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式現代化|前所未有的艱鉅任務 未來13年是關鍵時期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目前,海內外輿論對於中共二十大報告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和討論。在筆者看來,二十大報告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是中國式現代化。因為這不僅關乎未來十幾年乃至三十多年的中國現代化道路,又會為人類的現代化之路提供可供參考的探索經驗。對於深受自由資本主義影響,貧富懸殊嚴重的香港社會尤其有必要從中尋找啟發。

二十大報告說:「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說明不論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說的「三步走」戰略目標——21世紀中葉(十九大將實現目標的時間提前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或者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2049年之前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路徑是中國式現代化。

那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

這一概念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用來描述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超大型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徑。後來經過十五大、十七大、十九大的完善,內涵日漸豐富。二十大報告概括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這番表述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中國現代化既有普世性,又具有獨特性。既然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普世性,那麼包含港台、西方在內的所有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比如工業化、高科技、市場經濟、開放、富裕,以及人類社會普遍嚮往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正義,都會是中國式現代化同樣應該具有的特徵或追求的目標。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或者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追求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大特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無不是人類社會共同嚮往的普世價值。

不論是內卷、躺平盛行,還是「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流調裏最辛苦的中國人」引發廣泛共鳴,都在說明今天中國亟需推進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視覺中國)

除了普世性之外,中國式現代化還具有獨特性,即上述二十大報告內容所包含的第二層含義:人口規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平發展。這五個特徵都很關鍵,直指當今世界各地現代化的要害問題。

先來看人口規模巨大。中國式現代化是14億多人整體進入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這是一個雄心勃勃,極為了不起的目標。自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以來,能夠過上現代化生活的人長期都是少數人。現如今,雖然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在不同程度上進入現代化,但真正過上發達國家人民那樣生活的人,依舊是少數。若有朝一日,中國14億人都能如發達國家人民那樣整體性過上現代化生活,那將意味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增加一倍多。這對於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來說,將具有里程碑意義。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這一宏大目標對於當下仍有着「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人民幣」的中國來說,極為艱鉅和複雜。

中共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不變,但實現途徑隨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梁鵬威攝)

接着來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便說過,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表示,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某種程度上說,過去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可以形容為造福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同時,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今後中國能否兑現當初鄧小平說的共同富裕,讓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至名歸,關鍵便在於做大經濟蛋糕的同時能否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更是艱鉅,甚至可以說前所未有,因為迄今為止,嚴重的貧富分化是人類歷史的常見現象,人類尚未出現像中國這麼多人口的國家能實現共同富裕。

這一點對於香港和西方社會來說,尤其具有現實意義。作為享譽世界的東方之珠和金融中心,香港有令人豔羨的富裕、繁榮,但在美麗外衣的背後,卻是極為病態的貧富懸殊,是相當高比例的貧窮人口,是許多人擠在缺乏尊嚴的劏房裏。當世人將眼光盯着香港的繁榮、富裕,是否想過那些貧無立錐之地,苦苦掙扎的窮人?

2010年12月1日,香港籠屋。籠屋又稱牀位寓所,是指一個單位內有十二夥或以上租戶,並共享廚房、廁所。香港人口稠密,為數不少的老弱貧苦人聚居在這種舊樓牀位內。(VCG)

西方社會同樣如此。西方主導、定義、引領過去幾百年的人類現代化之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驚人的成績,但背後的殘酷是:數百年的殖民掠奪和嚴重的貧富分化。這讓人不能不去追問,現代化究竟是屬於少數人還是應該屬於所有人?當然,平均主義、大鍋飯既不現實亦不可取,但讓社會更公平卻是應努力的方向。

再來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現代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困境,那就是物質上的充裕與精神上的不安寧、虛無的矛盾。許多人過上了富裕的現代生活,但他們的心靈始終無法安頓,依舊處於內不能安、外不能立的虛無狀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為了讓人們普遍過上富裕生活後,精神可以安寧與富足。

至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則更顯得迫切和重要。迄今為止的人類現代化,在相當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資源、能源的極大消耗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基礎之上。一方面人類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富足,琳琅滿目的商品遍佈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地球的能源、資源尤其是化石能源迅速減少,人類每天製造的巨量垃圾已經超過地球的自淨能力。地球資源、能源的有限性和生態環境的自淨能力,根本無法承載過多的人像發達國家或地區人民那樣生活。這就決定了今後人類若還想普遍過上現代化生活,就必須走出高耗能、高污染的路徑依賴,尋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另一種現代化。畢竟,對地球無節制的索取只會竭澤而漁,最終必將招致地球的致命反噬。

2010年6月19日,美國路易斯安娜州薩爾弗港,被油污覆蓋的水面。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鑽井平台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並沉沒,導致了這場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故。野生動植物備受原油泄漏事故影響。(VCG)

最後是和平發展。自西方地理大發現以來,許多國家的現代化都伴隨着野蠻的殖民擴張和戰爭。在今天世界,和平的價值早已深入人心,戰爭不再是人們認同和追求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和平發展道路,拒絕的正是世界近代史上盛行的通過殖民擴張或戰爭實現的現代化,是希望跳出近些年來人們常說的修昔底德陷阱。在中美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不時發生類似佩洛西訪台之類事件的緊張情勢下,中國追求的和平發展現代化無疑是一種清醒、理性的根本之道。對於身處中西方博弈與合作前沿的香港來說,中國的和平發展現代化是一種利好。

從理念或者應然層面來說,中國式現代化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甚至已經超出中國的獨特性,具有普世意義。因為人類的現代化,不能只是少數人的現代化,不能只是富人的現代化,不能只是物質的現代化,不能對地球竭澤而漁,不能被戰爭毀滅。中國式現代化所描繪的宏大遠景,按照十九大的「兩步走」戰略,在2035年便要基本實現。這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艱鉅任務,未來13年是關鍵時期。從今天開始,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精英們,該得有多麼大的智慧和多麼強的責任感,該得多麼實事求是和清醒、理性,才能讓面臨重重挑戰的中國早日抵近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