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盤銳減、破不了小贏大輸的局 「討厭國民黨」已成難解根源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在王力宏人設崩塌、八卦薰天的同一時間,紛擾台灣內部多時的四大公投結果揭曉,出乎一般選前預料,公投四案全數未達門檻不通過,且不同意票數皆多於同意票,民進黨大獲全勝,國民黨再嘗藍綠對決下的一場敗績。

從媒體輿論效果來看公投結果後續,王力宏的醜聞事件若干程度拯救了國民黨一回,12月18日開票當晚正逢王力宏醜聞席捲話題高峰,原先應當暢談公投結果的各大台灣政論節目,尤其是政治立場偏藍的節目,都已無意戀棧公投,轉投庶民熱衷的娛樂八卦。這一來一往間,讓再次吞下難看敗績的國民黨活生生少了被針對究責、尋找戰犯的時間,國民黨自當要懂得慶幸。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二)12月13日南下台灣雲林「1218螞蟻雄兵 公投宣講」掃街,宣傳「四個都同意 台灣更美麗」的主張。(國民黨供圖)

隨着娛樂話題開始沉澱,民進黨歡欣「逆轉勝」後,國民黨遲來的「被檢討」也開始發酵。國民黨內最大地方諸侯、新北市長侯友宜因始終不願對公投表態成為眾矢之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雖為其出面喊話,「把戰友找回來,不要再去找戰犯」,但國民黨輸得一敗塗地,戰犯豈止是侯友宜一人?在相關的評論中,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吳崑玉12月21日投書媒體,明白提問「國民黨為什麼老是小贏大輸」尤其深刻。該文直指國民黨結構出現根本問題,從公關能力、組織成員到決策心態都出了系統問題,歷來遇敗即抓人祭旗的反應也毫無建樹。

確實,缺乏思想創新、輿論引導,只會拿香跟拜的國民黨難以號召人們跟隨參與,國民黨輸如今看來,只是結構安排的結果,趨勢不變,「老是小贏大輸」不過是台灣社會在接受了國民黨無能無力、日漸昏黃現實的短期鐘擺的現象。

從2018年國民黨挾韓國瑜旋風於台灣地方選舉大勝、2020年於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慘敗給民進黨,到韓國瑜高雄市長遭到罷免,再到日前成功動員、罷免台中獨派立委陳柏惟,乃至於最新迎來四項公投盡遭民進黨翻盤,國民黨近些年來遭遇民進黨不是沒有贏面,只是「小贏大輸」的局總是破解不了。

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右)12月15日接受媒體聯訪說,公投就事論事,透過科學理性論辯後由人民做主,這是核心價值;他不願意造成對立與衝突,這是實現競選市長時的政見與諾言。(中央社)

從歷次選舉對決到今次公投操作,台灣民眾的投票結果清楚回應了死而不僵的國民黨兩個事實:「討厭民進黨」的宣傳已經失效,以及國民黨基本盤銳減不再只是民調結果,而是選票結果。

國民黨在「失去」了韓國瑜旋風后,回歸了過去温良恭儉有餘、宮廷政治深似海的政黨形象,就這次的四大公投為例,就提論題,結果不應該是民進黨全案過關,惟國民黨或留存了2020年以前,挾韓國瑜人氣,主打「討厭民進黨」策略有效,因此對於此四項公投的動員與操作,復刻了「討厭民進黨」的意識,形成藍綠對決下的公投對抗。然而,國民黨眾或因失敗了太久,靈魂還定格在2020年以前,並未意識到「討厭民進黨」的主張已經不成為大宗,「討厭國民黨」的意識在台灣社會近幾年持續攀漲才是現實。這是國民黨重操藍綠對決舊業卻失敗的第一個因素。

國民黨主打「四個都同意 台灣更美麗」,黨主席朱立倫(前排中)宣示將四項公投列為對民進黨政府不信任投票。(國民黨供圖)

其次,自2020年蔡英文高票連任之後,坊間歷次民調皆顯示,儘管台灣民眾對於執政的民進黨存在甚多不滿,但國民黨的滿意度並未因此得利,始終無法有效抬升,支持度陷入長期低迷。在10月下旬的一項政黨認同與支持度的調查中,民進黨支持度為27.1%,穩居第一大黨,國民黨支持度下滑到16.2%,遭民眾黨的17.6%彎道超車,亞季軍排名首度對調。就相關調查搭配四項公投案結果來看,國民黨基本盤銳減確實是正在發生的事,導致了國民黨就算一心向往重操藍綠對決舊業,以陣營一對一的態勢炒高自己的聲量也無濟於事,根本原因在於國民黨的基本盤早已不若當年,基本盤撐不起與泛民進黨支持者的直球對決,最終於四項未能通過門檻的公投案中,連鼓吹的「四個同意」主張都全軍覆沒。

綜觀上述,國民黨如今的問題已然不是打不過民進黨,而是會否被民眾黨慣性超車?「討厭國民黨」的意識超越「討厭民進黨」,以及支持基本盤萎縮潰散的結果,十分有利民進黨陣營之外的政治勢力與之蠶食;國民黨耗費大半年時間,極力推動四項公投卻遭遇全面挫敗,重點真的並非找出誰是主要戰犯,而是國民黨透過本役,豪不保留地對外表現出國民黨最弱的一面:基本盤萎縮至此。可以預見,一個個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的戲碼,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