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爭2035年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或為經濟提供新的強大動能

撰文:蘇天澤
出版:更新: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簡稱《規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周三(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農業農村部官員介紹了《規劃》的相關情況。《規劃》提出,力爭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現在中國在農村的人口還有五六億人左右,他們是距離現代化最遠的群體。客觀來看,除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少數發達地區的鄉村比較富裕和現代化外,絕大多數地區的農村和鄉鎮仍相對比較落後、貧窮,它們距離現代化還有很大的距離。

當然經過改革開放後40多年的發展,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都已經實現小康生活。人們的吃穿住行條件獲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吃飽穿暖早已不是問題,吃好穿好是現在大家普遍的追求。住房也早已變成寬敞明亮的樓房和磚瓦房,室內裝潢佈置,家用電器等與城市家庭沒多少差別。交通工具方面,汽車、摩托車、電動車早已取代自行車,只有少數老人還習慣於靠自行車出門辦事。

應該說,在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方面,農村已經基本向城市看齊。現在中國農村、鄉鎮比較落後的地方,主要還是基礎公共設施。如鄉鎮醫院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缺少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比較好的醫生;鄉鎮、鄉村的主要道路雖已經硬化,但很多鄉村衚衕仍是土路,且很多硬化的道路路面很窄,只能單車通行,雙向會車十分困難,鄉鎮的道路建設、全面硬化可謂任重道遠。

而且,多數鄉鎮基本沒有綠化建設,道路兩旁沒有樹、沒有草皮,稍一起風就會塵土飛揚,搞得人們灰頭土臉。當然鄉鎮也缺少公園、運動場、電影院、圖書館等等可以讓人們休閒娛樂和學習的基礎設施,博物館、美術館、足球館等比較高級的文化設施更基本不會在中國的鄉鎮出現。

中國多數鄉鎮仍缺乏基本的公共設施建設,圖為2019年8月,湖南省常德市石公橋鎮的集市。(視覺中國)

因此與城市相比,中國絕大多數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處在比較原始的狀態,有待未來15年大力發展建設。從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考量,讓三萬多箇中國鄉鎮發展成為1萬-5萬人左右的小城鎮,完善其基礎設施,打造綠色、優美的居住環境,可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據統計,中國共有超過3.4萬個鄉鎮,除邊遠地區人口特別少和發達地區人口特別多之外,多數鄉鎮的人口在1萬-10萬人之間。可以預計,未來中國真正的農業人口會低於總人口的10%(美國農業人口只佔其總人口的3%),大多數農村人口會向城市和鄉鎮聚集,而鄉鎮處在城市和農村的中間地帶且靠近鄉村,所以發展好鄉鎮,將可以就近承接農村人口的轉移,帶動鄉村地區儘快實現現代化。

未來15年,中國三萬多個鄉鎮若能夠實現小城鎮化發展,各類能夠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基礎設施可以建設完成,則可以想見,2035年《規劃》所提出的農村現代化目標將很可能變成現實。中國大多數農村人口住在小城鎮裏,應該是中國鄉村未來的發展趨勢。

推動中國三萬多個鄉鎮實現小城鎮化發展,可帶動中國農村的現代化。圖為廣東東莞虎門鎮一角。(新華社)

為了下地農耕方便,現在中國的農民居住還很分散,多是幾百人聚集為一個村莊。如此少的人口無法發揮「規模效應」,不利於商業經濟的發展,也無法支撐起公園、體育館、電影院、圖書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對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是不利的。未來,隨着種地人口的減少,多數鄉村人口不用靠種地為生,他們將可以向鄉鎮聚集,發展小城鎮經濟,既不遠離自己的土地,也可以提升家庭的生活品質,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當然,這裏的關鍵是發展建設好鄉鎮,做好鄉鎮發展建設規劃,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將更多的資金向鄉鎮投放,支持鄉鎮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建好學校、醫院、體育館、公園等。做到讓鄉鎮生活便利化,環境優美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則一個宜居、宜業、宜娛樂的鄉鎮,自然會對周邊鄉村居民形成吸引力——大家都喜歡更高品質的生活。

建設好數萬個鄉鎮,發展好上萬個小城鎮,吸引四五億農村居民移居鄉鎮,這將在未來15年為中國創造巨大的發展潛力,推動中國經濟和整體發展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4億人口佔中國總人口的28%,他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必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