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新加坡.三|人口3分之1為「非居民」 富商卻能即時申永居?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中國富商近年來出現的移民新加坡熱潮引發關注。事實上不只富商,自上世紀90年代中新建交以來,經由各種途徑移民新加坡的中國人數目劇增,在新加坡外來人口中佔據比例僅次於馬來西亞,中國也成為新加坡華人外來人口的第一大輸入國。
香港也經歷過從中國內地移居人口急劇增加的時期,及至80年代設立配額制度、回歸後將單雙程證分開後,演變成現時由特區政府主導,但靈活度受限於《基本法》的人才入境政策。
星港兩地針對外來人口的簽證及身份轉換政策,以及各類身份人士待遇有怎樣差別,對於外來移民又有何等影響?

富商獲港籍要7年 新加坡「綠卡」卻不用等?

若按照「具國籍及居留權-具居留權但不具國籍-不具居留權」三個不同等級劃分,新加坡依次是「公民-永久居民-非居民」,香港則可以歸類為「中國籍永久性居民-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

其中,新加坡的「非居民」和香港的「非永久性居民」,皆包括持各類簽證進入該地的非本地勞工、家庭傭工、就業者及就讀學位課程的人士,亦包括到當地團聚的人士。不過,透過優秀人才、企業家等途徑到港居留的高層次人士,亦是持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要連續通常在港居住7年後,才能申請永久性居民身份、(其中的中國公民)申用香港特區護照。

表一:香港、新加坡兩地為資本家提供的入境計劃對比。(01製圖)

相較之下,透過投資移民赴新加坡的人士,只要通過審核便可即時申請永久居民身份(俗稱「綠卡」),以此身份再居住2年便可申請成為公民、申用新加坡護照。不過,新加坡在國家忠誠方面的考慮,並不允許公民持用外國護照,抑制了一些永久性居民選擇轉換為公民身份的渴望。

新加坡:永久居民無緣消費券 要履行兵役

值得留意是,香港的前兩個身份在法律層面同屬永久性居民,即便國籍(是否為中國公民)的確影響個別權利義務的適用,但權利差別非常小。至於香港非永久性居民,所獲待遇也算優厚——部分非永久居民除了選舉權利外,是能夠享受大多數的社會福利(但基於國籍/逗留條件/簽證會有所差異)。

新加坡則不然——無論法律定義還是實踐上,公民和永久居民具有明確的級差,永久居民不可享受社會援助津貼、選舉及擔任政府工作人員等權利,但需要履行兵役義務(僅第一代移民可豁免)。持各類准證在新加坡長期逗留的「非居民」人口更是幾乎無緣各項社會福利,包括公共醫療、住居福利等。

表二:香港、新加坡兩地不同身份的權利和義務(依居留權和國籍)。(01製圖)

香港「住者即居民」 新加坡有清晰分野

根據香港《人事登記條例》,除獲豁免或無須登記的人士外,獲准在香港逗留超過180天的人士,均須登記領取身份證——也即順理成章地成為香港非永久性居民。相比之下,新加坡需要履行社會義務(例如兵役)的公民、永久居民以外的人士,則冠以「非居民」的身份,從名稱上矮了一大截。

這也就解釋了從兩地政府對無居留權人士的待遇上看,香港的非永久居民與永久居民的差異雖存在,但不若新加坡明顯,而在新加坡,有諸多權利和福利,必須是永久居民甚至公民才可享有。因為這是制度設計從根本概念上就劃下不同的界限。

新加坡逾3成「非居民」 香港僅8%

雖然新加坡「非居民」的待遇較居民落差大,這無礙有大量的非居民在新加坡逗留——這一數字是香港的3倍多。根據《香港01》整理的新加坡統計局資料,近十數年來無居留權的人口佔比大致在25%到30%之間。

香港近年無居留權人口(非永久性居民)僅佔約8%。在香港,有逾9成人士是永久性居民,而永久性居民當中,超過98%為中國公民(2021年數據,2016年為99%)。

圖一:香港、新加坡兩地不同身份的權利和義務(依居留權和國籍)。(01製圖)

新加坡愛頂尖人才 無阻外來勞工熱

兩地無居留權人士佔人口比例的懸殊,是因為新加坡的「非居民」向居民的身份轉換較香港更困難嗎?

其實不然,香港《基本法》確定「連續通常居住7年」為獲得居留權的基本條件,新加坡則更靈活地向頂尖人才提供更具優勢的條件,符合條件者(透過投資移民計劃赴星的富商)一經批核,無需居住年限要求便可即時獲取居留權,進入到第二級的「永久居民」一列。而即便留學生、在星工作的中高級技術人員,最快2年也能取得永久居民身份。

至於新加坡針對基層勞動者的「工作准證(WP)」,與香港的「輸入勞工」、「外籍家庭傭工」計劃相同的是,他們不能為家屬申請家屬簽證,也不能以此申請永久居民,這類人士的薪水並不優渥,月薪一般在1500至1800元左右(約合8400至10000港元)。

至於中高級別的外來工作人員,法例規定月薪須達2500坡元(約合14022港元)。這一數字雖然並不算高,但其實還有許多隱性限制,例如月薪要達到6000坡元(約合33653港元)才能為親屬申請隨行簽證。相較之下,香港的工作簽證(一般就業政策/針對內地居民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對薪水要求則是達到本港該行業「市場水平」,而持簽證者即可申請親屬的受養人簽證。

表三:香港、新加坡兩地不同身份的人口比例(依居留權和國籍)。(01製圖)

在受養人簽證持有人方面,香港也提供了更寬鬆的待遇,工作人士的受養人是可以在港工作且可任意轉換僱主;但新加坡的受養人簽證則不賦予工作權。

香港工作簽證的逗留條件也非常寬松,即使僱傭關係已經結束,只要簽證還沒有到期,就還可以繼續逗留香港(便於拿到新的簽證)。對比新加坡,通知期結束之後,僱主必須在一個星期內取消僱員的工作簽證,員工必須離境(除非找到新的僱主)。

而在挽留畢業生在當地工作的簽證政策方面,香港提供「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畢業後可申請1年,此後再以「2+2+3」的年期延續,簽證期間可以自由轉換工作而不需通知入境處;新加坡則提供1年的「長期訪問通行證」,期間不得工作,需要轉換成工作簽證才能從事工作,畢業生工作後的待遇與其他外來人士無異。

移民政策時鬆時緊 中國成第二大外來人口來源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9年的統計數據,居住新加坡的中國國民人口為451,481位,其中52516位來自香港,18,820位來自澳門。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國公民人口是新加坡第二大外國公民人口,佔該國外國出生人口的18%。該國大部分外來人口來自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工作和定居的外來人口中有44%在馬來西亞出生。

由於生育率走低,為了彌補人口缺口,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放寬移民政策,在2005年到2009年,一共有40萬外國人獲得了永久居民和新加坡公民身份。但自2009年起,開始收緊有關政策。

及至2017年12月,新加坡開通了留學生轉永居的通道,2018年新加坡的永居獲批人數達到了9年來最高,2018年公民獲批人數為22600人,達到了11年最高。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英蘭妮在國會披露的資料顯示,2021年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數約有2萬1500人,獲得永久居民的人數大約有3萬3400人。這一數據又創下12年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