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 孫若怡:中美實力正此消彼長|學者分析

撰文:孫若怡
出版:更新:

8月初,自塔利班開始對都會區發動全面總攻擊以來,在短短不到兩個禮拜的時間裏,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了34個省的絕大部分省會城市,並於8月15日進佔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大大超出了美國人的預想與計劃。為了保護使館外交人員並能順利平安的自喀布爾國際機場撤僑,美國政府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新加派兵員,由3,000人、5,000人到目前的6,000人;同時,還要求塔利班給予撤僑安全保障的承諾。

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白宮就阿富汗局勢發表講話。他表示,美軍撤出阿富汗是正確決定,他同時承認阿局勢惡化快於美方預期。(新華社)

這種猝不及防的情勢發展,說明了美國對阿富汗經營的失敗,猶如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的原點。無形中突顯了美國強權形象盡失、羞愧恥辱齊至的尷尬場面。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就痛心疾首的表示:喀布爾的「淪陷」,猶如1975年在西貢那個令人羞愧的時刻。霍士新聞(Fox News)則指出:「就這樣完事了?」「美國真是徹底失敗了,拜登(Joe Biden)應該辭職!」《紐約時報》聲稱:美國的退卻引發了盟友的質疑。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認為,自阿富汗撤軍是最嚴重的潰敗!

然而,就拜登看來:由於已經完成了打擊恐怖主義的階段性歷史任務,為了不再讓美國子弟做無謂犧牲,撤軍自然是應當且必要之事,又何來失敗之有?

若自地緣戰略的角度來說,美國曾憑藉着強大的海權優勢,以及對「心臟地帶」的控制,成就了地球上前所未有、控制着海陸兩權的唯一霸權國家。其中出兵阿富汗掌控中亞腹地,進而對中、俄與伊朗三國,形成有效圍堵與遏制,尤其是關鍵所在。

如今,美國自阿富汗的撤軍,誠然在戰略上有轉向「大國競爭」的需要與考量,但又何嘗不是力有未逮、霸權衰落的體現呢?

那麼,美國在阿富汗到底做錯了些什麼?

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

自2001年打着反恐之名入侵阿富汗至今,美國耗擲了2.6萬億美元巨資,賠上了2,442名士兵的生命、20,666人的傷殘,最後卻丟盔棄甲而去,其原因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了解。

1、外交戰略上的失敗:

自小布殊(George W. Bush)出任總統後,美國在外交上積極推動「大中東政策」。也就是要在獨霸中東與石油美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希望藉由推動顏色革命、出兵伊拉克、剿滅伊朗、入侵阿富汗,以便徹底掌握波斯灣沿岸、裏海周邊以及中亞地區的石油礦藏。不過,這份宏偉的企圖,卻因美軍長期深陷於伊拉克內戰、曠日持久的敍利亞戰爭、俄敍兩伊聯盟的抗衡、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在中亞地區的合作,以及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金融風暴,使得美軍呈現出備多力分的疲態與窘境。以伊拉克、伊朗與敍利亞為核心的「什葉派新月聯盟」的壯大,俄國勢力的重返以及中國的悄然現身於中東,不但為美國的「大中東政策」敲響了喪鐘,也使駐防阿富汗的美軍形同孤鳥,再也無法起到制衡中俄的作用。

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在紐約迎接第10山地師的士兵。該師是9·11事件後,美軍在阿富汗搜索塔利班的主要作戰部隊。(Getty)

2、治理方式上的失敗:

美國入侵阿富汗後,扶植了一個新政權「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推行美式民主政治,意圖自政體上着手改造這個國家。然而,阿富汗政府官員黨同伐異,彼此間內鬥激烈且貪污腐化。明面上號稱擁有30萬的軍隊,但除了少數特種部隊外,一般戰鬥力奇差,從這次的不戰而降可見端倪。

另一方面,阿富汗是一個部落林立、種族多元的國家,各自都有自身的風俗習慣。美國人所到之處總是以傲慢且自以為是的方式,收買、分化、結盟或利用不同的部落族群相互廝殺。這種心懷不善且不尊重當地文化的作為,讓阿富汗民眾,視美國為首的西方軍隊為入侵者,受其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軍就成了「阿奸」;而對抗美國的塔利班則成了人民英雄。因此,不少人平常是喀布爾政府的公務員,卻私下裏為塔利班幹着活兒。

3、撤軍手段的失敗:

7月9日半夜,美軍在沒有通知阿富汗軍方的狀況下,悄悄地撤離了在該地最大的巴格蘭(Bagram)空軍基地。此舉透露了兩個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個曾是駐阿美軍神經中樞的基地,也是監聽中、俄兩國的重要據點,美國都決絕的放棄了,美國霸權的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次,美軍不聲不響的走了,連個招呼都沒打,讓阿富汗當局十分氣憤。同時,也帶來一個極壞的影響,讓塔利班與各方勢力都深信:美國已不再會支持政府軍。這種氛圍使得塔利班在攻城掠地時,勢如破竹、鮮遭抵抗。

2021年7月5日,美國和北約聯軍部隊全部從駐阿富汗的巴格蘭空軍基地撤離。美媒近日曝出,美軍是在夜裏悄悄撤離該基地,而負責守衛該基地的阿富汗軍隊直到兩小時後才發現美軍撤離,在這期間基地還遭到了劫掠者的洗劫。(Getty)

4、情報訊息的失敗:

單就美國在喀布爾撤僑的狼狽處境來看,歸根結柢乃是因情報訊息的不準確,最終導致了判斷上的失誤。

早在7月撤軍之際,拜登總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自信滿滿地答道:因為阿富汗政府擁有30萬裝備精良的軍隊,相比於塔利班的7萬5,000人,阿富汗政府不會崩潰,塔利班也不會佔有阿富汗。至於大使館從屋頂上撤僑、在越南發生的一幕,會在阿富汗重演嗎?拜登說道:完全不可能,塔利班不是北越軍,他們沒有能力。8月10日,當塔利班已然攻下了十餘個省會都市時,美軍還是深信: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塔利班才能攻下喀布爾控制全國。

總統的發言與軍方的判斷,應該都有相應的情報訊息做基礎。如今看來,現實的發展卻與之落差極大,顯見美國輸的可不是一點點。

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

有鑑於美國背信棄義已成慣性,坊間媒體輒以阿富汗的遭遇,類比台灣可能也會面臨相同的命運。

前車之鑑固然令人深思,而今日阿富汗的結局,或許也會是台灣可能出現的一種狀況。不過,台灣與阿富汗所面臨的變數,實則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結局也會隨局勢的變化而不同。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柯寧在推特發文,披露美國在台駐軍有3萬人,引起軒然大波後已刪文。(Twitter@JohnCornyn)

1、戰:

依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但自美國把中國當成戰略上的敵人之後,不斷與日、澳盟友,藉台灣議題製造軍事衝突的擦邊球。

根據美國共和黨曾出任情報委員會委員的資深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在其推特(Twitter)貼文中聲稱:美國在台灣有3萬駐軍。以他的身分背景,所言應不至於完全空穴來風,美國真是要把中國逼上梁山嗎?

台灣土地面積小、縱深淺,加上城市化比較普遍,無法複製塔利班鄉村包圍城市的游擊戰法。依據大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的說法,兩岸一旦爆發戰爭,大陸的飽和攻擊越強,其結束戰爭的時間就越短,傷亡則越大。即使是美軍,恐也無從撤起。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左)於8月12日會見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秦剛(右),秦剛會後表示,他在會談中向舍曼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丶最敏感的問題,並明確闡述了中方立場。(中國駐美國大使館)

2、賣:

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美國的經濟始終不見起色,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為挽救經濟不斷印鈔,但數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也為美國的通脹帶來了前所未見的隱憂。因此,近期的美國外交出現了極其諷刺的畫面:一邊使出各種手段打擊中國,另一邊又派出特使意圖要求中國的協助。其中,尤其突顯了在衝突與對立感中,美國人無法取得心裏平衡的缺陷。

然而,經濟金融危機始終存在着,這才是會使美國真正崩潰的問題所在。怎麼辦?對美國來說,台灣或許能賣個好價錢?

兩岸問題的最終解決,取決於中國大陸政府的意志與手段的運用。美國自阿富汗撤軍的目的,是要集中兵力於西太平洋以便應對中國。只是,美國在喪失了陸權主導力的同時,中國卻在一帶一路戰略方針的引領下飛龍在天。其領頭羊龍身已然橫穿歐亞大陸,為人類的惠通共融互利共贏,踏出了大大的一步;至於龍爪龍尾,更是牢牢地守護着臨西太平洋的江山大地。美國,要注意;日本,小心了!

(本文作者係前台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學術副校長、校長,前台灣中興大學歷史系所主任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