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台灣對大陸「樂見其敗」 兩岸乒乓球對決現罕有曙光?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東京奧運賽事進行中,台灣社會也進入了四年一度的「體育熱潮」,除了關心中華台北隊自家選手的表現外,媒體和輿論更是把報道對象集中到了大陸代表隊。兩岸之間的政治對立,延燒到奧運賽場上。

台灣乒乓球好手林昀儒(後)7月29日下午在東京奧運乒乓球男子單打四強戰遇上中國大陸頭號種子樊振東,雙方激戰七局,林昀儒展現高度抗壓性,多次在落後時急起直追,可惜終場仍以3比4惜敗。(中央社)

長期關注台灣輿情動態的人或許特別有感,相較於過去幾屆奧運,台灣輿論對於此次東京奧運的中國隊特別不友善,不只是網友發言,包括媒體用詞,也都充斥着壁壘情緒。如果是中國隊與他隊交手,台灣民眾多半傾向支持中國隊的對手,甚至為中國隊落敗而歡呼;如果是兩岸選手對決,「你死我活」的氛圍更是不在話下。

事實上,在奧運賽場上,兩岸並非一直像是今天這般水火不容。有趣的是,7月23日晚間東京奧運舉行開幕式,大陸網友卻有超過10萬人數同時在線、齊聚嗶哩嗶哩(bilibili)視頻網站,「回顧」13年前的北京奧運開幕式,而許多人的看點,集中到了中華台北和中國香港兩支隊伍的出場「盛況」。據北京奧運開幕式進場舉牌員的回憶,台灣和香港選手出場時,現場歡聲雷動,「歡迎回家」的吶喊聲此起彼落,感動之情成為他們記憶最深刻的一幕。

當時兩岸在北京奧運的融洽,連西方媒體也注意到了。例如英國路透社發了一篇報道,稱組委會採用中文漢字筆劃作為進場順序,將中華台北與中國香港兩隊錯開來,「讓台灣更容易接受」。該篇報道也以正面的語氣肯定,中華台北代表團在北京奧運「受到雷鳴般的掌聲歡迎,這成為兩岸關係僵持幾年後解凍的又一標誌」。

2008年8月8日,中華台北代表團在北京奧運開幕式中入場,旗手為女壘投手賴聖蓉。(Reuters)

不只於此,時間可以再往前追溯到2001年北京申奧,當時執政的是後來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他曾經表示過「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也希望一部分比賽能在台灣舉行」;而時任國際奧委會(IOC)委員、代表中華台北的吳經國,也表態過「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會莊嚴地把選票投給北京」。當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宣佈北京申奧成功後,媒體在台灣街頭訪問得到的答案很多是「樂觀其成」,與今時今日相映成趣。

中國大內媒體也關注台灣乒乓球選手莊智淵在東京奧運的表現。圖為7月26日東京奧運會乒乓男子單打第三輪比賽,莊智淵戰勝香港選手黃鎮廷,晉級十六強。(新華社)

然而,兩岸之間真的已經陷入零和狀態了嗎?「決戰」的引信已經點燃所有領域的孔隙了嗎?恐怕並非如此。以乒乓球項目為例,台灣選手林昀儒對戰大陸球王樊振東,激戰七局,令兩岸球迷觀眾同時為之揪心。

但大陸網友沒有把這場比賽視為「敵我矛盾」,甚至微博上很多人替林昀儒的精彩表現喝采;而包括林昀儒、鄭怡靜等台灣乒乓球好手,更是在中國大陸參加訓練,廣受大陸乒乓球界的矚目。

又如台灣乒乓球老將莊智淵出賽東京奧運,中國大陸也轉播了比賽,評論員激動地說:「大陸年輕的球員應該多向他學習拚搏精神與冷靜」。相較於台灣輿論對於大陸的「同仇敵愾」,中國大陸輿論反倒以較為理性平靜的心情來看待兩岸的體育切磋。

中華台北隊教練鄭佳奇在社交媒體上傳的台灣乒乓球選手赴大陸訓練的照片,第一排右二為林昀儒,右五為鄭怡靜。(Instagram@jiaqi_zheng123)

不可否認,奧運會本身就是當代民族主義的產物之一,無論選手或看客,也都會抱持着「為國爭光」的心態來看待輸贏。但奧運會或體育競賽真正精彩之處,又不僅僅在於勝負,更包含了如同《奧林匹克憲章》所強調的精神:「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本屆奧運會多次「中日大戰」,大陸網友義憤填膺,但中日兩國的乒乓球交流其實歷史悠久,許多運動員在賽場之外都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