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總理李強浙江經濟往事:改革發展的終極目的是惠民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一中全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一躍成為排名僅次於總書記習近平的政治局常委。目前許多分析者都認為李強有可能在明年全國「兩會」上成為總理。若最終真是如此,這將是自建國總理周恩來以來首個未有副總理歷練經驗的總理,打破數十年的慣例。這一結果超出了許多關心中國時政的人預期,尤其是考慮到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歷的長達兩個月的全域封控及其所引發的輿論風暴。

連日來,內地網絡上開始流傳關於新常委李強的文章,其中比較受到關注的是內地媒體財新的兩篇舊文《李強:全面改革的浙江思路》、《浙江:改革破解「生死結」》。前一篇文章形容時任浙江省長李強「低調、務實」,「屢屢提及故鄉温州的重商文化」,「他認為,『民營、民富、民享』的民本經濟始終是浙江最大的活力所在」。

習近平等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新華社)

針對財新周刊記者詢問的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問題,李強回答:「如果要問下一步浙江的民營經濟怎麼樣,就要去看經濟的主體--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們,是不是還很活躍,是不是依然還很有創造力。哪怕是他現在蟄伏一時,受到一些打擊,但都不要過於擔心,只要浙商精神還在,闖勁還在,我們就不怕。」他稱讚浙商的創業精神,「在十分艱苦的環境裏闖出來的,什麼也不怕,哪裏也敢闖,所以在市場經濟中『一遇雨露就發芽,一見陽光就燦爛』」,「他們不怕辛苦,不怕利薄、不怕人家瞧不起」,「這種企業家精神,支撐着浙江民營經濟蓬蓬勃勃地發展」

他還談及改革,主張激發活力,「新一屆省政府成立後,我就說,改革是貫穿始終的頭等大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突破口」,「通過審批制度改革,橫向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縱向撬動政府自身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改革肯定能夠激發市場、民間的活力。現在企業的身上套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抑制甚至扼殺了他們的創業創新激情。今年以來,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削減了46%,但這還不夠。」

2016年06月02日,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省長李強致辭。(VCG)

李強認為有「三隻手」,即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社會自治之手。他說,不光要充分發揮市場這隻「無形之手」的決定性作用,還要讓政府這隻「有形之手」更加有效,使社會這隻「自治之手」更加完善。他認為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三條,即政府有限、有為、有效,「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活力轉化為市場活力、社會活力,需要政府更有活力,這要從政府自身改革做起,做到有限、有為、有效」。

李強說:「改革發展的終極目的是惠民。我覺得,浙江的改革發展必須守住『百姓增收、生態良好、社會平安』三條底線。百姓富裕是浙江的優勢,也是創業創新的基礎,不管怎麼改革,怎麼發展,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不斷提高,要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不管怎麼改革、怎麼發展,生態環境和社會治安不能惡化,只能好轉。」

在財新的採訪和報道中,李強多次談及改革尤其是政府自身的改革,高度重視社會活力,認為人是浙江最大的資源。他說,以浙商為代表的浙江人,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是浙江最值得珍惜的資源。他主張高質量發展,把浙江省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規劃,提出「畝產論英雄」,旨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李強任浙江省長期間,浙江曾推出「權力清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責任清單」四張清單,旨在精簡審批權力,規範政府部門責任,放活企業投資。

彼時的李強還總結了改革開放的經驗,他告訴財新記者:「改革開放,最大的成功就是激活了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天還是這片天,地還是這片地,很重要的就是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有機會有更大的作為。」應該說,這一總結是對的。中國人歷來勤勞、能吃苦,其中大量的人都非常聰明能幹,他們有着讓自己和家人過上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改革開放的成功,便在於讓14億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有了用武之地,前所未有地激發出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這一樸素道理對於今後中國同樣適用,能不能調動多數中國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直接決定中國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