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搶辦「全球最大啤酒節」 引爆德國文化主權之爭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今年原定於9月18日至10月3日舉辦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連續第二年因疫情取消,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Markus Söder)形容是個令人心情沉重的決定。
另一邊廂,中東國家阿聯酋杜拜上月卻傳出有意在今年於杜拜碼頭(Dubai Marina)舉辦世上最大型、為期半年的德國啤酒節。事件隨即引起德國國內的強烈回響,認為對方搶辧啤酒節有「挪用別國文化象徵」之嫌。

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每年九月尾到十月初舉行,一般為期16至18日,是全球最大型的啤酒節。這項活動源於1810年,當時的巴伐利亞王國路德維希一世王子與薩克森的特蕾莎公主舉行皇室婚禮,於泰瑞城門前的特蕾莎草地 (Theresienwiese) 舉行賽馬活動,並與城內百姓飲酒慶祝,之後每年的秋季都依舊舉辦,以至多年後的今天,當地人仍舊稱啤酒節為「草地」(die Wisen)。

由於活動深受世界各地歡迎,故慕尼黑政府於1995年將這一節日向全球推廣,至今已是第186屆,如今演變成全球盛大、且最具德國特色的大型狂歡活動,遠至美加、巴西,以至到鄰近的日本和香港也有舉辦。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每年啤酒節吸引多達600萬名旅客,消耗20萬條香腸、60萬隻烤雞,以及足足600萬公升的啤酒。

然而,由於疫情全球肆虐,主辧單位繼去年後再次決定取消今年活動。索德爾表示,在傳統啤酒節帳篷內,社交距離、口罩及其他防疫措施基本上無法執行。他補充:「情況目前仍十分不穩,想像如果有新一波疫情的話,啤酒節將成為『超級傳播』的活動。這個品牌也必因而徹底受損,我們並不想要見到此事發生。」

慕尼黑市長賴特(Dieter Reiter)亦表示,再度取消啤酒節對數以百萬計的啤酒節粉絲來說的確非常遺憾。他又指,取消活動還影響到相關活動眾多工作人員的生計。根據2019年的慕尼黑啤酒節,活動為當地經濟帶來了約12.3億歐元(約合116億港元)的收入。

索德爾強調取消啤酒節是個艱難的決定。(Reuters)

杜拜趁機搶辧 「倒模複製」配合世博

另一邊廂,中東國家阿聯酋杜拜上月卻傳出有意於杜拜碼頭(Dubai Marina)舉辦世上最大型的德國啤酒節,將由今年10月7日一直到明年3月31日為止。這項活動將配合因疫情而延期至今年舉辧的杜拜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

據率先披露消息的德國《圖片報》(Bild)報導,活動將完全複製慕尼黑啤酒節,並且「充滿巴伐利亞色彩」。屆時預計活動場地最多可容納12萬人,會安排約32個大型啤酒帳篷、食品攤位、景點和大型摩天輪等遊樂設施,甚至還會倒模製作實物原大的德國啤酒節雕像。

杜拜有意在當地舉辦大型的慕尼黑啤酒節。(Getty)

這項活動更計劃邀請約620個巴伐利亞啤酒商和餐飲商參與,還有來自德國的歌手、樂隊提供派對音樂。此外,主辧方亦會邀請明人紅星參與,包括前荷里活影星兼前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加拿大影星安德遜(Pamela Anderson)及美國動作演員席格(Steven Seagal)。

杜拜活動主辧單位亦透露,將會打造一個全球最長的啤酒吧,以及高60米的仲夏柱(maypole)*。來自德國的活動負責人布魯姆(Charles Blume)早前向德媒透露,活動經已得到阿聯酋當局的許可,酒精飲品只會在場內提供,而參加者則會安排旅遊巴接送往返場地和入住的酒店,其間不會在市內遊走。這些安排是因應該國一向嚴格控制酒精銷售,遊客一般可以在酒店及其他指定場所範圍內購買飲用。

註:屬德國、奧地利、瑞典、芬蘭等多個歐洲國家的傳統文化,一般會在竿子上纏繞着樹葉條,並加以點綴裝飾。各村莊通常會互相較量,比併誰的裝飾最漂亮。

「啤酒節」再掀文化傳統之爭

杜拜爭辧啤酒節的消息一傳出,事件隨即引起德國國內的巨大回響,不少網民紛紛表達憤怒和關注,批評杜拜趁着疫情「搶奪」啤酒節的主辧權,認為對方有意舉辦更大型的同類活動,是「挪用別國文化象徵」。

德國慕尼黑啤酒節主辦單位亦與對方「劃清界線」,並在網站回應指,杜拜的計劃讓人感覺慕尼黑啤酒節將因疫情而移師杜拜舉行,強調計劃未得慕尼黑市的同意,並重申:「慕尼黑啤酒節只會在慕尼黑舉行。」

德國人強調:「啤酒節是德國的!」(Getty)

德國內部的啤酒節矛盾

其實,慕尼黑啤酒節過往經常引起文化傳統的爭論,乃因其本來自巴代利亞地區,卻變成了德國人的集體節日文化。世界各地不少的人如今經已將此文化活動,包括其傳統服裝連衣裙(Dirndl)與皮褲(Lederhose)、地方音樂、巨大的啤酒杯、酸菜與烤豬腳(Schweinshaxe)等,統統當成是整個德國的傳統與文化。亦有許多德國人因外國人只識巴伐利亞文化,而不知道德國其他地區的文化感到不是味兒。

說到底,巴伐利亞作為歷史悠久的古老傳統自由邦,與德國其他各邦,尤其是北方的頗為不同;該州以天主教為主要宗教信仰,此外,當地也有通用的方言如巴伐利亞語 (Austro-Bavarian) 和施瓦本語 (Swabian German)。來自漢堡的賴默斯 (Torsten Reimers) 抱怨道:「我們對在海外被視作巴伐利亞人感到困擾,來自美國或其他地方的所有都會問你關於你們的皮革褲問題。」

連衣裙(Dirndl)與皮褲(Lederhose)是巴伐利亞的傳統,並非整個德國的文化。(Getty)

德國歷史學家 Robert Gerwarth則解釋:「巴伐利亞州有很強的身份認同感,但這個身份與一般德國人的身份認同有差別。在全球化的世界,不少人開始重新構建特定的當地傳統,讓他們可以慶祝並與其他人區分開來。」

這個美麗的誤會,或許是因為在1806年之前,德國仍是眾多分散的政治實體,它們大小和影響力各異,小的有以家族佔據的領地,大的如巴伐利亞和普魯士這樣邊界分明的王國。由於各自的統治方式不同,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難以萌生。

德國今年沒有啤酒節,如今杜拜或許也難以辧得成。(Getty)

更何況,這個統一時間不長的國家,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還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東西德分裂等變遷,令國家的統一至今依然面臨重大的挑戰,如東西德地區至今依然存在重大的經濟和發展上的差距。

縱使如此,德國人對於啤酒及啤酒節的熱愛與文化認同感卻是一致的,如今面對外人圖搶「最具國家代表性節日」,當然是槍口一致對外。姑勿論杜拜是否有心「搶奪」別人的文化,原定的啤酒節大計也許亦會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