,在美國的「全力支持台灣」下皆無法有明顯效果。儘管台灣確實也可以透過例如國際衛生大會上的場邊私下會議,繼續參與國際社會各種議題的討論,但台灣無法在國際組織中發聲,台灣的意見也難以在國際社會裡找到合適管道反應出來,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美國就算「全力支援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下,幾十年來也未曾有過絲毫改變的現象。

日前,美國宣布對台、韓部分鋼材徵收456%關稅。(網絡圖片)

而另一方面,美國對台灣在貿易等「實際利益」上的打壓或索討,也從來不曾因為美國對台灣「立場上的支持」而有任何動搖。光是7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越南少量加工,實際生產自台灣的冷壓鋼等鋼品課征最高達456%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就可以看到美國對台「索利」的不手軟。

據了解,美國是台灣鋼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光是2017年,台灣銷往美國的鋼材數量就高達114.2萬公噸,佔台灣鋼品總出口量約13.7%,金額約新台幣407.7億元,佔台灣鋼品總出口額約21.1%。

儘管如此緊密的鋼品貿易關係,美方仍在去年對台灣出口的鋼鋁產品課征25%的關稅,即便台灣多次派員赴美商討關稅豁免卻皆鎩羽而歸。在這個25%的關稅之前,美方更是早就以反傾銷和反補貼的名義,對台制部分特定鋼品加征7%至80%不等稅賦,而此次美國商務部之所以會拿台灣生產、越南加工後出口至美國的鋼品開刀,就是因為美國在2016年開始對台灣產耐蝕鋼產品及冷軋鋼再加征反傾銷與反補貼稅後,該特定鋼品從越南出口至美國的數量同期相比增加了332%與916%,被美方認定這些越南加工的鋼品實際生產地為台灣,因此再課以高額關稅懲罰。

蔡英文出訪加勒比海邦交國,去回程都將在美國過境。(資料圖片)

美方對台的「索利」除了加征關稅不手軟外,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所迫切需求的各種雙邊或區域經濟合作協定,美國也因自身利益考慮或者因台灣未鬆口讓利的考慮,使台灣至今都難以找到適合的管道叩門。

這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或其前身「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以及2019年底有望簽署、台灣極希望能夠加入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甚至,光是台灣與美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到現在也都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當台灣執政者持續高喊「台美友好」,迫不及待出訪並過境美國,甚至以美方終「突破慣例」讓去、回雙程的美國過境之旅從過去的24小時停留,提升至2個晚上而沾沾自喜。而這樣的出訪行程讓台灣從總統到隨訪記者不論是自願或者被迫,都得在美國本土花更多的錢,為美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美方對台灣仍只停留在「立場上全力支持你,利益上只發展自我」,這樣的「台美友好」,真的只能說「爽到你,艱苦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