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北上.五|學者指港專業人才缺口大 倡准許分校學生來港就業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日前發布,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到2025年,將建設3至5間粵港澳合作辦學機構,香港5間名校榜上有名。港府也強調,要繼續積極推進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的交流合作。
港校北上對於本港來說「利大於弊」嗎?會否令本地教育資源單向流入大灣區?本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接受《香港01》專訪時認為,促進大灣區教育發展,並不會削弱本地教育,反而要把香港教育納入大灣區整體去考量;他也看好港府研擬准許港校在內地分校的學生來港就業,認為會補足本地的專業人才缺口。

帶走資源VS帶回機遇

與其算小帳,不如算更大的帳,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看到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梁海明指出,對於大灣區來說,首先,港校北上通過培養更多人才,可推動香港各大學分校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流動人口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突出,城市發展需要人才的聚集,研究發現,流動人口平均每增加1%,可為地區GDP帶來0.54%的增長。

他續指,在港校各分校就讀的人才,能夠接受良好教育,有其專業能力,除了能給大灣區各城市帶來技術、智慧和先進生產工具外,還能立刻進入勞動市場,開始生產和消費,給當地經濟帶來潛在增長,大灣區及香港居民都能享受到經濟整體增長所帶來的利益。

梁海明認為,流動人才對於地區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視覺中國)

其次,他指出,教育服務貿易可以為大灣區城市帶來頗豐盛的收入。近年來,環球高等教育出口貿易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教育服務貿易的出口不僅可以為接受國和地區每年帶來逾300億美元直接的經濟效益,還能帶動相關上下遊產業的發展並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國際教育愈來愈成為名符其實的新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

在這種情況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通過引進香港各大學,不但可藉此推動大灣區各城市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職位,更能參與日趨激烈的國際教育市場競爭。

梁海明認為,港校北上對於香港來說,也將會獲益良多。香港包括坊間俗稱的「八大院校」在內,有超過20間頒授本地學位的大專院校,如果與內地的大學合作辦學,是可以優勢互補,「一加一才能大於二」,否則只是封閉固守,「作為香港,做一個全球最大的自由港,害怕別人進來,這個開玩笑了」。

梁海明現任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受訪者提供)

他又指其實英國、美國、澳洲等許多國家的大學,也會在香港和內地設立校區或分校,或招收相關課程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這些國家本身教學資源亦未因此遭到擠壓。

梁海明表示,在公開的新聞報道上,資金和資源是由廣東出的。港校北上並非因內地資金充裕,而是可以增強在香港本部欠缺的部分,期望分校與本校發揮協同效應,促成學生以至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的良性互動,創造雙贏。合作辦學能利用大灣區各地的資源優勢,突破現有發展瓶頸,如香港院校在科研經費、生源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可獲更長遠支持,內地大學則可通過跟港澳院校合作提高國際化水平。

倡准許分校學生來港就業

梁海明和團隊通過人工智能模型、大數據分析,香港經濟、社會若無發生不可抗力因素,從2022年至2030年就讀香港高等教育院校的學士學位、副學位課程的香港本地中學生如圖所示,平均每年約2.3萬人入讀首年香港高等教育院校的學士學位、副學位課程。

2012年度學士、副學士錄取近4萬人,是由於當年是「三三四」新學制下文憑試取代舊會考及高考的首年度。錄取人數包括新學制(中六)和舊學制(中七)共兩屆高中畢業生。(01製圖)

他認為,2.3萬人遠遠不能滿足香港未來發展的需要,加上隨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開展,尤其是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的推進,未來需要的人才將數以倍增。

他續指,根據相關人力需求研究報告,香港特區政府推算到了2027年,香港整體人力資源供不應求,整體人力短缺達169,700人。在2017年至2027年的推算期內,推算人力需求會隨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按年平均增加而同期由於人口高齡化和低生育率,預計人力供應會按年平均下降 0.2%以致整體人力預期出現短缺。

梁海明認為,隨著香港持續轉型為知識型高增值的經濟體且崇尚創意、專業精神及科技與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及要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因此,香港主要產業的人力需求出現了較大變化。香港主要新興產業的人力需求到2027年高達453,700人,其中,資訊科技及資訊通訊業的人力需求從2017年的72,300人,上漲到90,000人。創新及科技產業的人力需求則從2017年的38,000人,上漲到57,600人。

香港主要新興產業人力需求對比(2017及2027)。(01製圖)

通過上述分析,梁海明判斷,光靠本地培養的學生,遠不足以支持香港未來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北部都會區、深港口岸經濟帶未來發展的需求,引用外地人才前來香港工作,可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帶來助力。

下一步:大灣區校來港?

梁海明又指,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香港的大學,不僅包括香港公立大學,乃至香港的私立高等院校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辦學。為加大大灣區內部的教育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學校,下一階段也很有可能通過各種形式來香港辦學。

他指出,廣東一些大學和學科的世界排名較香港高,如今內地尤其是廣東的重點院校,幾乎都要求新任教師有海外留學背景,至少是在海外讀博,最好就是已經在海外拿到永久教席的教授們,很多老師的學術水平、英語水平不比香港22間的高等教育院校的老師水平差。

他表示,內地已有不少大學到海外辦學,例如廈門大學到馬來西亞辦學,然後復旦大學在匈牙利開設校區,還有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在英國牛津設立新校區,是北大在海外建立的首個校區。這其實說明了未來的趨勢,就是內地大學將來也會在香港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