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安邦智庫陳功:質疑人口普查數據無意義 看清趨勢更重要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5月1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低於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2020年出生人口粗估1,200萬人。種種數據表明,中國正在面臨嚴峻的人口形勢。圍繞人口普查數據和中國未來面臨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香港01專訪了安邦智庫創始人、智庫學者陳功。

01: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已經公佈,在數據發佈一推再推的情況下,整體情況似乎好於外界預期,您認為這次數據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陳功:我沒有感覺「好於預期」,我也不知道外界這個「預期」是什麼?我認為現在已經公佈的人口數據,就表明中國的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已經十分嚴重了。現在的中國,一老一少兩個年齡段數量在增長,中間的中青年勞動力總量在塌陷,這種趨勢已經非常嚴重,足夠讓中國在未來喪失最基本的經濟增長動力。我知道,很多人質疑數據的真實性,其實數據統計真實與否並可能並不能決定什麼,重要的是趨勢,很多年以來,對於中國的數據,我一直主要觀察的是趨勢,而不是具體的數值,趨勢看清楚了,有什麼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01:2020年中國人口普查方案原定4月末公佈,為什麼這次統計數據遲遲沒有公佈?

陳功:我個人估計有一些統計彙總後的數據可能顯示了比較嚴重的問題,需要再次核對,比如死亡率和出生率等,總人口過去也有公佈,所以這些數據一旦有人質疑,都需要反覆地核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原本应在今年4月公布结果。(新华社)

01: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已經6年,回顧中國國家衞健委2014年編制的《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變動測算研究》,預期出生人數和實際出生人數存在一定差距,總體看這個政策是否符合預期?

陳功:坦率地説,可能開始的時候出生人口是符合預期的,但後來越來越難以符合預期。不過,按照國家衞健委的解釋,這是「綜合研判」的結果。一般的情況是,純粹按照數據來看,全面二孩的政策效果不太理想;實際上,這個問題很難按照人口學的規律來計算,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因素更多,更大。舉個例子來講,現在的父母都已經很老了,如果讓現在的年輕人自己帶孩子,自己完全負擔成本,還有多少人願意生二胎呢?更何況家庭生活成本,今後也是水漲船高,所以我才説,以後會越來越難以符合預期。

01:二胎政策實施後,中國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在減少,最新公佈2020年出生人口1,200萬,總和生育率1.3,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此前撰文指出,中國人口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這種現狀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陳功:如果歸根結底來看,那當然是所謂「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問題。否則,一切正常,怎麼會今天這麼大的問題。至於當初的「獨生子女政策」對不對,那其實是另外一個問題。目前出生人口下降,現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政策造成了今天的後果,我想幾億中國人都是深有體會的,根本無需論證。至於生育率之類的數據,其實意義不大,破了警戒線,生不了,就是生不了。中國的很多政策,至今依舊是存在嚴重矛盾的。比如城鎮化率各地都有強烈追求,但城市化水平上去了,家庭生活成本就上漲,生育率就會下降。所以城市化與生育率,在我看來是矛盾的!怎麼解決這個矛盾,還沒看出來什麼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更準確的説,其實是我們根本還沒意識到這種矛盾的存在。

01: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機構呼籲放開生育,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中國的生育政策是否應該調整?如果放開生育預期效果怎麼樣?

陳功:徹底晚了,來不及了,早幹嘛去了!人又不是動物,一年可以生出來幾窩。就算生出來了,還有一個成長期,而且成長期的家庭生活成本投入更高。我呼籲中國要關注老齡化,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有誰真的關注這個問題呢?實際上根本沒有列入政策議程,等進入政策議程了,開放二胎了,已經晚了,政策的窗口期已經過去了。這種情況在中國並不罕見,公共政策研究,需要綜合學科的研究,需要系統建構,但我們經常是依賴單一學科去制訂系統性要求極強的公共政策,結果往往誤判,鑄下大錯。人口學家懂什麼公共政策,他們是公共政策的外行。再舉個例子,少子化問題我也談了很多年了,但有多少人真的瞭解少子化這個問題?大家都是根據現象評現象。

河南鄭州的喬玉海是西泰山小學二年級班主任。職業生涯全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六十多歲的他退休以後又被返聘到本村小學。 西泰山村已成為河南省十大小康村之一,河南省旅遊特色村、生態村,這裏很富裕,教育卻很落後,只有語文和數學,沒有體音美老師,教育資源匱乏,教師老齡化嚴重。(VCG)

01:一直有觀點認為隨着出生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您是否同意這類觀點,未來經濟增長依靠什麼?

陳功:我當然同意,那都是我很多年前講的,我早已經不願再提起來了,再講下去都是訴苦會了。人口規模喪失了,意味着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很難再依靠消費。理論上,沒有了消費,還能靠投資和生產,但那是理論層面,實際情況中,投資和生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靠人口支持的。離開了人口的增長,投資銀行家們的早餐可能都吃不上,缺少服務人員,連服務經濟、第三產業都搞不好。對於這樣的前景,我再次強調,實際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定講究的就是未雨綢繆,但我們經常是狂風暴雨傾盆而下的時候,抬頭望天,才知道要下雨了。

01:延遲退休近段時間關注度越來越高,但最終方案還沒有出台,您認為延遲退休實施的難點在哪裏?

陳功:延遲退休的本質實際是由國家養老,變成企業養老。企業要負責這批已經有退休心態的老人,再多工作5年的時間。不過,中國企業終歸還好辦,凡是技術性問題,都容易解決,真正難解決的是社會的反應。現在主要是社會對延遲退休真正實施的時候有什麼反應,沒有把握。

01:多數發達國家存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應對老齡化問題,中國可以借鑑國外的哪些經驗和教訓?

陳功:國外應對老齡化社會的經驗都是人口學之外的,主要是在經濟政策領域的辦法。如大力推動「銀髮經濟」,提供社會福利支持。中國現在別説是「銀髮經濟」了,後浪根本看不起前浪,巴不得前浪早點離去。在一個穩定市場環境裏,避免波動,以外養內,這能從宏觀大局上為老齡化創造一定的條件。現在看,這個做法在中國也難度很大。

另外是發展高科技,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代替人工,但科研投入也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上升,同時對社會整體的科技發展水平有着較高要求。

所以,雖然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存在着老齡化的問題,但各國環境不同、國情不同。有的國家老齡化不嚴重,有的國家問題很嚴重。至於少子化問題,東亞國家非常明顯,今後我看少子化的問題恐怕比老齡化更嚴重,老齡化畢竟只是個人手多寡的問題,少子化問題則涉及到未來整個社會的品質、效率和文化,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解決的不好,甚至會讓整個社會失去進步和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