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航空樞紐‧上|維珍「紅色天空」不再 港航空業難復輝煌?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英國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本月宣佈,決定停飛倫敦希思路機場(Heathrow Airport)來往香港的航班,並關閉香港辦事處,結束近三十載的在港運作。隨着區內競爭加劇、香港機場客流恢復緩慢,這條往來頻繁且極具歷史意義的航線停運,是否意味香港作為亞洲航空樞紐的發展已響起警號?

疫情開始以來,國際航空業受到重創,香港國際機場客流量銳減,直至「0+3」檢疫措施落實,赤鱲角才回復了多少人氣。維珍航空往返倫敦和香港航班自去年12月起暫停,原計劃自今年3月恢復,惟因本港遲遲未放寬入境政策及俄烏領空持續關閉、運營難度和成本增大,維珍結束了在香港多年的服務。

維珍停飛後,直航飛行倫敦與香港兩地的航空公司也只剩下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和國泰兩家。維珍在公司聲明中表示:「在為這個亞洲樞紐城市服務近30年後,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決定中止服務並關閉香港辦事處。對航線取消給我們的忠實客戶,以及任何預訂了2023年3月以後行程的顧客所造成的失望,我們深感抱歉。」

因應有國際航空公司停飛本港航線的消息,《香港01》亦向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阿聯酋航空(Emirates)等多間航空公司查詢,阿聯酋發言人書面回覆指:「香港是阿聯酋航空重要的商務和休閒目的地,我們將繼續致力於為往返香港的顧客提供備受讚譽的服務。」

維珍在當時的航空業掀起了一股全新的、獨具一格的風氣。(維珍官網圖片)

目前阿聯酋航空每日有一班航班往返香港。今年內,公司在包括新加坡、峇里島、吉隆坡等地增加或恢復了航線;其中,來往新加坡航班從此前的每周7班增至每周14班,最近則因應日本放寬入境限制後需求激增而增加了往返日本成田機場往來杜拜的航班。

漢莎航空則表示,目前在港每周運營6個直飛航班,並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增至目前的兩倍,公司預期由於歐洲對港人而言仍是個有吸引力的旅行目的地,相信隨着限制措施的放寬,未來兩地往來的需求將會很強烈。

卡塔爾航空回應指,公司目前往返香港航班數量僅為疫前一半,但從明年1月起將往香港航班由每周7班增至每周11班,此後再分階段逐步恢復至疫前水平。

儘管,暫未再有航空公司宣布撤出香港巿場或削減營運規模,但捱過疫情及環球經濟危機下,航空公司經營環境已很艱難,復飛之餘也難免壓縮賺錢能力欠奉的航線。香港的天空失落了「紅尾巴」的維珍客機,也是香港航空業的一大挫折。

維珍與香港28載緣起

1994年,維珍航空的第一班飛往香港的航班於2月正式啟航。當時,這個由富有傳奇色彩的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創辦的航空公司,剛好邁入成立後的第十個年頭,公司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短短十年內,維珍從一家只擁有一架二手波音747的公司,變成了與老牌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二足鼎立的航空企業。

圖為 2013年,在蘇格蘭愛丁堡,布蘭森出席維珍大西洋「小紅」航班的首航儀式。(Getty Images)

此前在唱片業簽約著名樂隊如Sex Pistols、The Rolling Stones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布蘭森,將叛逆、反常規的風格和營銷手法帶到了航空業,其航班上的頭等艙客戶成為了首批能在飛行中觀看電視的乘客,普通艙的乘客亦能享用到雪糕,並繼頭等艙獲獨立電視屏幕幾年後,享受到同等的待遇。此外,空服人員別出心裁的紅色制服、率先在機艙內開設酒吧區,以及睡眠艙等,都使得維珍在航空業界掀起了一股全新且獨具一格的風氣。

1988年,只有兩架飛機的維珍航空已經在上座率上衝到業內領先位置。長期以來,維珍航空雖是全球高知名度的航空公司之一,惟其航線數量實際上並不多(截至今年初從倫敦希斯路始發的航班目的地只有25個,遠遠少於英國航空的約118個),但憑藉在當時最高收益的航線如紐約-倫敦、邁阿密-倫敦等等而搶佔一席之地,維珍因此確立了英國第二大航空公司的地位。

航空業務與音樂業務並非毫不相干,如果人們要旅行10個小時,他們也希望得到娛樂。
布蘭森1988年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說

由於維珍突然崛起、市場份額增大並搶佔原本英航的機位,沉不住氣的英航使出了一系列「陰招」,包括在航站樓攔截維珍客戶、扮成維珍職員打給顧客讓他們改機票轉乘英航、散佈關於維珍的負面謠言等,兩家公司陷於一場惡鬥之中,英航最終在這場官司上敗訴、支付巨額罰款。在勝訴之餘,維珍要進一步增強競爭力還須繼續擴張。

當時,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國內地經濟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而進入高速增長時代,而香港作為歐美通往亞洲的門戶地位不斷提高。對於一個剛剛確立了行業地位,並逐漸擴大國際業務版圖的航空公司而言,香港無疑是一個很具吸引力的選擇。

「秋天,又想飛?去倫敦?」

於是在1994年,九龍城上空的舊啟德機場跑道上首次有維珍的紅色尾翼划過。翌年,在紅館一連舉辦了18場演唱會的王菲成為維珍航空的廣告代言,還因此拿下了亞視電視廣告女明星大獎。DJ林海峰為廣告配了旁白:「下次去倫敦,記住有一間好似王菲咁特別的航空公司等緊你」。

正如英美等國的客戶一樣,首次體驗維珍航空的港人突然發現,原來長途飛行不需要如此逼仄、煩悶。有香港網友憶述千禧年時搭乘維珍航空去倫敦,因王菲一句「秋天,又想飛?去倫敦?」心生嚮往。

在港開啟航線的同一年,是維珍創立十年來大幅擴張的一年,香港順理成章成為維珍繼東京後在亞洲的第二個目的地。這一年公司還開通了前往都柏林及三藩市的航線,營業額首次超過了5億英鎊(約44.22億港元),而維珍與香港也自此開啟近30年的「情緣」。

「袋鼠航線」終結 香港服務不再盈利?

有鑑於此,本月5日的消息令許多港人感到震驚的同時,也令業界感到擔憂。上月,本港解除入境旅客的酒店隔離要求,只實行3天醫學監察,期間可以外出,預期會大大促進旅客來港,但客流量未有明顯回升,而維珍不僅宣佈無限期停飛,更直接關閉在港辦事處,顯然是去意已決。香港作為對維珍早期成功貢獻不小的亞洲門戶,似乎已不再值得留戀。

圖為維珍早期倫敦與香港之間航班機師合照。(維珍官網圖片)

維珍在聲明中表示,有幾個因素促成了相關決定,包括俄羅斯空域的關閉使得希思路機場與香港之間的飛行時間將至少延長一個小時,以及早在2019年,維珍澳洲公司結束了香港往來墨爾本和悉尼的服務,減少了往返澳洲的轉機客戶數量。

這兩個背景都值得注意。早在2002年,維珍宣佈推出香港至澳洲一到兩個主要城市航班時,香港就成為了維珍佈局「袋鼠航線」的中轉站,試圖通過這條最有利可圖的長途航線之一,來挑戰英航和澳洲航空(Qantas)的主導地位。

正如這種來自澳洲的動物跳躍着前行一般,「袋鼠航線」自英國始發、經東半球抵達澳洲或新西蘭,因中途往往在中東或亞洲經停、「跳一跳」而得名「袋鼠航線」。維珍航空與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屢次試圖運營香港與悉尼或墨爾本之間的航線。

2017年,維珍澳洲航空往香港的首航飛出時,布蘭森甚至舉着龍頭、和鼓手及其他舞獅表演者一起表演來慶祝公司的里程碑,但這些嘗試最終均以失敗告終。維珍還透露,香港航線甚至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盈利能力下降的趨勢。

區內競爭激烈 疫前峰值或難再現

其實,在維珍航空之前,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已在去年12月因「亞洲需求持續疲軟」,宣佈停飛香港航線。

1998年的啟德機場跑道。(香港政府檔案處圖片)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今年屢次發出警告,指出內地「清零」政策已令香港失去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中大商學院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此前在港台節目上亦呼應了這一憂慮,指出疫情前每年有7,200萬人次使用本港機場,大多數是轉機,不少更來自內地,現時「好明顯啲客係無晒」,令本港整體旅客量下降,至今未恢復到1成,但外國已恢復至5成至6成。

但他認為這並不意味着香港已經徹底喪失樞紐地位,他向《香港01》表示,香港航空業現有的優勢仍然不錯,無論是基建配套、機場、航空公司等都相當有條件,業界的優勢依然穩固,相信正式與內地通關後,只要業界努力不懈將可迅速恢復。

羅祥國又表示,航空業的困難並非香港獨有,認為各界應客觀、務實地看航空業面對的問題。他強調:「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不應懼怕競爭,行業未來的前景仍然不錯。」

與維珍的此番告別,既觸動了部分港人的集體回憶,其撤離卻不盡然意味着香港作為亞洲航空樞紐的衰落。香港作為連接歐美與中國內地的中轉站,其強大需求及優勢仍在,能否重現昔日輝煌卻是另一個問題。1994年王菲的維珍廣告歌《回憶是紅色天空》,似乎比以往更加「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