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一|共同富裕與黨的初心

撰文:兔主席
出版:更新:

以下文章獲微信公眾號「tuzhuxi」授權轉載:

這兩天的一個大事是,中央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推動共同富裕問題。這個會議首次系統性的闡述、說明了「共同富裕」的內涵。而相關的提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新時代以來的許多政策——包括過去一年多密集出台的各種政策與舉措。

中央財經委員會提出要推動「共同富裕」。(影片截圖)

接下來一兩篇文章可能沒有什麼太多的邏輯,就是漫談,隨便聊聊。

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一段時間以來,各種政策頻出。最近幾個月,我也一直有與體制內外的朋友交流,包括一些外國友人。很多人表示對當前中國的政治政策看不懂。我亦嘗試結合自己的理解,用比較通俗的方式去跟他們說明。

以下就是一些漫談。筆者嘗試用非官方的口徑與角度介紹一下黨的政治及沿革。

身邊不少人對「共同富裕」這一概念沒有什麼思想准備,不知道它具體所指什麼、意味著什麼。所以,中央需要出來再詮釋一下,講講未來我們國家要做甚麼。主要自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中國一直在推動市場經濟,有許多扶持資本的政策。人們甚至已經習慣於認為中國的執政黨是pro-capital的,即在勞與資之間,更加偏向資,認為共產黨所關心的KPI就是GDP/增長。只要GDP能夠持續增長,餅能夠持續做大,它的政治政策目標就達到了。它對社會分配是否公平並沒有特別強的訴求。

中國共產黨近年經常提及「初心」、「使命」。(視覺中國)

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完全錯誤的認識。其實現在在發生的事情也不復雜,就是各方都回到本原。在今天這個歷史發展階段,共產黨認為自己可以回到初心再出發了。外界也應該看到,黨在做這樣的再調整、再平衡、再定向、再出發。

其實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價值是不應該有誤解的。它是共產黨啊。放在國際的政治光譜下是極容易理解的:它所傳承政治譜系來自西方的「左翼政治」(left-wing politics),它的核心訴求是通過保證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與福祉,實現社會正義。它希望在可能範圍內照顧最廣大範圍人群的利益,但也是有基本盤的(「primary constituency」)。它的基本盤就是中國社會的中低層和相對弱勢群體。

全世界每個政黨也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如果我們看西方選舉政治/代議民主,幾乎所有的主流政黨都會聲稱他們是代表或者能夠促進中低層利益的。如果沒有這樣的主張,是不可能獲得大多數人的選票支持的。然而,鮮有哪個主流政黨和政客能做到這一點——他們最終都和精英群體綁定在一起,無法照顧中低層民眾的利益。結果,人們不再相信主流政黨能夠代表他們的利益,不再相信精英政治,並在過去幾年催生了英國的脫歐、美國的特朗普和許多歐洲國家的右翼民粹政治。

許多本來根本不關心政治的人現在發現,不得不仔細關心政治了。要重新審視中國的執政黨。

問一個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理念和目標到底是什麼?

在新時代話語體系裡常用的概念——「初心」和「使命」,已經做了概述: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可以分解一下: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對內」的,解決的是國內問題。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對外」的,解決的是國際問題。

在新時代裡,還有一些更大的願景被提了出來,譬如「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對前述初心和使命的一個延展。但同時也要看到,它在理念上和中國古代的大同思想及馬克思主義/共產黨之國際主義傳統又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黨有個傳統,是區分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在1922年中共二大裡就提出來了:

「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在最低綱領實現之後,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共產主義。」

最低綱領,翻譯一下,就是「小目標」(雖然它的目標並不小),指是眼下的、現世的目標,會根據現實情況動態進行調整。

黨的最高綱領就是「大目標」,代表最高理想的遠期最高目標。對這個目標的表述始終是,實現共產主義。此外,黨的理論傳統是運用辯證法解釋事物,因此會從邏輯上再進一步解釋,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又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

但過去一百年,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冷戰結束,世界進入了所謂的「後意識形態」年代。如何理解?即二十世紀初歐洲盛行並推廣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全能型、宏大敘事型、目的論型、干預型的政治意識形態全面式微。取而代之的政治,無論是主流自由主義,還是所謂的社會民主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都不再有宏大敘事,不打算再由政府、政治、公權力主導積極構建什麼東西,不再設想去翻天覆地的改變人類社會。筆者喜歡用的詞是「世俗化」。

此外,還有一些更傳統的政治價值和意識形態,即宗教類(譬如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福音派基督教),以及民族主義。

中國也是受到這個大趨勢的影響的。我們的政治話語也變得更加「去意識形態化」了,更加「去理論化」和「去形而上化」了,更加「世俗」了,更加貼近現世生活了。

所以也就有了更易讓普通人理解並產生共鳴、更加樸素的「初心」和「使命」。

儘管可能不完全准確,但我們可以這樣去大膽的理解,現在說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及「兩個一百年」目標),有點類似於「最低綱領」、「小目標」。它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實現的現世目標。

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種價值,也是一種「大目標」,有點像最高綱領了。當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概念是否就這麼定下來了,還是說存在進一步演進的可能性,但核心要義是,「大目標」需要超越中國國家,為人類社會提供某種願景、理想及政治文明形態及解決方案。

「為民族謀復興與為人民謀福利」的「初心」和「使命」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又是辯證統一的:中國實現了繁榮富強,對世界和平發展又是有推動的,並通過貢獻新的政治文明形態,為人類共同發展做出貢獻。小目標會幫助促進大目標。

現在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說「共產主義」,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以當代西方政治文明為主導的國際社會裡,許多國家對「共產主義」有偏見和恐懼。這時有必要提出一個在國際上更容易被理解、更易被包容、更易被接納的概念。「人類命運共同體」表述是非政治的,說的是人類共同的命運與福祉,比較有「溫度」,能夠喚起人們的共鳴與共識,所以是一個很好的提法。另外,共產主義仍然是可以作為一個更遠期的目標(人類的「千年大計」)存在,沒有提及共產主義,並不是否定共產主義。

同時,黨時不時還會在理論上探討「共產主義」的問題,以釐清這個概念在當代中國政治秩序中的的位置。中國共產黨的入黨誓詞是這樣的: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視覺中國)

讀一讀這個誓詞會發現,它基本完全保留了革命鬥爭年代的特徵,可直接向前追溯到1920年代。其中的「保守黨的秘密」、「永不叛黨」、「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樣的表述,都有極強的時代烙印,感覺就是在地下參加革命,隨時可能被捕犧牲。雖然它距離現世已經非常遙遠,但作為一種政治傳承和基因留存下來了。筆者以為,儘管重溫入黨誓詞仍然是黨組織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且經常發生的內容。但不少後代是不了解這些誓詞背後的歷史語境的。

筆者認為,共產主義這個概念、這個信仰,確實是黨革命成功的關鍵。如果沒有這個概念的存在,共產黨的創業歷程可能不會成功。

任何一個政治運動,一個革命運動,都需要吸引不同的人群加入。黨在創立初期時,就是不同人的組合。他們加入的動機是有所差異的。

第一批人是許多家庭條件還不錯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出身自小資產階級家庭,或者地主、富農家庭,甚至還有名門之後。他們大多有很強的愛國信念與救國意願,希望看到中華民族的富強與復興。從五四一直到抗戰開始後,加入革命的青年大多認為共產黨就是反帝反殖反外敵侵略的最好的政治平台與組織。其次,他們也受過比較好的教育,向往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提供了偉大的願景及極富有吸引力的理論工具。

第二批人是對社會不公有切身體驗,希望投身到改造社會的事業裡,構建一個更美好、更公平的中國。最初,許多人參加革命的動機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但在參加革命後,又都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理論的熏陶,使得他們原本樸素的政治經濟訴求在理論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進一步升華。這裡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群體,就是贛閩湘等老中央蘇區的青年,其中相當大比例者又是客籍人。客籍人有特別強的抗爭傳統,希望改變舊的秩序,建立一個更加理想的社會。這個群體數量很大,是中國革命的火種。他們在蘇區加入革命,構成紅軍的骨干,並一路參加長征。實際上,中國的工農武裝割據也是從他們開始的——這可以追溯到最早在井岡山當「山大王」的客籍梟雄王佐與袁文才(如果再向前追溯半個多世紀,我們會發現客籍人推動了之前另一個驚天動地的運動——太平天國運動)

最後,我們還可以發現,第一批人、第二批人兩個群體在黨創立最初期其實就有所交集——毛澤東、朱德、張國燾(後來叛黨)、葉劍英、葉挺、鄧小平等等都是……這個單子可以不斷地拉下去。

在那個時候,這些革命者就已經在他們自己身上找到了「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

我們再回去看看中國黨最初的理念與願景。最早的創立者們都成長自中國社會,受中國文化熏陶,受到中國古代大同社會理想影響。在那個亟待為救國尋找思想資源和理論支持的年代,他們受到了近代西方左翼政治理論的影響。在比較了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後,他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中國有句老話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果我們非要說「體」和「用」的話,那麼中國傳統的大同思想及許多樸素道德觀及傳統政治秩序有點類似於「體」;相比之下,馬克思主義就有點類似於「用」,它通過若干次「中國化」後實現了「飛躍」,在中國的土地上發揮作用。

但高度理論化的馬克思主義及共產主義在中國黨創業歷史上史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的:沒有這種主義,這個革命運動可能就不會成功。在很長一段時間,共產主義都是帶有極強精神激勵作用的。它把一些本來樸素的願景和理念給理論化了、科學化了、升華了,神聖化了,變成了非常宏大的敘事,變成了一種有極強精神的價值觀,變成了一種究極信仰,一種思想上的尖銳武器。還原到那個年代(將近一個世紀之前),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共產主義」一定比「三民主義」及其它看上去缺乏深度、彼此類似的救國理論更有吸引力、更有感染力。這不僅僅因為蘇聯革命的成功,更因為它有宏大的敘事、強大的價值觀導向及科學的維度。

最近我也去參觀了一些黨史紀念館,去看黨史上一些英勇就義的烈士,他們臨終前的宣言。這些烈士很多也是知識分子背景出身。他們之所以能夠不背叛事業,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也是因為信仰的力量。筆者以為,當時如果沒有共產主義這個遠大目標帶來的信仰的話,可能就找不出這股激勵力量,很多人可能在革命中途可能就放棄了。如此,中國黨的革命事業未必能夠成功。

今天許多人是把政治庸俗化、利益化的。他們認為凡是政治,都是利益分配的工具,而利益分配最後又會變成權力鬥爭。他們習慣用權力、利益的角度去理解政治。如果這樣,他們就是沒有辦法理解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骨子裡是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價值觀驅動的政治組織。這並不難理解,比方說,它所說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我們在商業環境裡常說的企業的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價值value。我們是誰,我們相信什麼,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我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要做什麼。我們是價值驅動的、信念驅動的。一個偉大的企業是能夠把其價值、理念完全在制度、實踐及員工身上「內化」的,並升華成為企業基因的一部分,成為一種文化,並且不以某個人的退休或離開而改變。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始終在努力建立這樣的基因。而投資者、雇員、消費者也都在努力尋找這樣的公司。

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從一開始就是強價值觀、強信念驅動的。它又極度重視自己的組織建設及文化傳承,那麼毫無疑問可以把這些東西流傳下來。

今天共產黨以濃重的筆墨重提出共同富裕,其實就是回到初心。再定向、再調整後就會再出發。

下一篇漫談,我們聊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來的一些發展脈絡。

(未完待續)

作者:兔主席(微信公眾號:tuzhuxi)

系列文章:

漫談.一|共同富裕與黨的初心

漫談.二|建國之後前三十年的艱難摸索時期

漫談.三|前三十年之精神特徵;成功的路徑依賴;非政治的詮釋

漫談.四|「第二個三十年」:改革初創年代

漫談.五|「第二個30年」:十大共識與十大特徵

漫談.六|「第二個30年」:「共同富裕」概念溯源

漫談.七|共同富裕是發展的目標及一切合法性的基礎

漫談.八|「新時代」之前最後的理論與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