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觀察・五|習近平的「堅持」與「反對」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本周開始,兩場重量級外事活動陸續展開。第一場是15日在印尼旅遊勝地峇釐島開幕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第二場是緊隨G20之後在泰國曼谷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剛剛在中共二十大正式開啟第三任期的習近平,將出席這兩場外事會議。

第一場會議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是俄烏衝突之下的衝突動盪與國際格局之變,另一方面是在會議召開前一天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面,這也是拜登上台至今習拜首次面對面會晤。第二場會議習近平也將親自與會,這也是2018年以來APEC首次舉行實體會議。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消息,期間習近平還將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塞內加爾總統薩勒(Macky Sall)、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等多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二十大結束後,中國外交活動陸續展開。(新華社)

在這兩場外事活動之前,中國主場外交已經刮過一陣旋風。二十大閉幕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坦桑尼亞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和德國總理朔爾茨接續訪華。中國會自我封閉、與世界脱鈎嗎?一系列的主場外交和外事活動似乎在告訴世界:雖然世界持續動盪,中國經濟疲軟,但中國還是那個中國,既不會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會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事實上,輿論之所以關注這幾場外事活動,是意圖從中管窺二十大之後的中國外交將如何展開,中美兩個大國將如何管控分歧避免從冷戰走向熱戰,中國將在持續拉鋸的俄烏衝突中扮演什麼角色,中國將如何在新的政治周期重塑世界格局,其他中小國家是否將不得不面對選邊站的難題……

通過習拜會、G20、APEC,外界的這些疑惑會得到解答嗎?其實這些問題,中國共產黨早在二十大報告中給出答案,習近平有關國際問題上的「堅持」與「反對」,也在報告中寫明。接下來的外事活動,只不過是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具體展開。

習近平所做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方方面面的大政方針。(新華社)

比如二十大報告在總結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時,習近平坦言「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並表示中國「全方位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而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特別是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一個總原則是,「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國內政治優先,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在鬥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主動權。」

而在總結十八大至今的十年時,報告首先強調「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言外之意是,這是過去十年的總基調,也會是未來的基礎戰略。緊接着,報告也延續過去五年的總結,談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並坦言「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惟其如此,方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基於對過去五年、過去十年的總結,習近平給出了未來五年中國外交的方向和目標——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習近平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了若干個「堅持」和若干個「反對」。

具體來說,「堅持」包括: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行國際關係民主化;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尊重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鑑,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2022年10月31日,習近平向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授予友誼勳章。(越通社)

「反對」包括: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反對保護主義,反對「築牆設壘」、「脱鈎斷鏈」,反對單邊制裁、極限施壓;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

作為五年一次黨代會的重要文件,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方方面面的大政方針,外交層面的總基調已經寫明,習近平的「堅持」與「反對」也已經很清晰。接下來不管是習近平親自到場的G20還是APEC,以及其後勢必大範圍鋪展開來的外交活動,都不會脱離二十大報告這一總綱。從這個層面來看,外界對中國的疑惑與擔憂,包括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的起起落落,只是基於諸多「現象」的刺激,更關鍵的「本質」,還是要回到二十大報告本身,以及透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深層邏輯,才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