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啓示錄:4套時裝真人騷教曉你的事

撰文:添子
出版:更新:

真人騷(Reality Show)的好看之處是參加/賽者的即時反映,沒有劇本、不能預料。而時裝真人騷夠吸引,除了因為行業本身瑰麗糜爛的性質,更是因為觀眾對時裝人的美好幻想——究竟fashion insiders是否全都講話mean爆不留情面?是否全都像電影一樣明爭暗鬥波譎雲詭?

當然,講明是真人騷,有真實成分也有故意做騷的嫌疑。我提及的這些時裝reaity shows當然耳熟能詳,不少都是我們求學時代的時裝啓蒙;但當你重新翻看這些經典時,看着星級評審的嘴臉和態度,或者能找到老闆/客戶/買手的影子。已經投身職場的時裝人當然共勉之,但有意成為時裝界一份子的,卻還是能夠從中「學嘢」,了解行內人應該具備的特質。

《Project Runway》最經典的評審組合:(左至右)Micheal Kors、Heidi Klum和Nina Garcia。(視覺中國)

必備之一:強心臟

除了超模Heidi Klum那句「One day you are in, and next day you are out」,還有Tim Gunn那句「Make it work」説到嘴爛之外,作為觀眾當然最期待mean精評審Michael Kors和時裝總監Nina Garcia的尖銳評語,但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則不好受了。新進設計師總想透過作品呈現自家美學,殊不知卻會換來狠心評語,可能是來自客人的一句「這樣的設計也值這價錢?」,或是買手的一句「這些款式/顏色不流行」,變相否定背後付出的心血。曾經訪問過一位獨立設計師,他直言最傷心的一句話是「你一件衫等於四、五件H&M!」但覺得失望也不要絕望,擁有強心臟,懂得篩選有建設性的意見、隔走惡意批評,也是設計師必學的事。想來《Project Runway》的前任評審Michael Kors也經常被人罵的。

《ANTM》的經典海報,這節目早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回憶。(視覺中國)

必備之二:目標與熱情

新一季的《America's Next Top Model》與主持Tyra Banks一起回歸,當然不能不提。有「超模之母」稱號的Tyra出名喜歡提携新進模特兒,對待行內人也是熱情友善;雖然她在《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中對參賽者一直嚴厲,表現出來卻更像望女成鳳的母親,深得觀眾喜愛。所以當她在第四季對參賽者Tiffany Richardson大發雷霆時,實在出乎所有觀眾的意料。當時Tyra直指Tiffany令人失望,因為她「當整個節目是笑話,不懂得從失敗中學習。」當然,有觀眾陰謀論指這是催谷收視的手段,讓Tiffany成為人人談論的眾矢之的;但毫無疑問,不論你想做模特兒、設計師還是編輯,時裝界就是如此殘酷。如果你不懂得時常處於作戰狀態,迎接瞬息萬變的機遇,可能你就是另外一個Tiffany。

時任時裝新聞總監Anne Slowey曾經為《ELLE》粉墨登場,以「邪惡」高級編輯的身份當真人騷《Stylista》的評審。(網上圖片)
各個《Stylista》的參賽者各出奇謀爭奪《ELLE》助理編輯一職,只是勝出者Joanna Cox(右四)亦早於2010年離職,更有傳聞指她受高層編輯打壓而屈曲不得志,花邊新聞比《Stylista》更好看。(網上圖片)

必備之三:創意與應變能力

瞬息萬變的時裝界,懂得「執生」應變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當你的志願是當一個造型師或時裝編輯。與其他的時裝真人騷不同,《Stylista》以時裝雜誌《ELLE》的辦公室作為背景,勝出者可贏得雜誌的助理編輯的位置。撇除時任時裝新聞總監Anne Slowey那些模仿《The Devil Wears Prada》的「演技」,以及不可能在真實工作環境出現(至少在香港的編輯部不會)的「Assistant tasks」,其實參賽者需要解決的工作還算貼近現實。大至與明星拍攝封面、和模特兒拍攝時裝大片,小至寫文章、在辦公室琢磨排版,這些都需要記者、編輯以及排版設計師的高度配合,拍攝時更需要就地取材和即時應變。曾經有編輯朋友因為品牌衣服臨場「甩底」而要重新設計與拍攝場景配合的造型,或者預計室外拍攝卻遇上不測風雲等等,少點準備工夫和臨危不亂的心境也不能。

《House of DVF》劇情其實大同小異,唯一吸引的是DVF頻頻講金句,為節目增加可看性。(House of DVF)

必備之四:合作態度

看《House of DVF》時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期望,始終時裝真人騷有太多經典珠玉在前;但當她對着其中一個參賽者說:「你不需要做一個八婆去獲得成功!」(You don’t have to be a bitch to be successful),我才覺得這應該是整套真人騷的主旨(可能也適用於絕大部分人的情況中)。可能是因為看得太多有關時尚的電影,一般人總覺得時裝人自帶一種自矜金貴的錯覺;但相反地,越有創意、能力和知識的行內人,待人接物越是溫和有禮,因為時裝是講究共同創意的工作——從設計、造型、化妝、拍攝到銷售,每個階段都環環相扣,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的,也只會自食其果。

影片製作:Nikki T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