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故事.歐洲篇】釋放自由 恐帶來另一場戰「疫」?(下)

撰文:伍振中 薛子遙
出版:更新:

近月疫情開始受控,歐洲各國政府開始放寬限制措施,研究未來開放邊境的時間表。禁閉在家超過一個月,民眾逐漸重獲自由。不過,有受訪醫護擔心,疫情未息,各界的鬆懈心態或會引致抗擊疫情的第二波疫情出現……
此為【全球醫護故事】系列報道之二

【全球醫護故事】系列報道

封城令近日陸續放寬,部分國家的民眾終於可以重回教堂,惟仍需保持社交距離。(AP)

3月9日,因應國內疫情失控,意大利實施全國封城。3月中開始,法國、德國、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先後關閉邊境,以及實施不同程度的居家隔離、限制出行等臨時封鎖措施;3月2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向外公布確診新冠肺炎,震驚全球。當時,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3萬人。病毒肆虐四大洲,人人自危,以自由先稱的歐洲社會,開始祭出超乎想像的「限制令」。

以自由先稱的歐洲國家因應疫情,祭出超乎想像的「限制令」。(Getty Images)

不得不受限的自由

「這搞什麼鬼!花數小時排隊才能進入超級市場?在法國這裏,永遠不會發生這回事!」來自法國的醫護Pauline Wolf回憶道。那時,意大利實施全國封城後,法國政府內部醞釀應否跟隨封城。

最初,當各國開始要求民眾實行家居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Wolf不認為法國人會遵守禁令。她覺得,法國人到雜貨店、超級市場買東西時,沒可能會保持所謂的「安全距離」。所以,當Wolf與實習生同事起初看到意大利實施禁令時所出現的畫面,他們都笑了起來。

可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終究在3月17日宣布封城,限制民眾必須留在住所,只有具備必要理由,才能有限度在外活動,還要帶上一張外出證明,說明自己「因為何事外出」。

政府同時又限制進入超級市場的顧客人數,導致店外大排長龍。排隊時,每個人之間需要相隔兩米距離,等候至少一小時才可入內購物。法國人普遍遵守着這些特別防疫措施。

意大利米蘭超級市場外,民眾需排隊進店,且排隊期間需要保持距離。(Getty Images)

「當法國出現這場景,我真的嚇一跳了。」想像不到的滑稽畫面,卻衝擊了Wolf的心靈。她認為,法國人最初輕視了新冠肺炎的危險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之際,法國人,包括很多醫生都認為這只是「一場流感」而已。連總統馬克龍初期表示民眾需要留在家中避疫之時,也避提「隔離」等強烈的字眼,令Wolf感到不是味兒。

直到所有軍人醫護及醫科實習生都被徵召至疫情應急部隊,法國人才意識到正在深陷一場健康戰爭之中。在這場戰爭之中,政治管理上必須使用強烈措詞,因為在Wolf眼中,疫情已再沒含糊的餘地,大家都必須清楚知道一切。

受訪者:法國巴黎的醫生Pauline Wolf。

鬆懈或致二次戰「疫」

這兩周以來,歐洲的疫情開始緩和,多國先後逐步解除封鎖措施,連疫情最嚴重的西班牙與意大利都開始局部重開。法國政府上周一起(5月11日)逐漸容許商店重開,民眾亦可回到工作崗位上班,不過首都巴黎的封鎖禁令仍然生效;意大利政府計劃在5月18日起有限度重開酒吧、餐廳、髮型屋等;英國政府計劃在6月1日起讓部份商戶重開、學校復課;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亦表示將陸續放寬規限,自6月1日起,餐廳、咖啡廳、博物館將會重新開放,但民眾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必須戴上口罩。

歐盟領袖在過去數天,一直商討未來開放邊境的可行性及時間表。(AP)

來自荷蘭的醫生Kevin van Veenhuijzen向記者提到,由於荷蘭近日確診病人數目增長放緩,非緊急醫療服務逐漸回復正常,他現今也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崗位,結束了數周的「dirty team」工作生涯。

他一方面慶幸荷蘭採取了較聰明的*局部限制措施,但始終擔心各國政府封鎖令一撤,成千上萬民眾會離開禁閉已久的住所,湧到街頭,並忘記保持適當的社會距離,導致第二波爆發。

*局部限制:規定非緊急人員須在家辦公、關閉公共空間、禁止群眾聚集、巿民須保持1.5米社交距離、限制民眾與非同住人士見面等。

受訪者:荷蘭烏德勒支的醫生Kevin van Veenhuijzen。

「人們沒有正確理解這種病毒是如何運作、人會通過什麼方式受感染、受感染者會病得有多嚴重。絕大部份的診治工作和醫學研究都是發生在『封閉大門』後,所以人們被迫留在家時,仍然不知道發生什麼大事。他們根本沒有把疫症視為一種威脅。」

雖然比起歐洲其他地方,荷蘭政府實施的封鎖措施較為寬鬆,但荷蘭各處依然出現反對限制令的小規模示威。Veenhuijzen認為這是源於民眾對新冠肺炎的不了解。

Veenhuijzen指出,釐清這個認知黑洞的解決方法全繫政府。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確保民眾更深入地認識新冠肺炎造成的這場世紀疫情。

在西班牙日羅納(Girona),食肆陸續開放,民眾到久違的酒吧喝上一口啤酒。(AP)

「政府不應只是告訴民眾即將實施哪些新規定和法例,亦不應只是單純發布死亡率和感染率、醫療系統還有多少張深切治療部床位之類。」Veenhuijzen說。

只有讓民眾知道得更多,了解病毒,才會願意接受規範人身自由的暫時性封鎖措施。

當大家都有危機意識,自然就會保持戒備。「固然,(當民眾充分理解資訊後)有些人仍會不顧風險照樣出街—這是他們的權利。但如果有足夠民眾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我們就可以維持充足醫療服務容量,幫助這些『不幸的少數』。」

「第一場仗現在好像打贏了。但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爭仍未完結,或許我很快要回到新冠肺炎的專責病房裏工作。然而,若真的是這樣,下一場仗不同之處應該在於:我們已經準備好了。」Veenhuijzen說。

上文節錄自第21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8日)《歐洲驚慌失措 自由與健康的權利博弈》。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