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版《絕路狂逃》?從索馬里海盜綁架案 看與朝韓相異的救亡路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期,由柳承完執導的韓國動作片《絕路狂逃》(台譯《逃出摩加迪休》)在港台兩地上映,故事講述1991年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發生內戰期間,朝韓兩國的大使館人員如何在孤立無援下,由起初的互相猜疑變為攜手同心逃出戰亂之地,其既反映普遍人類的求存法則,亦傳誦了化敵為友的政治願景。
回首瞻望兩岸關係,實際上也不難找到在異國紛亂中守望相助的案例,甚至場地亦是在索馬里,儼如一部兩岸版的《絕路狂逃》。然而,縱使人性抉擇尤易引起跨國性共鳴,可大政治環境相異下,兩岸終歸只能以自身方式詮釋,當中的異與同,也許藉以電影的流行能趁機梳理一回。

台籍輪機長的4年7個月:一段與索馬里亂局的「孽緣」

1991年,隨着前總統巴雷被推翻,越來越多的暴力事件令索馬里深陷一場人道主義危機,面對使館被針對,已然斷水斷糧斷電的困境,彼時原本為取得更大國際話語權而正在當地展開「外交戰」的朝韓外交官們,在徘徊生死邊緣之間唯有通力合作,在對立的表面,也有人性、人情穿插之中。

+2

上月,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絕路狂逃》先後在港台熱映,令這段「患難見真情」一幕展現銀幕上。

巧合的是,曾遭索馬里海盜囚禁近5年的阿曼籍漁船「Naham 3」的台籍輪機長沈瑞章歷劫歸來的故事,被整理成「海變--沈瑞章海上傳奇」一書出版,也在同月1日在台北舉行了發表會。由於在營救人質的過程中,有着兩岸共同身影的歷史元素,加上場景同樣設於索馬里,故容易讓人將其與電影聯想在一起。

作為長年內戰問題的延伸,索馬里海盜多年來在東非紅海與阿拉伯海之間猖獗並嚴重影響國際航運。2012年3月,海盜在塞席爾南方攔截Naham 3,並綁架了26名來自台灣、柬埔寨、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等各地的船員,他們被禁錮在海盜主要基地、西非國家科特迪瓦東北部的達巴卡拉(Dabagala)近5年,為被索馬里海盜挾持第二久的人質。據指,當時海盜每日只給少量的水,人質病了也只能等死,有船員後來更表示曾吃老鼠維生。

隨着船東高雄建昶漁業公司老闆洪高雄與海盜就贖金談判破局,沈瑞章在遭押2年10個月後,曾透過影片呼籲當時的馬英九政府出面處理,惟過程同樣不順,沈更批評馬政府「不聞不問」。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後來曾解畫指,當時若政府出面籌措贖金,有違國際反恐原則,恐助長綁架歪風,而Naham 3並非註冊為台灣漁船,政府若出面恐令國際質疑台灣以分散漁船國籍來規避漁獲量限額的規定等。

在這場拉鋸戰中長期奔走的,是時任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其與特助李俊敏及時任大陸海協會副秘書長王小兵組成商量救援決策小組,薇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傳洪及主任蔡中信亦在背後默默提供巨大的幫助。由於擔心被誤認是政府代表,從而在贖金上被開天殺價,蔡正元故意隱瞞了公職身分,用化名與海盜談判。

至於整個營救人質的過程中,海協會亦發揮不少關鍵角色,除介紹企業家資助,王小兵本人亦曾親赴高雄與船東及沈瑞章家屬商討救援。國台辦官員就透露,陸方在劫持事件發生後一直沒有放棄,在官方不便出面處理的情況下,不斷透過管道聯繫聯合國相關機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協助交涉。

最終,營救方向海盜支付了巨額贖金,蔡正元不願透露數額。2016年10月,歷經4年7個月的劫難後,Naham 3的船員安全獲救,9名大陸船員和沈瑞章均在大陸外交部工作組的陪護下從肯亞到了廣州,據大陸國台辦指,當局是根據沈瑞章本人意願及其家屬委託,遂將沈帶到廣州再由家屬接返回台。體重從88公斤暴瘦到57公斤的沈瑞章甫一抵台,便下跪感謝救他的人。

+5

「不會為害兩岸」 前台軍情局情報員的救援身影

電影中,由具教煥飾演的朝鮮駐索馬里參事官太俊基,基於標籤設定與思維定式,即使生死關頭亦不忘與尤其是趙寅成飾演的韓國駐索馬里參事官姜大振互相猜疑,有着「再苦也不能向敵人求助」的意志,用行動詮釋了眾人間薄弱的信任感。不過,縱使面對嚴峻的國族政治身份危機,但若果枝葉相持是唯一的方法,最終聯手自然也水到渠成。

回到Naham 3一案中,亦有着蔡正元的特助、前軍情局情報員李俊敏的參與身影,其1979年到大陸執行任務時被捕,雖然之後越獄並經緬甸回台,惟旋即又被軍方派往大陸,結果又被捕,遭判無期徒刑,後因持續情報工作再被以特務罪判處死緩刑,及後又減為無期徒刑,最終在2006年12月獲釋返台。

前軍情局情報員李俊敏(右)參與救援。(中時新聞網)

在Naham 3案中,李俊敏不但負責請武裝保鑣、與律師事務所簽約,與大陸、菲律賓方面接觸的,亦是他。蔡正元表示,當時李俊敏與王小兵有着不錯的互動,惟國台辦的人卻對李俊敏的身分有疑慮,他為此特地向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當面擔保李是他的人、他的特助,「不會為害兩岸」。

人性的同 內在邏輯的異

不論是《絕路狂逃》或是Naham 3一案,所體現出的戮力齊心皆指向於在發引千鈞、箭在弦上的關頭,政治且放一邊的人性化一面,哪怕沈瑞章是民進黨員,也可以接受蔡正元、王小兵的幫助,危難當前沒有顏色之分;哪怕曾在大陸過了27年的拘禁生活,也無阻李俊敏接觸國台辦,其甚至曾出面處理大陸人在台灣遭遇困難等案件。

然而,朝韓終歸是朝韓,兩岸終歸是兩岸,縱然素材類似,也不代表內涵相同。電影中,朝鮮外交人員意圖求助中國大使館不果後,才轉而向韓方求助,表面上,這是把命運寄託於外族失敗後,經費盡心機下所決定的一次迫於無奈的外交互助,可實則也反映了朝韓本來就雖然敵對,但確為對等的關係。

台灣籍漁船「旭富一號」亦曾遭索馬里海盜劫持長達18個月。當平安獲釋時,船上人員由大陸軍艦接護後並送往坦桑尼亞。(新頭殼newtalk)

相反,就兩岸的情況,由於向來主張「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對大陸而言,拯救台灣人亦即拯救「同胞」,正如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從大陸官方角度來說,整起事件定位是人道救援,「不管是沈瑞章抑或是大陸船員都是中國人」。

因此,縱然政治體制差異存在,但在上述邏輯架構下,大陸出手並不奇怪,將其作為一種焦點關注的,更多出自於台灣內部的輿論。

這某程度上也說明了為何從《JSA安全地帶》、《白頭山:火山浩劫》再到如今的《絕路狂逃》,講述韓朝情誼的優良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可兩岸在這方面卻「乏善可陳」。就藝術創作而言,這或許略顯「遺憾」,然而旁見側出的是,這是否又反映了其實是朝鮮半島的實況更加的不幸,才會訴諸於藝術,一波又一波地發起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