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對華敵意不降反增 中國「限澳令」連環拳會失效嗎?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官近來被嘲諷為「戰狼」,意思不是他們會換上軍裝空降敵陣,剛好相反,批評者是取笑這些外交官行為出位,言辭誇張得來又失禮,實際行動卻不是真的「雖遠必誅」,結果在防火長城以外正反迴響一概欠奉。
話雖如此,近日北京對澳政策就遠不止於「戰狼式」叫陣,而是真正講得出做得到,亦即所謂「劍及履及」。就澳洲提出就疫情來源作國際獨立調查,駐澳洲大使成競業於4月底表明,此舉有譴責和分化之嫌,直言會令到中國消費者反感,認為澳洲人「不友善」和「敵對」。

挪威韓國加拿大均是前車之鑒

成大使還舉出多個中國消費者可能會「反感」的對象,包括澳洲旅遊、澳洲葡萄酒、澳洲牛肉、澳洲留學等等。事隔1個多月左右,北京已一一兌現了這一份「反感」清單,指澳洲受種族主義影響而治安存疑,勸籲國民切勿前往該國旅遊,還要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澳洲總理莫里森(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片)

餓澳窮澳的招數一出就如狂風驟雨,成大使提及的澳洲牛肉亦被中方限制進口,官方都省得給理由。雖然澳洲葡萄酒暫時倖免於難,但中國商務部轉而跟進對澳洲大麥的反傾銷調查,於5月中公布就此徵收反傾銷稅率73.6%,以及反補貼稅率6.9%,徵收期5年。

北京用慣「經貿武器化」的手段,操作起上來駕輕就熟,一如此前慘遭中方非正式制裁的挪威、韓國和加拿大,澳洲只能「硬食」毫無還手之力,更加在風頭火勢下遭北京拒絕對話。然而以澳洲經濟對中國依存度之高,按過往慣例應該一年半載內有所交代,北京亦會聽其言觀其行地逐步解除「限澳令」。

全面實現「勿謂言之不預也」

澳洲大多數會如中國所願,但外界也不妨擬想,萬一坎培拉「不識好歹」呢?始終成大使不是先知,他列出的「限澳令」清單在過去兩年已經傳得風風火火,如今只不過是全面實現了「勿謂言之不預也」。其間反效果出現的機會較低,但也不是完全沒可能:澳洲至少政治心理上已消化了「限澳令」的衝擊。

按圖了解專家防疫招式(【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32

隨便查查就知道,澳洲的「中國干政」風波鬧了好幾年,議會通過矛頭直指北京的《反干預法》,該國更是極少數仿效美國公然封殺華為的西方陣營成員。坎培拉一直不滿中國的手伸進了大洋洲,動搖其地區領袖角色,近年亦積極介入南海事務,響應華府的「航行自由」活動。

更為要者,中方於2018年便公布啟動大麥反傾銷調查,而自上年初開始,已傳出中國限購澳洲煤炭的消息,全方位攻擊早就如箭在弦。

打得不夠痛?打到已不覺得痛?

在更宏觀層面,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與悉尼大學於6月初聯合發表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對澳洲的投資額為34億澳元,下降幅度高達58.4%,並且創下自2007年以來新低,可見中方一早揮舞「限澳令」大棒,只是坎培拉依然「不收歛不收手」。

冠狀病毒在不同環境存活情況(【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9

面對這情況,北京可以理解為「打得還不夠痛」,又可以判斷是「打到對方已不覺得痛」,真相如何有待澳洲的反應驗證。

正如北京所常說,打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的進口商、代理商、中介和消費者一樣要付出代價,差別就在於中國總體籌碼較多,相對更能夠「奉陪到底」。可是澳洲雖被官媒總編譏為「黏在中國鞋底上的口香糖」,但假如「經濟武器化」用得太密太多,難保這個全球第13大經濟體不會成功「斷癮」,適應了受中國制裁的日子。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