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共存論|抗疫先鋒忽然淪箭靶 張文宏踩著了誰的尾巴?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中國抗疫先鋒、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最近因為「與病毒共存論」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還有上海市新冠病毒臨牀救治專家組組長身份張文宏,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對於他專業和理性的讚譽,還有基於政治立場的批判,有人甚至直接給張宏文扣上了「投降主義」的帽子。

張文宏「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的說法,引來了批評聲音。(視覺中國)

在7月29日南京祿口機場發現疫情之後,張文宏在微博發文說:

——「如果進一步出現了較多與祿口機場無直接相關的病例,則標誌着疫情規模會擴大,可能需要採取更為果斷的措施。」

——「目前這個階段最需要冷靜,嚴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儘量少出門,讓城市慢下來。逐步逐區完成核酸檢測,最差的時候就會過去。」

——「未來哪怕我們每個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會流行,不過流行的程度會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會短期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

與此同時,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總顧問、衛生部前部長高強,8月5日發表題為《「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的文章,批評世界疫情再度氾濫,是因為英國及美國盲目解除和放鬆疫情管控,單純依靠疫苗接種的抗疫模式,追求所謂「與病毒共存」。

文章提到,「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應是『有你無我,你死我活的關係』;並說「令人詫異的是,我們的一些專家也大講德爾塔(Delta)毒株的驚人威力,建議國家考慮『與病毒長期共存』的策略,『學會與病毒共存』。」

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旗下的《健康時報》上,也出現《人民日報》客户端上。對此,網上輿論紛紛認為高強的文章是針對張文宏的有關言論。網友們在有關防疫的討論中大致分成了兩大「陣營」——「主張清零派」和「支持共存派」。

「主張清零派」將矛頭直指近期針對南京疫情在微博發聲的張文宏醫生,聲稱他所說的「世界要學會與這個(新冠)病毒共存」是宣佈向病毒投降,甚至有人直接給張文宏扣上了「投降主義」的大帽子。不少人將之視為「漢奸」言論,認為這是向英美等國放任的防疫模式投降,是反對國內的精準疫情管控模式。

對此,有觀點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免於被批評,張文宏自然也不例外。但批評,起碼得講究實事求是,不能歪曲別人的觀點,更不能亂扣帽子。縱觀張文宏的發言,從頭到尾張文宏都沒有說過,要放棄中國既有的精準疫情防控模式,相反,他支持如必要則果斷定點管控,也認為病毒出現的地方,要「讓城市慢下來」。

至於最受爭議的「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結合上下文看,其實意思很明確,就是病毒的長期存在,不以人意志為轉移。這是一個事實判斷,而並非一些自媒體所歪曲的,準備以放任的態度和「病毒共存」。

事實上,不少專家在疫情發展的不同時期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比如,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SARS-CoV-2)走到今天,沒有證據表明它將消失,很可能將會和人類共存,就像流感一樣,而且還會出現新的冠狀病毒。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也曾說,如果新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慢慢降低的話,那麼新冠與人類的長期共存將成為可能。我們可能要像預防流感那樣,定期打疫苗。顯然,「與病毒共存」的現狀和中國的「動態清零」的抗疫策略並不矛盾。

因此,動輒上綱上線地給張文宏(或者其他人)扣上「投降主義」的帽子,這不是一個正常社會所應該呈現的形態。雖然這些發出極端聲音的人,並不代表多數中國人,也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聲音,但無疑不容小視。觀察人士指出,即便是批評,也應該基於理性和科學的立場,而非動輒就扣上「某某主義」的帽子。中國社會應該容得下理性的聲音,也包括出於善意批評聲音,輿論場上這種上綱上線的亂扣帽子的做法,也應該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