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專家分析|美日疫苗外交援台 免費的原來最貴?

撰文:翁履中
出版:更新:

日本國會宣佈捐贈台灣124萬劑疫苗,而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更是派了三名參議員搭乘軍機,旋風造訪台灣,大動作公佈將提供75萬劑疫苗來幫忙抗疫。美日聯手為台灣短缺疫苗的情況,帶來一場及時雨,也為執政黨稍微緩解了來自民間的壓力。不過,來自國外的疫苗援助,其實背後也有國際政治的盤算。當台灣對美國和日本充滿感激的同時,可能也要想清楚美日捐贈疫苗的原因,會不會真的只是純友誼這麼簡單?

美國對台灣絕對是親兄弟明算帳

既然是疫苗外交,就多少帶有現實利益的考量。美國從去年12月正式開始施打疫苗以來,始終堅持美國優先,在初期甚至嚴格管制疫苗的輸出。相較於中國和俄羅斯從年初,就開始對外國提供疫苗援助,拜登政府直到美國疫苗施打率超過五成之後,才宣佈要向外提供疫苗的援助,而援助的對象其實也都取決於是否能夠符合美國利益。

根據拜登政府第一波8,000萬對外的疫苗援助計劃,美國對中南美洲提供疫苗,是為了幫助中南美洲國家穩定國內的生活情況,目的是要減少從當地湧入邊界的難民,避免非法移民在美國境內成為更大的社會問題。而對韓國提供100萬劑疫苗,則主要針對的是韓國軍人,因為要確保韓國的軍事力量能夠不受到疫情影響,繼續扮演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盟友的角色。

2021年5月21日,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後舉行記者會,兩國同意創建全球疫苗夥伴關係,莫德納22日即簽署協議委託三星生產新冠疫苗。(Reuters)

從以上的舉例可以看出美國對外輸出疫苗,關鍵的考量重點在於疫苗的捐助,是否能夠換回相對應的利益。因此,如果把援助台灣的75萬劑疫苗,視為台美關係可貴友情的展現,恐怕是太過單純。對美國來説,確保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受疫情影響,能夠持續維持晶片供應穩定,並且,在美國準備積極重振的半導體產業鏈當中,願意分享台灣領先全球的技術,就是美國對台灣的期待。另外,在亞太戰略裏,台灣扮演的角色,雖然不是軍事盟國,但是確保台灣有足夠的防衞能力,也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制衡中國的戰略利益。由此觀之,75萬劑的疫苗,雖説是捐贈,但其實也不是真的不求回報。台美關係確實不錯,但是很顯然的,美國對台灣絕對是親兄弟明算帳。

美國撐腰,日本挺台更明顯

相較於現實的美國,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就更緊密一些。長期以來,日本對台灣因為有着歷史的連結,台日的交流向來密切。加上過去台灣對於日本遭受重大災難的捐助,確實讓許多日本民眾感念在心,但是這一份情誼,是不是會完全的轉化成政治上的支持,恐怕從過去數十年來,日本對台政策總是擔心中國的反應而有所保留,可以看出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謹慎。

不過,向來不太願意公開表態挺台灣的日本,在拜登政府上任之後,美國的推波助瀾,讓日本對台灣的支持立場越來越明顯。這次透過捐助台灣124萬劑疫苗,又在美日元首高峯會後,把台海和平穩定寫入聲明,甚至緊接着在日本的年度國防白皮書當中,正式將台灣安全納入日本的國防計劃,可以明顯感覺到,有了美國的支持,日本在兩岸關係上,似乎更有底氣地談論台灣。

日媒共同社指出,日本首相菅義偉是促成G7今次公報納入台海的重要人物,圖為菅義偉夫婦抵達英國出席G7峯會。(AP)

疫苗的捐贈除了展現台日的友好之外,也是在回應近年來中國大陸對日本越來越明顯的壓力,向中國表態。除此之外,日本當然也希望在半導體產業,能夠和台灣的半導體技術進一步的合作。從日本政府積極向台積電招手,促成台積電決定在日本打造研發中心,可以證明日本或許對台灣多了幾分情意,但如果真要把日本捐助台灣的疫苗,全都解釋成單純的台日友好,恐怕同樣是不符合國際現實的天真。

台灣獲疫苗,執政黨外交勝利?

來自美國和日本,將近200萬劑疫苗,讓台灣總統蔡英文所帶領的執政黨得到了暫時的救贖。面對疫苗採購政策失靈的民怨,美日的協助雖然在數量上對實體的防疫工作幫助有限,但是卻讓執政黨有機會再一次以外交政策勝利,來緩解因為防疫不力,而快速滑落的民意支持。透過政治人物、媒體以及網路所建構的宣傳模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善良的台灣民眾,就在網路上發起了一波波感謝日本和美國的暖心行動,但是卻很少人思考台灣對美日的感恩,是不是與實際獲得的饋贈不成比例。

以數字來看,美國日本總計捐贈199萬劑疫苗,按照目前台灣政府所公佈的疫苗施打排序,其實連七大優先類別所需的劑量,都沒辦法滿足。不止是絕大多數75歲以上高風險的長者享受不到美日的好意,甚至,連維持國防安全的軍隊官兵都無法受惠。然而,受到疫情衝擊而渴求疫苗的台灣民眾,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導致台灣社會對美日的雪中送炭,加倍充滿感激。

對於經濟發展程度並不落後的台灣而言,如果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疫苗,甚至連採購訂單上的數量,都不足以照顧到全台民眾,台灣人民又怎麼會需要如此的感恩美國,讚歎日本呢?在取得美日援助的感謝聲中,想要提出疑問或是想追究疫苗採購的責任,都被視為是破壞台灣的團結,似乎在這樣的時刻,只要有疑問,就是對台灣不夠温暖。

政治人物吃定了台灣人善良的本性,再次強調台灣團結,試圖讓人民一起攜手「用愛防疫」,其實説穿了這又是政治人物掩蓋執政能力不足的手段。或許這樣的操作手法在過去可以成功的轉移焦點,但是面對公衞危機,病毒不分藍綠,確診人數持續竄升,死亡人數的累積,也開始讓更多的台灣民眾意識到,台灣要脱離疫情,可不能靠着對政治人物的信仰來守護台灣。

疫苗外交各有盤算,打到疫苗再説感謝

看着全球經歷疫情衝擊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台灣民眾對政府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但也因此讓政府對疫情可能產生變化沒有做好準備。當疫情出現破口,政府公佈資訊的方式,反映出政府官員的措手不及,也因此讓人民對政府的信心開始動搖,並引來更多的焦慮。看到民進黨政府堅持「國產疫苗」研發優先於向外採購疫苗,以及寧可用領先全球的方式,來加速臨牀測試的過程,加上專家學者建言卻被批判,相信連市井小民,都能嗅出其中的不尋常。

就美國提供疫苗給予台灣協助,蔡英文表示感謝並會銘記在心。(Facebook@蔡英文)

事實上,用台灣的單日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來換算,很顯然的,台灣的死亡率遠高於各國的經驗。不論是何種原因導致台灣的死亡率過高,政府都有責任釐清問題,向人民報告。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除了每天公佈的數字之外,對疫情的發展所知有限,且一般民眾只能獲得片面的資訊,對政府防疫工作沒有置喙的空間。執政黨或許還可以繼續爭取到美國和日本的援助,靠着宣佈外交勝利,轉移民眾對執政者應該負起責任的責備。可是現實的國際政治,日本和美國就算願意幫忙台灣,能拿得出手的資源,又有多少?迫切期待疫苗,2,300萬的台灣人民,難道真的只能等待下一波來自美日,杯水車薪的援助,以及在不確定效果如何的國產疫苗之間做出選擇?又或許政治人物真的打算要讓台灣人民自我催眠,相信只要有愛,就能防堵病毒。

從疫苗外交,我們看見國際關係當中的利害盤算,也看見了民主政治裏,當政治人物只把人民生命看成數字,優先考量自身政治利益所帶來的傷害。美日用疫苗牌,換到了未來有利於跟台灣打交道的籌碼,也贏得了台灣人的友誼,但是執政黨的疫苗牌,卻引起了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懷疑。疫苗外交,外國政府考慮的是國家利益,政客考慮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不知道對美日心懷感恩的台灣人民,是否能看清箇中差別?

(本文作者係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兼全球拓展計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