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武漢・十|防疫志願者:龐克不死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龐克(Punk),搖滾的代稱。簡單講,搖滾精神就是人在現實面前心懷理想,叛逆而不妥協。而武漢在內地也被稱作龐克之都。
在今年之初的武漢疫情期間,來自全國各省的志願者公益精神不死,面對病毒而不怯退,生生不息。
是以「龐克」一詞,用以形容此次01記者有幸認識的志愿者,實在很契合。

當01記者於2020年12月5日初次在武漢光谷廣場見到田曦時,一時還有點不適應。未想到眼前這個幽默調侃,甚至有點尖酸的話癆,竟是早前線上聯繫時那個嚴肅不苟、在武漢封城期間一往無前的防疫志願者。任何本來應該比較嚴肅的話題,譬如公益、防疫,到了他口中幾乎都能變成讓你捧腹大笑的金句。

而與他在武漢封城期間並肩作戰的另一位志願者楊倩,則嚴肅和穩重許多。楊倩很真誠地吿訴我們,之所以冒着被感染風險加入志願者行列,是因為她出生在軍人家庭,自小成長於非常濃厚的愛國氛圍當中,祖父當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韓戰/朝鮮戰爭),少時理想便是成為戰地醫生,後來雖成了一位畫家,但只要國家需要,就會挺身而出。

從理念而言,田曦是位典型的內地自由派,有點憤青和叛逆,對體制和現實社會的問題多有批評;楊倩則相對比較認可內地體制和現實社會,平常不太關注政治問題。

但正是這樣看起來迥異的兩個人,在武漢疫情肆虐最兇險時刻,勇敢走上了防疫前線,成為當時成千上萬相互扶持的志願者中的一員,向世人展現了大災難面前捨我其誰的膽氣,並在疫情初期物資短缺、人手不夠,到處驚慌失措的情勢下,為政府後續應對爭取了緩衝時間。

據田曦展示的捐贈物資收據顯示,從武漢封城到武漢解封,他們累計籌集捐贈了10,216件防護服,310,460隻口罩,14,000雙手套和520副護目鏡,幫助了數十位需要幫助的人。期間,田曦在既困難又危險的情況下,給予一位發燒的意大利少年「關鍵性援助」,直到少年被意大利軍用貨機接走。之後他收到了意大利駐華大使的感謝狀。

抗疫期間,武漢有很多志願者勇敢參與各項工作。圖為2020年3月8日,來自河南安陽的志願者柴曉偉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進行消毒作業。(新華社)

不喜歡空喊「武漢加油」

田曦本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志願者,從事野生動物保護、水資源保護已有六年。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武漢爆發時,他剛好回到湖北省孝感市老家過年。

作為一位行動者,當時充斥網絡的「武漢加油」讓他覺得很不舒服。「我最不爽每次一遇到大災難的時候,有一幫人在那空喊加油,不論是『汶川加油』還是『武漢加油』,都沒有什麼意義,不如來點實際行動,就像有人失足落水,一群人如果只是圍在旁邊空喊加油,那個失足的人肯定早溺死了。」

正是在他「實在看不下去網絡上一幫人空喊『武漢加油』」的時候,他所在的基金會要送一批口罩去武漢支援抗疫。可當時裝載口罩的車開到河南後無法進入湖北境內,於是田曦主動和基金會領導聯繫,先協調把口罩送到湖北孝感,然後由他租借一輛車送到武漢。

這是田曦第一次運送物資,當時有6萬隻口罩。而從踏入武漢那一刻起,用田曦的話說,不論他是否願意是否害怕,在城市已封的情勢下,面對那麼多地方缺乏醫療物資、那麼多人急需幫助,他只能硬着頭皮堅持下去。

2020年2月24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中心城市武漢,戴着口罩的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在超市停止向個人銷售商品後,對超市裏的商品進行分類和包裝。(路透社)

楊倩的情況有些相似。武漢疫情爆發後,她旋即加入志願者組織。當時來自全球各地的捐贈物資在短時間內湧入紅十字會,疊放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可武漢紅十字會人手極其有限,平常工作又很散漫,根本無法應付大量物資的整理和分發工作,各大醫院紛紛物資吿急。楊倩本是個瘦弱、纖細的女孩子,但還是毅然選擇了去國際博覽中心搬運物資。

後來她發現相比於在國際博覽中心搬運物資,去外面幫助那些求助的人更適合。她說:「其實開始沒想着會做志願者很久,只是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而已,後來隨着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就會發現當別人向你求助的時候,你沒辦法停下來,也沒辦法拒絕,這樣就慢慢地越走越遠。」

在國際博覽中心當志願者沒多久後,楊倩碰到了田曦。當楊倩問田曦,怎樣才能加入他的志願者團隊,田曦說要同意兩個條件:寫免責聲明和遺囑。楊倩沒多想就直接加入了。

圍繞是否幫助交警產生分歧

然而,疫情期間的志願者工作很艱辛,隨時有被感染的風險。有一次田曦、楊倩在外結束工作後飢餓難耐,楊倩讓田曦去買飯,結果田曦只能尋得一份冰涼的白米。若不是親身參與抗疫,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只靠白米充飢。

有一天,楊倩騎單車去醫院幫助一對母女,掛號時,因為楊倩有穿防護服,被誤認為是醫護,但由於穿戴不規範,裏面的醫生突然對楊倩說:「你是哪個科室的?你的防護衣服沒穿好,會感染」。當即楊倩嚇得腿軟,但她還是堅持幫那對母女掛完號。等楊倩出來等那對母女時,內心已幾近崩潰,卻被另一對缺乏防護裝備的母女求助,只好強忍着再進去幫忙。

楊倩事後說:「沒有辦法,有人向你求助,難道你不管嗎?」回來的第二天楊倩開始持續性發燒,當時田曦把楊倩的病徵電話吿訴兩位醫生,得到的反饋都是楊倩肯定已感染,建議趕快去住院治療。有驚無險的是,當楊倩去了醫院,都已打算寫遺囑的時候,卻在檢測後得知沒有感染。

曾為武漢防疫志願者的楊倩,在自己美術館所舉辦的展覽。

在幫助求助者過程中,有一次田曦和楊倩產生了分歧。2月7日,李文亮醫生逝世後,整個內地互聯網陷入罕見的普天同悲之中,億萬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蠟燭刷屏,無數人為之落淚,以「為眾人抱薪者,凍斃於風雪;為自由開道者,困厄於荊棘」來形容他的逝世。

當時楊倩感到非常難過,田曦在難過之餘感到憤憤不平。恰好幾天後,有交警向田曦、楊倩求助,說他那裏嚴重缺少防護物資,希望得到幫助。那時田曦還處於情緒之中,對政府工作人員有所抱怨,不太樂意;但楊倩堅持認為只要是求助之人,都應該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田曦被楊倩說服,共同將物資捐助給了交警。

其實,田曦並非將政府工作人員看作冷冰冰的機器,他也知道政府工作人員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事實上田曦多次提及,紅十字會人那麼少卻要處理海量物資,基層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數十天,卻經常被各種憤怒的民眾罵得痛哭流涕,隨後還不得不工作到深夜。田曦對此也表示理解和尊敬。而且在李文亮醫生逝世後,縱使他對武漢市中心醫院的管理非常不滿,但考慮到武漢中心醫院物資短缺,他還是送去不少物資。

疫情結束後,楊倩重新回歸本業,在自己的武漢關山漾美術館舉辦了主題為「涅盤——我的城市和守護者」的藝術展,以記錄疫情下所有平凡的偉大,寄望災後武漢涅盤重生。其中有一件作品「致敬英雄」,是楊倩和她的團隊在全國範圍內收集了3,000位醫護人員疫情期間的照片拼接而成。

田曦則忙着修理租來的車,並為疫情期間違規太多的駕照銷分。武漢市交警部門考慮到他的違規均因疫情期間急於運送醫療物資或幫助他人所致,將他的違規扣分一筆勾銷了。而當我們詢問田曦,「回望整個防疫過程,對成千上萬志願者參與一線抗疫有何感觸」時,他說了一句:

龐克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