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漫畫也吵「兩國論」? 台海變局前夕史觀大亂鬥

撰文:袁湘仁
出版:更新:

繼蔡英文在今(2021)年雙十講話提出以「中華民國72年」新史觀為基礎的「兩國論」,台灣內部國族認同紛擾,也延燒到了漫畫領域。

日前,台灣文化部主辦的「金漫獎」頒獎典禮過後,評審召集人、台灣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衣雲在其臉書暢談評獎心得,其中一段內容指台灣漫畫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出現台灣地景,暗批國民黨威權統治時代對台灣本土元素的壓抑,許多漫畫迷湧入留言表達不同意見,引發網路論戰。

該名學者透過對本屆「金漫獎」一部遺珠作品的討論,指出「台漫在很長一段時間(1945-1990),是不能出現台灣地景,因為『台灣』被視為一種低俗的存在。大約到2000年前後,台灣地景才開始在台漫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故事元素。」

她也表示,在國民黨統治的1950年代至1960年代,台灣漫畫情節多半連結的是中國元素,例如日本漫畫被改譯為中國地名和人名;並且進一步分析,當時台漫還有「中式姓名」與「台式姓名」之別,前者例如「小牛」、「小玲」,後者則如「阿牛」、「阿玲」,在使用上又以前者居多。

台灣第12屆金漫獎頒獎典禮10月28日在台北舉行,台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致詞表示,支持漫畫家、漫畫作品及漫畫平台是未來台灣文化部、文策院和業務單位會來共同努力的目標。(中央社)

李衣雲學術研究其中一個領域即台灣漫畫史,發表多篇論文專着。也因為這個背景,其臉書文章刊發出來後,引來不少台灣漫畫迷留言批評,並舉出許多以台灣元素為背景的漫畫作品,例如以《阿三哥與大嬸婆》聞名的漫畫家劉興欽,又如曾受蔡英文讚譽的已故漫畫家鄭問,他們的創作都能看到豐富的台灣元素。

網友也在留言處舉例,早年台灣漫畫也曾出現台北的地標之一「圓山大飯店」。但李衣雲認為,圓山大飯店「是1950年代以來國民黨『自由中國』的地景,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由蔣宋美齡的外甥女掌控,這不是台灣」,也引起了另一番爭議。目前李衣雲已關閉臉書留言功能,並針對這波關於台灣漫畫創作歷史歧見的論爭下了一個小結:「我想這是我們對於台灣定義的不同」。

台灣漫畫家鄭問創作的科幻漫畫《戰士黑豹》,背景不乏蘭嶼、彰化八卦山大佛、故宮博物院、西門町中華商場、澎湖跨海大橋、高雄旗山濟公大佛、台中公園、西門町中華商場、關渡大橋、高雄左營春秋閣雙塔、基隆中正公園觀音菩薩大神像,以及野柳女王頭等台灣地景。圖為2018年蔡英文出席「鄭問紀念展」致詞。(台文化部供圖)

這場台灣漫畫網路論戰,其實只是近年來台灣歷史爭議的延伸與縮影,台灣藍綠統獨的高度對立,令本該胸懷多元的歷史解讀充滿了仇恨與衝突。例如民進黨和台獨派人士,為了與中華文化做出切割,標榜一個「多元共融」的「台灣文化」;但與此同時,又為了「反中」和鬥爭國民黨,把國民黨等同於中國都塑造為對台灣人的「加害者」形象,既清洗國民黨烙印在台灣的人文地景,也進而以政治力抹消台灣身上的中國性與中國元素。

較為顯而易見的,莫過於近年來以「轉型正義」之名,在台灣發起的拆卸、搬遷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的運動。此外,台北故宮及其收藏文物的定位也屢成為焦點,過去被視為中華文化的象徵,如今執政者希望將之轉型為「亞洲文化博物館」,以稀釋故宮內在的中華基因;降級改隸台灣文化部的呼聲,即此思路的產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明年7月將開幕,台故宮院長吳密察對此表示,港版國安法出現之後,香港跟中國一樣,已經不能算是自由的香港,因此台灣故宮未來與香港故宮的交流也必須遵守台政府政策,在不設政治前提下才可能進行相關交流與合作。(中央社)

再往細處看,台灣內部也曾出現過關於「旗袍」的論爭,認為旗袍是國民黨統治台灣後才「移植」進來的服飾風格,是台灣本土文化的「外來政權」。還包括前一段時間台灣媒體將「中國料理」列為「異國美食」,「台菜」、「中菜」出現的「兩國論」,甚至是認為「台灣話」不是「閩南話」的主張等等,都是台灣長年以來在政客民粹操弄之下,所導致的史觀認同混亂。

蔡英文在今年雙十慶典提出了「共識化分歧,團結守台灣」的期許,那麼「共識」與「團結」的內涵,應該涵納台灣不分群體人民的歷史記憶與情感,不應該由某一政黨或某種佔據主流話語的政治意識形態來定義。台北圓山大飯店固然有着國民黨政府的身影,卻也是幾代台灣人的共同記憶,甚至是外國遊客對台灣的深刻印象;35年前的1986年,民進黨不也是在「自由中國」的圓山大飯店成立的嗎?

▼民進黨成立於台北圓山大飯店,台史學者認為圓山飯店是中國宮殿建築,不算是台灣地景:

在宗教文化上更能突顯真正的「台灣價值」,來自中國大陸的媽祖信仰早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主要精神寄託之一,民進黨立委還以出鏡扮演「中國人」林默娘為榮。被該名學者視為「中式小名」的「小英」,還成了台灣「抗中保台」的代言人。這些在外界看來顯得荒謬的現象,事實上都說明了台灣被「反中」意識形態過度宰制之後的後遺症,不斷在內部分化、樹立新敵人的無限內耗。

可以預見的是,在台海情勢益發風急浪高之際,政治人物為了既得選舉利益,會在內部掀起更大更尖鋭的政治「極化」浪潮;而面對北京與日俱增的統一壓力,台派光譜的認同者,一部分人也會選擇衝突性更高的方式進行抵抗。如今連漫畫都要區分敵我、劃分兩國,整個社會陷入在更為撕裂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或許正是台海變局在即的一種情緒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