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台灣|專訪張亞中:兩岸應簽和平協議邁向「整個中國」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張亞中認為,兩岸關係要緩解敵對狀態,必須先簽訂和平協議走向和平,再走向統合,之後整個中國的發展方向可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基準。
訪問原版刊於《多維新聞》,《香港01》稍作編輯後轉載刊登。

張亞中多維新聞專訪,詳細闡述他提出的兩岸解方和合論。(吳逸驊/多維新聞)

帶着開門見山的態度,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從不迴避兩岸之間應有解決方案,他直言兩岸的問題,所有東西都必須兩岸同意,如果兩岸之間沒辦法達成共識,台灣講所謂的第三條路或第四條路,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兩岸須先從敵對走向和平

張亞中認為,目前兩岸的狀態,台獨不可能,「但談統一又遠了一點」,原因在於,兩岸自1949年至今還是處於敵對狀態,加上若自1895年算起,僅1945年到1949年的四年兩岸同屬在一起,甚至這之間還發生過二二八事件,整體而言,「台灣要搞離的土壤是很豐沃的」。張亞中提到,哪怕是馬英九八年任內,兩岸其實也沒有真正和平,只不過是「外交休兵」,軍事上相互克制,也不等於和平。

張亞中認為,馬英九時期的兩岸外交休兵,其實並沒有結束敵對狀態。(中央社)

他提出解決這個「死局」的方法,是兩岸的敵對必須先變成「和」的狀態,而首先便是處理沒被處理的一中各表。他繼續分析,「一中各表」或「一中不表」,牽涉到「主權」和「治權」兩個問題。在主權方面,依照雙方憲法,兩岸彼此的主權都涵蓋對方,基本上是「共享」或「重疊」的;至於「治權」則是分立的,且相互平等,「你有你的憲法,我有我的憲法」,儘管通俗上來説,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可是嚴格來説,則是這個地區的「最高管轄權」。

張亞中稱,「我們和香港最大的不同在於,香港的治權低於中國大陸的治權,因為他們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但對我們而言,我們是憲政,你們也是憲政,也許我們對外的權力有大小之別,可是我們的憲政位階是平等的」。他形容,雙方在權力方面就是「平等不對稱」,治權則是「分治不分裂」,這同時也未改變現狀。

把兩岸這種現狀以法理形式先確立下來、簽訂和平協議,是張亞中構思解決兩岸死結的第一步,他認為九二共識只是一個「概念」,雖然彼此表達了同樣的東西,可是並沒有正式簽字,「只要沒有簽字,昨天説的,今天也可以不説」,和平協議跟九二共識最大的差別,就是能夠鞏固這些概念、體現「分治不分裂」的精神。

統合是「存量不變、增量改革」

張亞中的「和合論」,第二步則是兩岸統合,所謂合,即「我們(兩岸)都是『整個中國』(Whole China)的一部分,中國作為一個整體是不能分裂的」,至於用「整個中國」取代「一個中國」,可以減緩「一個中國」的刻板印象與迷思。他認為,把兩岸共同講過的話、共識簽下來,就是形成第三個憲法性文件,也就是他所謂的「一中三憲」,將來經貿文化可以簽各種不同協議,可讓共同體慢慢形成。

他引用鄧小平「存量不變、增量改革」的説法形容「一中三憲」,兩憲是存量,三憲是增量,「保留存量再往上增量,這就是解決問題」。張亞中認為,在「合」的階段,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主體出來,隨着時間久了,兩邊越來越親暱,慢慢就會走向統一,這個統一就叫做「和平統一」。

至於兩岸統合後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張亞中提出「一中三席」。例如歐盟(EU)在國際組織有27個會員國,但是有28個代表。兩岸未來或許能先從中華文化、食安、南海成立共同體,「你是一個主體,我是一個主體」,例如在世衞組織(WHO)裏面,可以用兩岸三席的方式,一個代表大陸政府,一個代表台灣政府,另外再加一個兩岸衞生共同體,「一加一等於三」,「有第三個在這邊,台灣就不會獨立,或是以平等不對稱的概念,一個是代表,一個觀察員,既給了台灣國際空間,又沒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統一後應朝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踐

張亞中也提到,北京提出後的統一後政治安排為一國兩制,台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向,就像「三民主義」以及「民有、民治、民享」,台灣作為負責任的一方,要提出走向和平統一的方法論,同時也要提出統一後的政治制度。他認為兩岸現狀是「一中兩制」,可是最終的目的仍是要走向「一中一制」,「我們認為統一應該是在理念和制度下完成,我們認為應該走所謂的『民有,民治,民享』,我們的『五權憲法』等制度,來告訴北京,你提出一國兩制,我提出三民主義,這樣就是理性的討論」。

張亞中指出,三民主義可以作為統一後中國的發展方案,圖為國民黨發言人歐陽龍向媒體展示孫中山親筆「三民主義原稿」復刻版。(楊騰凱/多維新聞網)

張亞中強調,孫中山可説是兩岸之間比九二共識更早的共識,孫中山的理念北京確實在做,包括民族主義、民生主義都很有成就,「可是在民權主義方面,和孫中山的理念還是有些差別」,「直接民權」的概念北京可能還無法完全做到。「當我們來討論統一跟方案,甚至是中國的政治制度要往哪走的時候,都是為了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我們雙方都不是永遠不能修正的,西方好的東西我們學習,中國好的東西我們學習,不必把一國兩制變成是一個永遠不能改變的」。

被問及中共還有沒有可能對台灣做出這些讓步?張亞中坦言,時間越來越在縮小當中,但他仍強調「假如在台灣,像我這樣的聲音不能成為主流,一直拿不出和平統一的方法和路線圖,那北京就會越來強硬,台灣空間會越來越少」。他認為,台灣出現「和合論」,北京就會思考怎麼樣讓中華民族受到最少的傷害,也讓他付出的代價最少,因為現在用武力統一台灣,將來在治理上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這不能否認,也會去阻礙到民族復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