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追蹤程式湧現 個人減碳行動限制何在?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當我們把從超市買回來的蔬果、凍豬肉和水餃一一放入冰箱,再拿出手機掃描一下購物收據——剛剛存放好的每樣食物的大致碳排量便顯示在屏幕上;當我們準備走出家門,思考着今天是駕車、搭巴士還是地鐵上班時,想起手機上的碳足跡追蹤程式提醒自己上個月駕車出行碳排已達目標上限的一半,權衡之下決定改搭地鐵上班。在今天,這些場景已經不是天方夜譚。

出遠門也不搭飛機、日常減少驅車出行、少吃紅肉甚至改吃素食,這些由每個人身體力行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在全球逐漸增強的環境意識下受到追捧,但正如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健身策略和目標,根據個人碳足跡來減排的需求似乎也在增加。

超市購物單據也能算出碳排量?

去超市買東西能「排放」多少溫室氣體?兩位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二人於去年底推出的一款名為Evocco的應用程式,它能通過用戶的購物收據來估算各種商品背後的碳排量。

通過用戶上傳的收據照片,程式會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出上面的食品信息,並將超市的位置、食物的種類、質量和來源等信息和數據庫資料進行比對,進而估算出每件食物商品的碳排量。

研究表明,素食習慣能將涉及食品的個人碳足跡減少超過70%。儘管環保倡議者呼籲民眾改吃素食來應對氣候變化,但現實來看讓所有人徹底不吃肉的可能性非常小。(Getty)

通過用戶上傳的收據照片,程式會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出上面的食品信息,並將超市的位置、食物的種類、質量和來源等信息和數據庫資料進行比對,進而估算出每件食物商品的碳排量。

各類農畜產品的資源消耗量、進口食品在物流上產生的碳排,甚至食物是否為當季產品、運輸過程中是否需要冷藏等因素均在程式的參考範圍內。如果收據上沒有提供充分的產品信息,程式則會通過數據庫中類似商品及其相關數據(如全國進出口數據等)來估算。

銀行如何幫助計算碳排?

今年冰島銀行(Íslandsbanki / Bank of Iceland)在其應用程式上推出的碳足跡追蹤功能,更可估算客戶各類支出涉及的碳排放。運用由冰島金融軟件公司Meniga提供的數據庫,程式通過約80項不同類型支出的碳強度(按價格計算)數據與購買量相乘,從而得出碳排放的估值。而其所依據的碳強度指標則由一群數據科學家經過環境相關調查和多個數據庫整合而來。據《福布斯》(Forbes)新聞網報道,公司近期的一項調查發現,80%體驗過該項功能的用戶希望通過他們的銀行應用程式來估算個人碳足跡。

冰島銀行在其應用程式上推出Carbon Insight功能,幫助人們估算每月各項支出背後的碳排放量。(官方圖片)

除冰島外,英國和新加坡的民眾們也可以開始通過CoGo——一款允許用戶綁定多個銀行賬戶的應用程式,來實時地了解每項支出的碳排量及其與本國平均值的對比,並相應的獲悉減少碳排的方法。截至去年,該程式在英國已經有超過5萬人使用、35家銀行參與,在新西蘭也將很快兼容當地所有主要銀行。

碳足跡追蹤:從意識到行動

為了檢驗碳足跡追蹤程式的效果,來自新西蘭的記者Brittney Deguara親自體驗了一把CoGo的功能。在使用程式監測各項消費和碳排後,Deguara發現她在食物、服飾和出行方面的支出是高碳排的罪魁禍首。

根據程式所顯示的數據,她在十月的消費達到了近1460kg的碳排放,相當於砍掉24棵樹或者驅車5444公里的碳排放量,且超過全國平均值近35%。自11月開始,她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她會通過程式搜尋提供素食選擇的餐廳;並通過在新西蘭當地一家二手服飾連鎖商店(Salvation Army Family Store)購置衣物而減少了22kg的碳排放量;每周去超市購物時不再往購物車裏放牛羊等「紅肉」而只買雞肉——當她提着袋子從超市出來後,她收到了CoGo發來的提醒:「由於沒有購買紅肉,你成功在此次購物中降低了30k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長期以來堅持不搭飛機,吃素和穿着二手服裝等。(AP)

一位來自新西蘭莫圖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機構(Motu Economic and Public Policy Research)的研究人員Catherine Leining表示,大多數人很可能並不知道日常花費背後對環境有多大影響,因此了解這類資訊、加強意識是第一步:「資訊驅動着我們的行動。只有經過了測算、衡量,人們才能設法控制。」

個人減碳就夠了嗎?

但在降低個人碳足跡之餘,學者和專家警告公眾亦應關注應對氣候變化的宏觀措施。

一項2018年發布的研究指出,當歐盟各國的民眾能在「合理的程度上」進行綠色消費行為,歐盟範圍內的碳排放量能減少25%。知名氣候科學家Michael E. Mann.在其新書中指出,個人減碳行動固然對環保有促進作用,但不能因此忽視了最重要的系統性措施:如由政府主導的稅收激勵措施、取消對化石能源的補貼等。

英國石油公司亦推出應用程式VYVE,來幫助人們測算日常出行的碳足跡。(官方圖片)

一旦人們過度把責任放在個人而非政府和企業身上,很可能會掉入傳統能源企業的「陷阱」。據2017年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布的一篇論文,一項有14,000名日本民眾參與的社會實驗證實,當民眾自家積極採取環保舉措,認為自己在環保方面已經取得充分成就時,對政府減碳措施的支持會減弱。

Mann更表示,出於這樣的原因,傳統石油企業很早就開始積極鼓吹公民的減碳責任。世界上最早、於2000年代推出「個人碳足跡計算器」的正是老牌石油企業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這是想大眾分散注意力,漠視了推動可再生能源政策。他們想我們只關注個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