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遭美國大棒打壓加疫情衝擊 會是華為的生死劫嗎?

撰文:劉言
出版:更新:

對於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華為來說,在遭受美國持續的大棒打壓及重大疫情衝擊這雙重痛擊下,日子顯然不會太好過,2020年會是華為的生死劫嗎?

註冊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華為,經過多年積累,從一個小公司發展為中國國際化科技龍頭企業,業務範圍涉及電信網絡、企業網絡、消費者和雲計算等諸方面,從2012年起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後,近年來在智能手機領域也是佳績頻傳。

2018年歲末,在美國授意之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女、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5G安全問題等使得華為成為全球輿論的熱議。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引渡案4月27日在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再度開庭。法官霍姆斯(Heather Holmes)公布宣判程序,但未定出宣判日期。案件6月15日再次開庭。

進入2019年,美國又通過斷供等一系列遏制招數,數度出拳痛擊華為,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在5月更是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 以期阻截華為與美國企業的商業往來,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購買設備和技術,並在盟國四處遊說,倡議排除使用華為的電信設備。

於是,我們看到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9年最後一天發表的新年致辭中,在展望未來時表示2020年將是華為「艱難的一年」。他提及,2019年華為尚有5月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前近半年的快速增長,以及大量零部件儲備來應對客戶需求,而2020年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管制下,儲備也快用完了,「沒有了2019 年上半年的快速增長與下半年的市場慣性,除了自身的奮鬥,我們唯一可依賴的是客戶和夥伴的信任與支持。生存下來是我們的第一優先」。

而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抑制了全球對智能手機和網絡設備的需求,全球也因此放緩了5G網絡部署。這些,無疑讓華為2020年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報告稱,中國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銷量大跌22%,跌幅空前。

新冠肺炎疫情對華為的生產、銷售、交付有一定影響。(中新社)

雖然華為是唯一一個在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銷量增長的智能手機廠商,售出2,870萬部手機,增長了6%,超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vivo和OPPO手機之和(vivo下滑27%,OPPO下滑30%,而小米銷售量大跌35%),任正非還是公開坦承,此次疫情對華為的生產、銷售、交付有一定影響。

華為4月21日發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第一季度營收僅增長1.4%,為1,822億元人民幣,而2019年華為全年營收增長了19%。

華為會就此倒下嗎?2020年真的將成為華為的至暗時刻?

從近期的數據來看,在實體名單和疫情的疊加影響之下,華為交出的業績還是顯示出了其抗打壓的韌性。已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手機4月後銷售開始增長,每月銷量預計約2,000多萬部,而且由於疫情防控,不少企業都採取了互聯網辦公模式,華為的平板、電腦銷量甚至出現了5到6倍的增長。

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無疑是刺向華為供應鏈心臟上的一把利刃,雖然美國已數度延長臨時許可證,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之間開展業務,但危機一直存在。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晶片共耗費了3,055億美元,遠超作為戰略物資的原油。在受到美國貿易制裁後,華為開始將「備胎計劃」——自主研發的晶片搭載在自家的智能手機上。在2019年一季度時,美國高通市佔率還高達48.1%,華為海思的市佔率雖位居次席,但遠落後於高通,僅為其一半。

2019年5月29日,由華為海思設計的鯤鵬920晶片組上展示了HI1710 BMC管理晶片。(Reuters)

僅過去一年時間,來自中國自媒體數據寶4月30日的報道顯示,海思的出貨量為2,221萬片,按年微增,首次超過高通,以43.9%的市場份額正式成為中國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品牌,反超高通11個百分點。現在,華為海思已是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第一季度出貨量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品牌。

居安思危,向來是華為的風格。因為貿易制裁導致美國產品進口受阻,陷入危機後,華為即向外界宣布了供應網多元化,「即使美國採取加強出口管制的措施,我們仍然可以從韓國的三星電子、台灣聯發科技、中國展訊通信採購晶片,這是業界的一般慣例」。就在2020年的P40發佈會上,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手機已經可以完全不用美國零部件。

2019年5月,受美國禁令谷歌暫停了華為的業務往來,這也意味着華為手機的海外用戶將不能用上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提供的Google Play商店,Gmail和YouTube等應用程式。但僅過了三個月,在8月9日的HDC.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操作系統鴻蒙OS便正式亮相。

任正非向外界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沒有惡性競爭,只是說當別人不給華為的時候找個出路,「我們這個操作系統才剛剛才開始,安卓的生態系統有280萬個APP,我們的生態才有上萬個,有巨大的差距。當然,我們的系統是後研發的,會有一些優點,但優點也得是消費者體驗以後才會得到認同。」

2020年1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表示,美國對於華為的發展是「過份憂慮」。(Reuters)

2020年4月22日,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龍》雜誌採訪時表示,由於華為是個後來者,要讓消費者認同公司操作系統是很艱難,談到華為的操作系統要想超越安卓和蘋果的操作系統,他半開玩笑稱,「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不會超過300年。」。

種種迹象都在揭示,在中西關係結構性變化外溢作用深刻影響世界的當下,中西方在製造業、科技等領域的博弈已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時代的宏觀敘事場景中,華為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美國對其的遏制無疑是戰略性的、長期的。

而對於志存高遠的華為來說,不僅要活下來,更想活得精彩。華為在2020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將繼續增加,任正非已表示研發預算將達200億美元。

疫情加大棒之下,華為「自主創新」的決心未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