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這天準備了6年」 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濟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從長遠來看,特朗普的對華關稅可能會使中國國內經濟更加強大。

4月15日,《南華早報》以此為題刊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高舉關稅大棒,但結果將適得其反。中方認為,美國關稅政策將在短期內對中國及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但從長期來看將是一個「強大的催化劑」,可以加速中國的技術進步及其與國內市場的融合。

「從長遠來看,這實際上可能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一名中方經濟官員說道。

這名官員向《南華早報》表示:「這不僅促使我們加強自主創新和高科技建設能力,而且將有力地推動我們加快構建全方位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肆意妄為,挑起全球關稅戰,引起全球市場巨震、美國國內恐慌。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發動的貿易戰正酣之際,日本就有網民上載影片,將特朗普化身「關稅超人」,宣揚他的「美國優先」和關稅理念,影片風格明顯受日本漫畫「一拳超人」啟發,在特朗普超人裝束的加持下出現許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場景。影片一出,在網上引起熱議。(Youtube@shiro_ai_jp)

在過去僅僅兩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變來變去:先是對全世界挑起關稅戰爭,在全球股市巨震後又突然暫停「對等關稅」90天、同時對準中國。此後,特朗普多次上調對華關稅。美國對華關稅從最開始20%,到54%,再到104%、125%,再到最近的145%。

中方予以堅決反擊。4月9日,中方宣布反制措施,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並已於4月10日12時01分起正式生效。11日,中方宣佈對美關稅由84%提高至125%。中國商務部同時指出,美方畸高關稅已淪為數字遊戲,如繼續,中方將不予理會。

《南華早報》指出,當世界努力應對特朗普不斷變化的關稅決定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時,因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挑起的貿易衝擊,中方已經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文章提到,2020年,中國推出了「雙迴圈」戰略,旨在增強中國國內生產和消費能力,以抵禦未來衝擊。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家楊大利同樣認為,在中美貿易戰中,相較於美國,中國可能擁有「相對有利的時間視窗」,因為其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可能加劇美國通脹。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urmp)對各國打開關稅大戰,引發全球巿場動盪。(Reuters)

中方經濟官員表示,中國的優勢在於充分認識自身的處境,即現在有能力彌補與美國的差距。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團隊「精力充沛、潛力十足」,但缺乏執政經驗和駕馭全球事務的能力。

「過去,美國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願意引領世界前進……」這名官員指出,「但現在,他們(不願意)這樣做了,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們正在退縮。」該官員補充說:「然而,美國這樣的撤退將極其困難,而且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雙邊會談的可能性上。

在持續的「朝令夕改」期間,特朗普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他希望接到來自中國的電話,並聲稱「中國希望達成協議,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然而,特朗普的妄想落空了。中方態度明確,直指特朗普對華關稅是「單方面的欺凌行為」,並表示歡迎任何有關關稅的談判,但前提是相互尊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此前指出,儘管中方堅持談判立場,但特朗普的脅迫態度似乎讓中方確信,美國並不想談判。

同時,近來有許多專家提醒,美國不應該低估中國抵禦特朗普脅迫策略的能力。

德國智庫MERICS首席經濟分析師雅各.岡特則表示,中國堅決反擊的基礎還在於,「他們已經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CNN指出,特朗普第一任期打壓華為等中企、挑起中美貿易爭端,給中國敲響了警鐘。此後,中國一直在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可能性做準備。

「中國為這一天準備了六年,因為他們知道這有可能再次發生。」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史宗瀚稱,在此期間,中國一直在開拓海外市場,推動出口貿易多元化。

4月14日,習近平國事訪問越南,會見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Pool via REUTERS)

有專家表示,如今的中國更有能力應對更廣泛的貿易衝突。數據顯示,與2018年相比,中國擴大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美國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從約五分之一降至不到15%。同時,中國還建立了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的供應鏈,利用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升級製造技術,並提升了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先進技術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15日分析指出,在這場針鋒相對的較量中,中國握有多張王牌——日益多樣化的出口市場、巨額美國國債、對關鍵戰略礦產的掌控,以及應對危機時國家體制上的優勢,這些籌碼不僅能讓中方經受住考驗,還能在談判中凸顯出自己的實力。

《彭博社》14日發文稱,貿易戰的確沒有贏家,但在這場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中,一個事實正變得愈發清晰——中國掌握的籌碼可能比美方預想得更為有力,尤其當人們開始關注其反制策略之時。實際上,在中美經貿關係中,美國對中國商品深度依賴,限制進口反而成了一種自我傷害。

一家知名經濟研究機構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直言:「僅從市場反應來看,我認為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美國正面臨更大的壓力,試圖坐到談判桌前進行談判。」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