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在炎熱的東南亞肆虐的冰冷病毒

撰文:薛子遙
出版:更新:

作為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的震中,歐洲現況已相對和緩,美國每日新增確診和死亡病例雖仍維持在高位,卻也不再進一步惡化,步入所謂「高原化」(Plateauing)態勢。值此時,發展中國家的現況已然被稱作「第三波疫情」。
最近幾周,度尼、菲律賓的死亡病例數都迅速上升。還記得在兩個月前歐美疫情相繼爆發時,東盟整體偏低的疫情數據,一度讓人產生「病毒會否無法耐高溫」的聯想。如今看來,顯然並非如此。

在環球疫情期間,因國際貿易和旅行率較高,世界上最發達國家往往受到更大的影響。在東南亞,作為主要的貿易和交通樞紐,也是該地區最富裕國家,新加坡也是COVID病例最多的國家:截至5月18日,有2.8萬病例。相反,東盟最貧窮的成員國(譬如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報告的病例數都很低,只有幾百例。

然而,深刻分析時,新冠肺炎的數據揭示一個更複雜的現實,以及各國之間非常不平等的抗疫現況。

5月17日,新加坡,一名外籍勞工站在建築工地上的睡區外。外籍勞工宿舍出現新病例後,新加坡面臨着疫情的新浪潮。(Getty)

數字之餘:抗疫勝負取決於醫療體系強弱

雖然新加坡在病例數方面居於榜首,但印尼和菲律賓面對的困難最大。儘管發展水平與馬來西亞或泰國等東盟其他大型經濟體相似,這兩個國家的疫情傳播速度最快,並且在總死亡人數和相對死亡人數上都是高居榜首。截至5月18日,印尼有1148人死亡,菲律賓有824人,而馬來西亞只有113人,泰國56人,新加坡22人。

為什麼印尼和菲律賓比富裕程度相當的國家更為嚴重?答案與這兩個國家的衞生系統有關。這兩個國家的人均病床和人均醫生數量較少,檢測率也低得多。

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醫療體系憑藉着可以提供更多的醫生和病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死亡數的失控。與其他東盟國家相比,越南的行動也是最快中斷與中國的貿易,並且迅速關閉邊境。

各國的檢測率也不同,而檢測可以使得應對措施更有針對性,這可能也是造成差異的原因。根據現有數據,馬來西亞的人均檢測率大約是菲律賓的5倍,也是印尼的20倍。這些數字也讓人對印尼和菲律賓的官方數字產生了懷疑。如果進行更多的檢測,數字會否更高?

老撾或柬埔寨等最貧窮的病例和死亡數如此之低,也可能是因為檢測率也是很低。雖然這些國家受影響較小,沒有印尼或菲律賓那麼嚴重,但它們仍極易受到未來疫情再次爆發的衝擊。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也可能給這些國家帶來最嚴重的影響,使未來的疫情爆發更加嚴重。

然而,疫情除了衞生以外的問題,不用等待時間檢驗,今天便已經可以窺得一二。

新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中)在東盟各國外長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的對新冠肺炎有關的影視會議上講話(新加坡外交部)

緊急狀態法:衞生危機的政治影響

由於環球疫情下世界各國一直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與新冠肺炎有關的假新聞浪潮,許多東南亞政府採取了新的措施來控制不準確信息的傳播。雖然在疫情期間,打擊「假新聞」已被認為是一種迫切需要,但在東南亞的某些情況下,打擊假新聞也被用來增加對政治異議和公民自由的壓力。尤其是三個東盟國家:菲律賓、泰國和柬埔寨。這三個國家因為利用衞生危機採取模糊和過度的緊急措施被批評。

在疫情期間,打擊「假新聞」已被認為是一種迫切需要,但在東南亞打擊假新聞也被用來增加對政治異議和公民自由的壓力。

4月初,柬埔寨議會通過了一項有爭議的緊急狀態法,賦予政府在緊急情況下的廣泛權力,特別是在行動自由和信息自由方面。該法讓政府遏制許多自由,但沒有明確的終止期限或程序。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批評,包括國際法律家委員會的批評。

這部法令符合過去十年來洪森政府增加權力和加強國家安全機構的趨勢。在該法通過之前,4月7日,一名記者,也是一家新聞網站的負責人,因引用洪森內部演講摘錄,而被控以「煽動重罪」。

5月5日,柬埔寨首相洪森會見一名反對黨領袖,後者的政黨在被控叛國罪後被解散。(美聯社)

泰國和菲律賓也同樣通過緊急措施,幫助政府抗疫。泰國為此受到了強烈的批評:泰國政府嚴厲打擊了一名泰國藝術家,因為他抵達曼谷國際機場發帖稱,沒有經過任何健康檢查,也沒有得到官員的指示。他根據《電腦犯罪法》被起訴,可判處最高5年監禁。

在菲律賓,新的法令被批評為打擊政治反對派的工具。4月19日,一個左傾政治團體的一名前國會議員和他的幾名同伴在試圖分發食品援助時,因違反封城令而被捕。他們現在面臨着違反COVID-19號緊急狀態法的指控,但在他們車內發現有反政府內容的報紙和雜誌後,他們還面臨着煽動叛亂的指控。「煽動叛亂」的指控是過去經常被用來指控共產主義的活動分子的罪名。這引發了菲律賓政府可能利用反新冠肺炎措施及其反叛亂體系來打擊政治反對派的擔憂。

然而,疫情期間的政治衝突並不局限於國內階段。由於新冠肺炎有削弱東盟經濟的風險,該地區的超級大國競爭可能會加劇。

中國動手,美國落後:東南亞地區的超級大國競爭

作為第一個被疫情觸及的國家,中國也是最早控制疫情,重新開放經濟的國家之一。這使得中國今天能夠再次集中精力提升其在國外的影響力。在東南亞地區,中國在緊急醫療援助方面做出相當大的努力,這受到各地政府的歡迎和國家媒體的讚譽。除了中國政府之外,與億萬富翁馬雲有關聯的基金會和中國國企也參與了大量的醫療物資捐贈活動。

這一活動當然也引起了中國在該地區的巨大戰略競爭對手的注意。儘管美國仍在為醫療設備的缺乏而苦苦掙扎,但4月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為應對COVID-19美國會提供更多的資金援助,其中1830萬美元的新資金將用於東南亞國家。

但這些金額顯然不足以與中國競爭。美國前駐北京經濟特使杜大偉(David Dollar)最近發佈一份關於美國如何反擊中國在該地區的野心的報告。

特朗普政府在東南亞地區應對一帶一路的對應措施,未能為東盟國家提供真正的替代方案。

報告稱,特朗普政府在東南亞地區應對一帶一路的對應措施,即「自由開放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FOIP)計劃,未能為東盟國家提供真正的替代方案。近年來西方援助下降,並從基礎設施轉移到別的行業去。這些投資饑渴的國家需要的融資,特朗普的計劃則不能提供。

疫情可能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報道指出,儘管美國對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擔憂被過分誇大,且東盟較大的經濟體表現良好,但疫情可能會破壞地區財政的穩定。疫情在東南亞未來會產生的金融需求增加,就是中國或美國都可以參與的機會。預計全球經濟衰退,低收入國家將受到最大的衝擊。像過去一樣,中國可能會考慮取消或重新安排部分債務,從而鞏固它和該地區的關係。美國會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