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北京 批判「台灣地位未定論」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正在中國大陸訪問的馬英九於4月7日抵達北京,4月8日上午一行人就參訪了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地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當馬英九一行抵達抗戰紀念館時,館長陪同講解,並感謝馬英九對抗戰史的重視。

抗戰紀念館內有一幅照片,攝於1943年11月25日,畫面上蔣介石與羅斯福、丘吉爾等「三巨頭」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會後在1943年12月1日發表了對日作戰的新聞公報,通稱《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的主要內容是,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台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這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戰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事關台灣與中國的政治關係。

這些年一直有觀點認為,《開羅宣言》只是新聞稿性質,並非國際條約,企圖藉此證明「台灣地位未定論」。在台灣,各路台獨勢力一直以「舊金山合約」為依據宣揚這種台獨觀點,試圖從國際法層面否認台灣與中國的從屬關係。美日兩國也有不少人持這種觀點。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此前表示,開羅宣言就是一張A4紙,根本沒人簽。(網上圖片)

馬英九在這幅展品前駐足觀看並評論,他駁斥了在美日台流行的台獨史觀,稱「這麼講的人,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他說,「《開羅宣言》也出現在日本、美國和聯合國的條約集,這是跑不掉的,有人說那不是條約,只是歷史性文件,那是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的人!它當然是條約!」

馬英九也算是國際法領域的權威,獲得了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這段攸關台灣定位的說明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在參觀時還說了一句話,「台灣人沒有缺席對日抗戰!」

因為兩岸長期分治,且抗戰主戰場一直在大陸、台灣的抗戰故事不夠波瀾壯闊等原因,大陸人可能對馬的這句話所知不多。但其實,從1895年清政府割讓台澎給日本,甚至更早之前,至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台灣人對日本殖民佔領的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有記錄的作戰就多達100多次,有的戰況還非常慘烈。

時至今日,儘管日本在台殖民期間搞「皇民化」教育洗腦整整50年,一些人已經以日本人自居至少也建立了強烈的日本情結,但仍有不少有氣節有大義的台灣人,對那段被殖民歷史仍然極為痛心,對兩岸攜手抗戰的歷史也記憶猶新。馬英九就是這類人。為什麼馬英九一到北京就着急去參訪盧溝橋和抗日戰爭紀念館,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抗日戰爭紀念館。(張鈞凱攝)

另一個原因是他的政治身份。馬英九是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過國民黨主席和依他們憲法所定義的政府領導人,而盧溝橋是八年抗戰發源地(現已改為14年抗戰),國民政府則是當時代表中國的法理政府。

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整合了包括國共在內的中國所有抗日力量,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和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並和共產黨一起迎來了抗戰勝利。因為這段歷史事關國民黨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與政治合法性,因此不管是當年退敗到台灣的蔣介石,還是現在到大陸訪問的馬英九一直鬥非常重視。

兩岸雖然因內戰而陷入分治、敵對,互相爭得面紅耳赤,殺得一塌糊塗,但是台海兩岸的中國人,在面對共同挑戰與民族大義時,終究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一家人。這可能也是馬英九卸任後頂着島內壓力與質疑也要到大陸訪問更深層原因。只有在中國大陸這裏,他才能找到他的根,找到中國國民黨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