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曾是國民黨線民? 《竊聽者》真實上演再思轉型正義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民進黨政府摧枯拉朽這些年,戮力在台灣推動「轉型正義」工程,「果不其然也無可厚非」,放諸全球其他同樣歷經威權統治的政權,民進黨政府這一波「洗滌」並非前無古人,只可謂歷史常態下的一類「撥亂反正」。
只不過,揉雜傳統獨派與少壯台派支持的民進黨揚着「轉型正義」攻克國民黨多年後,隨着調查局陸續移轉當年監控相關檔案並開放檢閲,這把「正義」的火炬也照亮民進黨自己家門、照進户內,「現任黨籍立委黃國書曾是國民黨威權政府的線民」,這則故事對於民進黨眾而言,顯然不能雅俗共賞。

民進黨籍立委黃國書遭揭露學生時代曾為國民黨線民,提供彼時黨外人士情資,現已退黨,並宣佈立委任期結束後不再競選連任。(資料圖片)

做為民進黨內紀律最嚴謹派系的新潮流,大約無法想像,宛如電影《竊聽風暴》般的劇情,會在自己的組織內上演,「被滲透」的對象還是過去二、三十年來派系着意培養的政治菁英。「轉型正義」在台灣的發展,在此案之後,當從對準威權結構、劍指國民黨,終於下放到結構中的「個人」,民進黨必須唾面自乾,台灣「轉型正義」宣告進入深水區。

海量般的評論在這起民進黨立委原來是線民宣揚開後橫生,「你願不願意原諒黃國書?」、「轉型正義非宣泄仇恨的報復」、「黃國書已是政治更生人」,乃至於「當年做黨國情治系統的細胞、出賣組織與同志的人『更可惡』」云云,一時間錯愕震驚、同情包容,或深惡痛絕的民進黨內聲音逐一浮現。道德與人性此起彼伏的相互詰問,成為了民進黨回答其泱泱自豪、必須帶領枱灣社會大步邁進「轉型正義」紀元的徬徨迴音。

蔡英文2021年3月25日出席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致詞表示她「身為一個追求轉型正義和歷史真相的國家領導人」,她很感激藉此再次省思大屠殺,紀念受難者。(台灣總統府)

有別於民進黨過去處理台灣「轉型正義」工程,一直停留在形式上的「凝視」,諸如名譽平反、財產恢復、建築紀念園區,乃至於訴諸公開檔案以明真相的階段,大抵的矛頭直指蔣介石,凝視遠望的是一整個威權統治的年代,民進黨於此大刀闊斧,毫不手軟。因為政治處決的對象,就是蔣氏政權,殃及的也是如今政敵,整套工程運作下來「仇痛親快」。

爾今,伴隨當年監控相關檔案移轉與開放調閲,當年的時代結構並不切割民進黨人於其外,長年將「轉型正義」工具導向化的民進黨人,面對「真相」來臨的此刻,顯然也措手不及,來不及調整好姿態,統一好精神口徑,於是乎造就眼下這一幕幕殺伐不果斷,既惋惜又難堪的現場。

民進黨創黨大老、現台灣監察院長陳菊10月17日就此發表看法,稱「希望不分受害者、加害者或兩種身分兼具者,都能夠有勇氣坦然面對歷史真相」,也承認了「還原真相的艱難不只是檔案資料的片段殘缺,還有面對真相時的不堪與無奈」。陳菊的一席話預示了民進黨人接下來的難題:面對「真相」如何「坦然」?何謂「坦然」?同時,民進黨對於相關人等最終給出怎樣的評價,都將左右這場與何地相較都顯得稚嫩的「轉型正義」未來的走向。

1980年3月18日,面對軍事法庭的美麗島政團核心。左起張俊宏、黃信介、陳菊、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林弘宣。(圖源: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

諸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為黃國書緩頰,稱黃早已是「政治自我更生人」,「面對過去錯誤毫不迴避,應抬頭挺胸留下來,共同努力捍衛台灣才對」。曾經做為黨國情治系統細胞的黃國書何以被判定「政治更生」?又此價值標準是否僅是基於系出民進黨故信口而定?柯建銘「給過」的說法目前看來難杜攸攸之口。

如今,黃國書案的野火燒得民進黨內眾人「人心不安」——那些當年同為線民、還未曝光的人更不安。不安其過去,不安其現在,以及未來。黃國書案之於台灣「轉型正義」,重點並不只在於事實真相,更有台灣社會、主張的政黨如何評價一整個威權時代下的集體乃至於個體行為,進而在真相與包容之間,理解邪惡、理解平庸。這起「民進黨自己人」的竊聽風暴,迫使民進黨「再見列寧」,讓「轉型正義」不再只是砍殺國民黨的工具,誠如陳菊所謂的「坦然」,或許有機會提供台灣「轉型正義」工程一次重新思考起價值與個人,不再重蹈「仇痛親快」的惡性循環。當然,也或者不是,從而走向一套不具理解意義的真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