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港生:凍水沖涼要畀錢 內地生識與紅線鬥智|京港青年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香港01》即日起推出「京港青年有話說」系列,以在北京求學的香港與內地青年視角,向讀者分享他們在內地生活的見聞和感受,以及他們的觀察和思考。本文是第一篇,作者是在北京某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

「查寢」似游擊戰 學校宿舍「無私隱」?

連日通宵達旦,終於熬過期中考,正在補覺之際,門外卻突然傳來敲門聲,隨後就是「查房啦,查房啦!」的叫喊聲。看來宿舍阿姨又在一大早上就拿著萬能鑰匙衝進了我的宿舍偷襲。

「宿舍裏的衣服怎麼這麼亂?插座上怎麼那麼多插頭?宿舍裏怎麼還有熱水壺,著火了怎麼辦,這裏是集體宿舍,我先沒收了哈,你這裏太亂了,明天我再來檢查哈!」。

一氣呵成的獅吼功讓筆者連起床氣都沒來得及發洩,剛想說一句「您老怎麼偏要在周末7點查房?」就發現阿姨宛如《功夫》裏的包租婆一般奪門而去,去尋覓下一位受害者了,深得毛澤東《論游擊戰》「敵疲我擾」的精髓。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呢?在香港人看來這難道不是侵犯同學私隱的行為嗎,不,在內地「查房無可厚非,因為學校宿舍的產權歸學校所有,宿管阿姨是學校任命的管理員,在查房行為上代表學校行使權利。」

內地宿舍「查寢」文化,港生直言並不習慣,甚至引起私隱上的疑慮。(網上圖片)

說的頭頭是道,對我等港生而言最初的幾次「突擊行動」自然是文化的衝擊,正所謂入鄉隨俗,一眨眼,你就習慣了。話說回來,住房的費用也是一年1000元(人民幣.下同),倒是一個宿舍4個人,基本上跟免費差不多了。

2015年來的時候還是覺得北京物價非常便宜的,現在貴了些。校內的食堂還會享有一定補貼,吃外賣一般就20至30元一餐,食堂一般是10至20元,校園一般比較大,髮型屋、超市、花店、便利店應有盡有,共用單車隨處擺,掃個QR Code就能隨便走,下個樓就是教室了,確實很方便。所以說受不了宿舍阿姨的話可以到校外住,就是貴還有可能不能壓秒起床。

沖涼要「飛奔搶位」 晚11時後挑燈夜讀

早上8點上課,7點差不多就要滾下床,學分多的話一般從早上到晚,下課就21點半,某些老師缺乏同理心,還會拖堂拖到22點鐘以後。我欲飛奔回宿舍搶佔澡堂的一席之地(是的,並不是一人一個浴室),詎料前面上有壯漢10餘人,只能苦苦等待,與他們坦誠相對。

内地北方大學澡堂多為開放式,大家要赤裸相見。(澎湃新聞)

放眼四周,有些澡位有澡簾,有些則沒有,追本溯源,這是因為學校體諒筆者那般的南方同學普遍比較嬌羞,扭扭捏捏地不願暴露自己的肉體,於是以私隱為名為他們設置澡簾;可北方的同學以不衛生為理由卻又要拆卸澡簾,似乎都佔理,偶爾還會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在大學的網絡討論區上針鋒相對。校方深感眾口難調,左右為難,不得不得效法利維坦,以至於澡簾是否被拆,全看同學造化。

筆者雖香港人,但畢竟已在北京上學6年有餘,對此也早已麻木,說到底在房間更衣時若被宿舍阿姨入侵,也只能自認倒楣。話說回來,澡位有限,一層樓只有12個,同學們插上澡卡按水量消費,22點半以後就再無熱水,排著排著,發現自己也只能洗冷水澡,有苦說不出。最近延長到近23時,心裏自然只有感恩。

但解決了熱水問題,23時還要停電,你只能挑燈夜讀。但是,由於你有3位隨機分配室友,分分鐘可能會匹配到天天透過視像通話約會、組團暢玩英雄聯盟或者「吃雞」(其實是「和平精英」)的極品,又或者是在房間背考試要默寫《封建論》的好學分子,說到背古文這個,可我們的專業明明國際關係,大概也不能說完全沒關係吧,尷尬的社科就是什麼都要學。

室友組團打機 通宵讀書無處去

綜上,如果你的室友都安安靜靜,那麼只能感謝室友的不殺之恩。萬一他們如上述那般比較熱愛生活,你難免發現自己的宿舍居然容不下自己。百般無奈,我也只能下樓找個位置自習,卻又難比登天,而教室均已關閉,便利店只有寥寥數席。

內地大學宿舍裏,組團打遊戲很常見。(網上圖片)

有果必有因,有傳曾有學生在教室激戰一晚上被當場抓包,人證物證俱在,遂以安全為由關閉通宵自習之場所。內地強調校內自給自足,表面上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卻容不下數張自習枱,妙哉!常言道適者生存,我也只能強迫自己回宿舍習慣吵鬧。

回到宿舍,剛剛還在背書的那位室友已將長文倒背如流,而北漂的我沒有背書的習慣,只能死記硬背、將勤補拙,提前一週的結果,居然不如別人一兩個小時的記憶術。香港本地的朋友會安慰我說:「沒關係,他們是每天背書的應試教育,可香港是西式教育,勝在有批判性思維與創造力,你看他們也沒幾個諾貝爾獎得主。」

內地生非一味服從:網絡防火牆「隔的不是知識分子」

可慢慢地、慢慢地你會發現,所謂內地學生是只會服從上級的「考試機器」,只不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日常生活中,他們照樣對某些上級政策嗤之以鼻,用各種具有創意的方式陰陽怪氣和陽奉陰違,而且也機智地知道被制裁的「紅線」在哪裏;你說他們沒有國際視野吧?以北京某頂級內地高校為例,在為國際雙學位項目參與者提供生活費之上獎學金的之餘,合作的院校都是東京大學、首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其他國家的一流大學。

作者認為,內地的大學生其實並非「考試機器」,他們照樣對某些上級政策嗤之以鼻。(網上圖片)

而在社科領域,翻牆似乎是必備技能,在討論區的教學帖上資訊科技部門甚至開過玩笑說:「噓!自己偷著翻」。你問他們翻牆不犯法?他們正氣凜然地回應:「這牆隔的又不是知識分子!」

港澳生「獲優待」 但身體水土不服

我要跟他們同台競爭,奈何學校規定績點拿3.52(滿分4.0)以上的只有不到40%的同學,內地學生要留學繼續升讀研究生(「保研」)還要3.6或者3.7,大學一年級就有一堆同學實習,而且因為僧多粥少,不讀個研究生還找不到什麼體面的工作,結果導致學歷貶值,內地稱之為「內卷」。

不過在很多內地人看來,他們會覺得港澳台能享受許多優待,以剛才提到的「保研」為例,港澳台學生都有門檻上的優惠,當初升讀內地高校亦如是,於是內地人就經常抱怨:「一等趙家生,二等留學生,三等港澳台,四等自己人」,雖說每個省的高考難度都不太一樣,有天淵之別,也難怪人家抱怨。

說到抱怨,港生經常抱怨這裏的楊絮滿天飛,而且冬天的寒風刺骨,不過跟香港的濕冷迥異,一般所以多穿幾件衣服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好消息,北京這邊的空氣情況已經比以前好多了,畢竟15年前後經常有霧霾以及沙塵暴。但至今南方人在北京待久了還是很容易得冷空氣過敏和鼻竇炎之類的,身邊嚴重點的話眼都睜不開。北京學生看病打一折幾乎不用錢,可是誰會想受難呢!

住了那麼久還是有點不習慣啊!

編按:本文標題及副標題為編輯所加,原題為《港生在北京讀書的直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