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烏鐵路獲俄羅斯「放行」:中美能在中亞得益?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Sadyr Nurgozhoevich Japarov)5月30日表示,由於俄羅斯不再反對,商討20多年的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計劃將於2023年動工,為中歐班列項目帶來喜訊。
自去年阿富汗變天,到如今俄烏戰事全面爆發,中亞這片素來缺少國際關注的地區正處於暴風圈之中。無論是俄羅斯受西方極限制裁所導致的經濟風險,以至政治上中立態度難以維持。不論烏克蘭戰局如何,中、俄、美日後在此片地區的角力勢有增無減。

作為中歐班列南部通道的重要部分,已規劃至少25年的中吉烏鐵路終於要開建。據新華社介紹,中吉烏鐵路將於2023年動工,預計建成後將是從中國內地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貨運路程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

中吉烏鐵路的建成將完善新亞歐大陸橋南部通路,形成東亞、東南亞通往中亞、西亞和北非、南歐的便捷運輸通道,拓寬新亞歐大陸橋的運輸範圍,將改變內地新疆以至於整個中國西部交通格局、加快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同時有利於中亞、裏海石油的開發和利用,也對開闢內地新的石油進口源,調整能源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有評論指,俄羅斯此前反對興建這條鐵路,因認為會增強中國在區內的影響力,使中亞國家更加依賴中國市場,對俄羅斯及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EEU)有負面影響。

事實上,自2月底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作為俄羅斯戰略夥伴的中亞五國,其對戰事及俄方的態度備受關注。在3月3日聯合國大會讉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投票中,哈薩克、吉爾吉斯及塔吉克都投了棄權票,烏茲別克及土庫曼則皆缺席投票。4月7日的另一輪投票,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都投票反對把俄羅斯逐出人權理事會。只有自獨立以來就是「永久中立國」的土庫曼再次缺席投票。

中亞五國在烏克蘭危機上都欲維持中立,以免開罪俄羅斯。(Getty Images)

一般而言,中亞在烏克蘭危機上都欲維持中立,但各國取態有所偏差,塔吉克與吉爾吉斯較為沉默;經濟實力較強的哈薩克與烏茲別克則較着力重申中立。哈薩克官方表明,尊重烏克蘭領土完整,不會協助俄羅斯逃避制裁,同時強調與俄繼續貿易往來是經濟現實。

中亞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政治上與俄羅斯關係最為密切,會被西方視為「不友好」的威脅。在經濟上,俄羅斯牽頭的歐亞經濟聯盟之中,哈薩克、吉爾吉斯皆為正式成員國,烏茲別克為觀察員國;至於由蘇聯解體後獨立主權國家組成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除了俄羅斯、白羅斯、亞美尼亞,中亞三國哈薩克、吉爾吉斯與塔吉克皆為成員。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指在2月底的「C5+1」外長會議上向中亞五國提議於區內重建美軍軍事基地。(Getty Images)

動作頻頻 美國趁機拉攏中亞

自俄羅斯於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及中國的對抗,在中亞區內明顯增加,主要方面在於信息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於2月28日以「C5+1」的形式在網上召開一次高級別會議,試圖說服中亞五國改變政治立場,向美國靠攏,然而中亞國家似乎不買賬。

不過,中亞五國也沒有表明支持俄羅斯,沒有任何一國跟隨俄羅斯承認烏東頓涅茲克及盧甘斯克為獨立主權。而且,隨着西方對俄施加極限制裁,經濟問題已開始波及一眾中亞國家,使她們不得不開拓其他貿易及運輸渠道。正如吉爾吉斯前經濟部長烏梅塔利耶夫(Emil Umetaliev)表示:「我們國家作為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員將會受損。我們依賴俄羅斯日漸縮小的經濟,這將尤其損害中小企業。」

另一方面,分析相信中亞地區國家本就不樂見這場戰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亞計劃主任呂埃勒(Marlene Laruelle)認為,區內國家「對俄羅斯的行徑非常不高興而且害怕,他們可能視俄羅斯為侵略者,但同時感覺西方過於施壓,尤其在北約東擴的問題上。」烏茲別克國內民意更是傾向支持烏克蘭,不少社交媒體貼文譴責俄方發動戰爭,甚至將俄羅斯總統普京比作希特拉。

俄羅斯中亞問題專家普拉托夫(Vladimir Platov)分析指,華盛頓正試圖在中亞開闢對抗俄、中的「第二戰線」。他指出,西方國家無法掩飾他們的挑釁政策是基於美國與南亞傳統夥伴關係明顯退化而造成的,這迫使華府尋求在全球能源巿場、控制貿易路線等問題上與中亞主要國家合作。此外,美國需要就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的存在取得區內一定支持。加上由於美國難以在伊拉克及海灣國家設立新的軍事基地,華府需要在中亞地區物色軍事新錨點。

吉爾吉斯總統賈帕羅夫已表明,拒絕在國內建設美國軍事基地的想法。(Getty Images)

普拉托夫續指,美國因此一直利用非政府組織、媒體及美國情報部門的助力,在這些地區及錨點煽動衝突,增加區內的安全壓力,從而對抗俄羅斯及中國。然而,過去境內曾設有美軍基地的吉爾吉斯及烏茲別克,似乎亦不欲讓美國重設基地。吉爾吉斯總統賈帕羅夫(Sadyr Japarov)於去年10月表明,該國國內已設一個俄羅斯軍事基地,因此拒絕建設美國軍事基地的想法:「我們不想在領土上建立兩個基地,與有影響力的國家玩貓捉老鼠。」

隨着美國撤出阿富汗,專家都認為華府需要在中亞地區重新部署,目前C5+1的概念雖好,但仍薄弱。相比起中國及俄羅斯,這或許十分被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於2019年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哈薩克斯坦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握手。(Getty Images)

中國區內部署日益

誠然,過去十年中國的影響力在中亞區內愈見明顯,一帶一路項目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亞正是腹地,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途經中亞五國,再經中東進入歐洲巴爾幹半島。這也是中國在亞歐陸路上對俄羅斯採取的平衡戰略。

今年初的北京冬奧會,中亞五國領導人都有出席開幕式,並分別會晤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指習近平亦擬於今年秋季訪問哈薩克等中亞國家。而且,中國是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的「超級大客」,雙邊在北京敲定了建設第四條由土庫曼直輸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吉爾吉斯及烏茲別克領導人訪京期間,亦與北京方面討論了興建由新疆經吉爾吉斯到烏茲別克的鐵路項目,由於吉爾吉斯國內對於鐵路路軌使用中國還是俄羅斯標準、鐵路路線等仍有分歧,儘管這個項目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提出,但一直未有進展。

中吉烏鐵路不僅有利中國西部建設,還將擴大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Getty Images)

今年一月適逢是中亞五國與中國建交的30周年,其時五國剛剛從蘇聯獨立。經濟機遇成為中亞國家致力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主要驅動力。對北京來說,優先考慮是從這片地區獲取多的能源資源和過境通道。美國國際發展實驗室(AidData)今年初發表的研究報告《權力走廊》(Corridors of Power)指出,近二十年來,中國政府向中亞及南亞地區提供了1,27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當中以巴基斯坦及中亞國家最多:單是哈薩克已吸引了26%(相當於330億美元)北京的財政援助,主要投資於天然氣管道項目;其次就是土庫曼,獲得中方融資金額達90億美元。

不論如何,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及物流合作只會與日俱增。俄羅斯中亞問題學者庫爾托夫(Azhdar Kurtov)說,中國在中亞推動的一帶一路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中亞戰略有時矛盾,但中國在中亞的活動仍愈來愈活躍:「與過去比較含蓄的做法不同,中國現在於當地的活動變得愈來愈堅決、果斷和公開。這可從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踐中看得出來。」

不難看出,隨着中吉烏鐵路最大阻力的俄羅斯不再反對興建,中國在鐵路最終順利建成之日,除了將大大提升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長遠亦有利國家國際運輸、能源等領域的發展。

閱讀更多——中亞系列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