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要準備「改姓」了? 北京仍在評估「爛攤子」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恒大會不會完,要看怎麼定義這個「完」。如果說這個「完」是恒大關門倒閉,進行破產清算,那這個可能不大。
但是,另一種「完」,比如其集團旗下經營某些業務板塊的「有限責任公司」宣告破產,以及通過出售、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改變其集團資產原本「姓許」的性質,這倒很可能會發生。

原因主要兩點,一是恒大現在在中國內地有近百個在建樓盤,如果在這個時候讓恒大關門倒閉,進行破產清算,這些樓盤都會有爛尾風險,它將牽動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承建商,到貸款銀行,到地方政府,到全國各地成千上萬購房者的具體利益,將會後患無窮。

二是有太多購買了恒大理財產品的客户,按照中國法律規定的破產清算程序,如果對恒大進行破產清算,首先要兑付拖欠員工的工資與社保,其次是兑付拖欠國家的稅費,再次才是兑付其它負債,而且在兑付其它負債時,在優先項完全結清之前,不能結其它非優先項,所以,如果進行破產清算,這筆錢要兑付給理財客户可就難了。

那麼這樣一來,這麼多購買了恒大理財產品的用户怎麼辦?他們會不會有什麼過激舉動?會不會影響到社會穩定?在自由市場國家說起這個事,可能會說「食得鹹魚抵得渴」,高收益意味着高風險,既然投資者是被恒大十幾個點的回報吸引,那如今恒大出事,就自己承擔,國家不管。

恒大危機如何解決,北京要考量很多因素。(視覺中國)

但是,中國的情況不一樣,中國在經濟社會治理上素來更注重社會效應,中國政府也是個奉行全能政府理念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聽之任之任由事態惡化,影響到金融體系與社會穩定的。就算是恒大自己願意破產清算,在風險沒有解除之前,中國政府也不會同意。

再者,恒大債務違約不是「資不抵債」的問題,而是償債能力出了問題。簡單說,就是在國家嚴厲收緊房產信貸並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過程中,它的資金鍊出了問題,靠自有資金和募集來的資金,支付不了到期債務及利息。

雖然從整體上說,恒大陷入了「債務陷阱」,但是恒大還有很多優質資產,它手裏還握有大量土地資源。而這些優質資源,是可以兑換成錢續命,讓恒大繼續存在下去的。

要解決這一問題,唯三需要的前提是:第一,時間,需要時間談判找人接盤。第二,買家,需要有買家願意買入。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恒大資產持有人有低價甩賣的誠意,不能在這個時候還想賣高價,必須下血本把價格降下來甩賣,別想着通過推高和討債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來要挾政府,逼國家隊借錢或介入收購,當冤大頭。

恒大現在的情況是這三者都面臨挑戰:時間上,本來還有緩衝,但銀行停貸加投資者一擠兑,「灰犀牛」立馬衝到面前;買家上,就現在中國的整體經濟與行業狀況,能接盤者寥寥無幾,能接且願意接者就更稀缺,算來算去也只有那幾個國字頭企業;心態上,不排除恒大資產持有人有推高矛盾衝突來脅迫政府介入救助的心態。

所以,這三者就決定了,恒大危機決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解決,絕不是說和幾家國字頭企業達成過什麼共識,後者願意出資6,000億解困就能過去。

2019年9月24日,恒大集團香港總部大樓巨幅LED屏打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標語。許家印(右二)專程赴香港實地檢查展示效果。(@廈門高考)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中國政府根本不怕恒大以破產要挾,不僅不怕,而且還一面派了工作組進入,不斷約談恒大高層要求恒大履約,一面不少地方政府已經發文要求停止發放恒大地產當地項目貸款。此舉明顯是在進行風險隔離,以免風險擴散到社會層面與整個金融系統,可以說中國政府已經對恒大在做最壞準備。

另外,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在回應涉及恒大集團的相關問題時也表示,「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運營過程中出現一些困難,對於整個行業發展的影響還需要觀察。」這句話表明,官方仍在評估恒大困境對行業和社會的影響,至少在目前,還不急於出手救援。

中國政府不急,那麼誰急?除了供應商、承建商、廣告商和買了恒大房子與理財產品的客户急,大概只有恒大自己最急,得自己去想辦法。

中國那些國字頭房企,雖然在經營中官僚主義嚴重,有政府和銀行撐腰財大氣粗,但也都是自負盈虧的實體,國資委也有考核要求,不可能不計成本高價接盤,不僅不會,還會趁機大力殺價,逼恒大吐血讓利,然後才可能上手收購,進行注資重組。

當然,國字頭入場重組之後,恒大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就要換了,企業的資產性質就發生變化了,原來的恒大「姓許」,以後就要改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