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尋珠體驗:透過設計,讓傳統產業與時並進

撰文:一物編輯室
出版:更新:

影片拍攝及剪接:李偉軒

照片拍攝:吳鍾坤

策劃:活動發展與管理部

採訪:Timothy Lo

協辦:福井真珠、Jewcells

從馬氏貝中養殖出的珍珠散發柔和光芒,是真正「Made in HK」的珍珠。

所謂翻新傳統,並非只是舊酒新瓶,將以往的一套搬字過紙,然後冠上「復古」之名便能了事。要真正讓傳統產業以至文化與時並進,需要從根本的營運制度及設計上着手。早前《一物》聯同珍珠零售商福井真珠和獨立首飾品牌Jewcells合辦「滄海尋珠」體驗,帶一眾讀者到西貢參觀珍珠養殖場、親自開蚌採珠,並利用珍珠即場製作項鏈,正是希望能為參加活動的人帶來全新體驗,重新了解歷史悠久的香港珍珠業。

福井真珠負責人David向讀者解説香港珍珠行業的歷史與文化。

拉近珍珠與新生代人的距離

福井真珠負責人David指,香港的珍珠業其實早在過百年前已經存在,當時以漁民採摘野生貝類作為主要珍珠來源;及後至明清時期因過度捕殺,採珠業才日漸式微。直至1950、60年底,香港出現第一代珍珠養殖商人,包括馮炳勛爵士、嘉道理家族等香港望族,可見珍珠與香港作為漁港,以至商業口岸的歷史息息相關。David說:「與第一代的養珠人不同,我們雖然還是傳統的珍珠養殖和零售商,但我們嘗試將珍珠養殖、教學以及設計融合,希望透過與object a、Jewcells等新一代的媒體和品牌合作,增加年輕人受眾,讓他們有嶄新的珍珠體驗,從而了解背後的歷史和心血。」

珍珠教學中心上,讀者對珍珠養殖的過程有濃厚興趣,並踴躍發問。

開採珍珠過程:

(右)Jewcells設計師Cynthia細心向讀者講解項鏈的製作步驟。

化繁為簡的設計新概念

Jewcells設計師Cynthia亦坦言,接觸福井真珠之前根本不知道香港原來有珍珠養殖場,甚至對珍珠亦有既定印象:「一直以來,珍珠都予人一種老套、古舊的氣質,總覺得只有上一輩的人才會戴,或只有在隆重場合才能戴的飾物。」她做資料搜集時亦發現,以前的設計希望彰顯珍珠的價值,便一味推出大堆頭的成串珠鏈,昂貴有餘,設計不足。「我們想透過簡約的線條為珍珠設計出優雅型格的形象,與年青一代拉近距離。」她更為是次導賞體驗設計了一款簡單項鏈,只用一顆珍珠、一條銀鏈和四個銀圈,便以巧手做成易於配襯的日常飾物。

珍珠項鏈設計簡約,易於日常配襯不同造型,不同色澤的珍珠更能襯出不同風格和效果。

珍珠項鏈工作坊:

傳統傳承,不止把知識、熱誠和理念交給新一代人,更要變而通之,才能讓值得世代相傳的文化繼續鮮活,與我們日常生活拉近距離。將參觀養殖場和首飾工作坊結合,將養殖與設計結合,便是為傳統珍珠業開拓新營運模式的嘗試。

更多翻新傳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