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日本人從來唔Say No? 日文中3個代替「NO」的說法

撰文:LIVE JAPAN
出版:更新:

比起歐美各國的人,日本人有著比較內斂害羞的國民性,這特徵大概已被廣大世人所知曉。在十分注重禮儀、禮節的日本社會裡,不管是人或事都很難出現「NO」。日本人即使在內心萌生「NO」的想法,但為了不給對方造成傷害,一般會附和別人而行動。並不是說絕對不說「NO」,傳達時避開直接說「NO」是在日本的老規矩。

▼▼▼按圖放大看日本人如何表達「NO」,下文有更詳盡解釋!▼▼▼

+2

日本的文化與不說「NO」的習慣的關聯性

不會說「NO」的日本人的習慣的背景中,日本人本來受到日語表達所持有的性質這一面的影響比較大。

例如說:被朋友邀請吃飯或參加聚會等時,加入「NO」來拒絕的情景,英語的會話是:

Q: “You are not coming tonight, right?” “今晚你不來,對嗎?”
A: ”No, I’m not coming.” 用「NO」回答,“不去,我去不了。”

這個,如果是日語的會話就變成:

Q:「今晚你不來,對嗎?」(今夜来られないのですよね?)
A:「是的,我今天去不了。」(はい、私は今日行けないのです。)像這樣,在完全相同的問題下用「是的」回答。

像這樣,在日語中明確指「NO」的情景時,作為會話的形式也還是用「YES」回答的習慣,「不說NO」的文化早已根深蒂固。

日本與歐美各國的交流所應有的狀態對比十分明顯。在歐美各國,對他人的提議或邀請,對各種意見給予誠實的否定回答並不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NO」來直接表達。

例:

A 1: “I don’t think that will work.”「我覺得那是不行的。」
A 2: “I think this is a bad idea.”「我不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當然,歐美各國的人們也是「考慮對方的感受」後發言,這點是相同的。只是,在日本直接的否定表達會給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當然根據狀況有時候也會出現直接說「NO」的時候,但不粗暴,善於委婉地表達從而達到圓滑地收場這一做法是日本的習慣。即使是在能明確說「NO」的時候,也是多少表示好感或加上賠禮道歉,可以說一般都是比較委婉地說「NO」。

日本的文化與不說「NO」的習慣的關聯性(《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日本文化中傳達「NO」的方法

日本人即即使受到好友的邀請的時候也不直接說「NO」。

例:

Q: 「這週五要跟朋友開派對,要不要一起來?」(今週金曜日、友達とパーティーをする予定なのですが、もし良かったら来ませんか?)

A 1:「對不起,星期五有點事恐怕去不了,下次請再約我。」
(ごめんなさい。金曜日はちょっと予定があって厳しそう。また誘ってください。)

A 2:「謝謝你的邀請,讓我考慮一下。」
(お誘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検討させてください。)

A 3: 「最近有點忙。請允許我這次缺席。」
(ちょっと最近忙しくて。今回は見送らせてください。)

有時後日本人為了不潑對方的冷水,「即便是對實際上不感興趣的人或事,也會表現出感興趣的態度和樣子。」在日本,如何「尊重他人」是言行舉止的大前提。

但是,當實際上出現應該說「NO」的情形時,怎麼應對比較好呢?遵從各個意思,應對狀況和場面,不膽怯地說出「NO」是很有必要的。

想表達「NO」的時候,像下邊這樣,又「尊重他人」又略帶「歉意」再加上「感興趣」的樣子去表達「NO」吧。這樣「用心不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在日本的交流中可是非常關鍵的喔。

例:

· 看上去好像很有意思,不過⋯(すごく楽しそうなのだけど…)

· 好想去但⋯(行きたいのはやまやまだけど…)

· 實在抱歉⋯(本当に申し訳ないのだけど…)

· 對不起,下次一定⋯(ごめんなさい、次回は必ず…)

只不過,說這些時當然有必要看清楚時間以及地點。在日本旅行過程中,在大街上或者電車內等公眾場合如果有遇到奇怪的人或感到身處險境時,不必顧慮對方而應該要早早說「NO」。

小結

並不是日本人不會說「NO」,而是「想以比較含糊的回答使事情更穩妥地進展。」 日本,任何時候都有著注重「禮儀」和尊重「他人」的文化。有著總是先考慮對方的感受後行動的美德。在日本,學習這樣的習慣,好好把握情況或場面,體會對方所說的話的意思,你也試試看盡可能傳達時避免直接說「NO」吧。

【本文由「LIVE JAPAN」授權轉載,如對日本旅遊有興趣,歡迎前往查看更多資訊。】

延伸閱讀:

日本好奇妙!8個有趣的日本風俗習慣 原來日本人是這樣!

和日本人吃飯時你不可不注意的10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