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政治學家朱雲漢辭世 洞察美國衰落與中國崛起的歷史巨變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2月5日元宵節當晚9時,台灣著名政治學家朱雲漢在家中病逝,享年67歲。其胞兄、台灣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在Facebook證實了該消息,「感謝他一生對社會與國家的付出」,並一連兩次寫下「不捨」。翌(6)日台灣兩大學術重鎮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政治學系陸續發出訃告,突出了朱雲漢在政治學研究以及國際學術界的傑出成就。

1956年出生於台北的朱雲漢,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返台任教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30餘年,2002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並於2012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29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朱雲漢承繼其業師胡佛教授學術志業,領導「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跨國團隊,長期在亞洲19國進行政治價值、政治參與和民主品質等調查研究,積累大量寶貴數據,享譽國際學界。

歷史巨變與美國盛極而衰

在民主化研究之外,朱雲漢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思考成果,在於其以恢宏歷史比較視野,對於美國霸權衰落與中國和平崛起的對比考察,提出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黎明破曉時分。他透過著書、演講、研討會等形式,不斷提醒包括台灣在內,被西方中心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浪潮襲捲的人類社會,必須要重新面對眼前「巨變時代」的轉折到來,找尋新的自身價值與出路。

2008年中國透過北京奧運以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嶄新樣貌震撼世界,美國卻爆發「次貸危機」,將全球經濟推向大蕭條邊緣。就在這一年,朱雲漢在一場演講中,提出當前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數百年難遇的歷史分水嶺,他將此重要歷史關頭稱之為「巨變時代」。在朱雲漢看來,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出現了四重反轉,且「或多或少都跟中國興起有關連」:

1. 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式微。

2. 「第三波民主」(third wave democracy)的退潮。

3. 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

4. 西方中心世界(West-centric world)的沒落,「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

2015年朱雲漢進一步闡述以上四點,將其在報刊專欄文章輯結擴寫為《高思在雲:一個知識分子對21世紀的思考》一書,在海峽兩岸出版。該書一發行即引起中文思想界高度重視,他以平實的語言、詳實的數據,反思市場與民主、論證美國霸權的衰落、直面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並為台灣民主進行把脈,讓「歷史巨變」的真切感走進無數尋常百姓家,bilibili(b站)上朱雲漢的演講影片幾乎都有破萬的觀看次數。

朱雲漢關於全球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正在經歷秩序與結構重組的系列論著。(張鈞凱攝)

朱雲漢於1981年負笈美國,親身經歷了列根(Ronald Reagan,內地譯作里根,台灣譯作雷根)政府在美國推行的一場「新自由主義革命」。他認為新自由主義革命既造就了美國經濟的空前繁榮,也為美國社會分裂與政治敗壞種下惡果。政治人物利用意識形態製造虛假議題,競相討好個別選民群體,以及美國政治體制讓特殊利益集團容易滲透決策過程,並在兩黨內扶持利益代理人──美國民主體制使得社會陷入此三重政治陷阱,且其國力與全球影響力雖在後冷戰時期開端達到歷史頂峰,但也從此步入盛極而衰的長期頹勢。

中國崛起與國家良治坦途

當中美結構性矛盾進一步深化、中美博弈鬥爭進一步惡化,朱雲漢於2020年出版系列第二部作品《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誰將勝出?》。他在書中接續國際秩序變局的討論,並在結尾將目光聚焦到了中國崛起、中國道路與人類未來的意義。

朱雲漢語帶樂觀地寫道,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力,並積極推進全球化經濟秩序轉型與全球治理機制改革,促使經濟全球化與可持續性發展及包容性成長目標更緊密結合。朱雲漢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肯定與期待,來自於他看到了中國文化、思想和歷史的底藴: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傳承了兼善天下的文化基因,中國知識精英階層仍深受傳統的天下觀、義利觀等思維方式和道德觀的影響,更願意承擔對於弱小者的扶持責任。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和而不同,包容並尊重多元宗教與文化,不強求價值標準齊一,不會製造文明衝突。
朱雲漢(左一)於2012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第29屆院士。(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作為一位受西方學術理論訓練出身的政治學者,同時又以紮實研究功底深受國際學界讚揚的台灣知識分子,其晚年四處奔走宣傳的中西文明與政治體制反思,放在當今民粹橫行的話語環境來看,確實相當難能可貴。

朱雲漢敏鋭地看到一般人民對「民主」的認知,與學者專家的定義存在很大的落差,後者慣常以程序的角度去界定民主,但民眾更多的是重視民主的實質性,「更多的民眾把它(民主)理解成社會公平和良好治理」。他以其好友美籍日裔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從提倡「歷史終結論」到呼籲「國家能力建設」的思路轉折為例,強調破除西方意識形態對「民主」的迷思,「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根本無力回應民眾的需求」,國家應該要走上「良好治理」的坦途,以增進人民經濟福祉與維護社會公平的能力。

反省西方:我們並沒有真理

朱雲漢眼中的美國衰落與中國崛起,並非站在意識形態立場上為一方唱哀歌、為另一方唱讚歌,而是實事求是的跳脱出既有認識框架,以事實為本重新認知和理解中西道路差異的客觀本質。2018年他接受港媒《亞洲周刊》專訪時的這一段肺腑之言,更是映照出其謙沖自牧又洞如觀火的思想性格:

我常和西方的政治學者講,無論擁有多少政治學的理論,總結出多少西方政治制度的實踐經驗,我們始終要保持謙虛。不要假裝我們現有的知識理論可以去指導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應該如何治理,這是一種自我膨脹的心理。過去西方在很多指標上優於中國,但就西方民主的成功實施而言,我們要認識到,即使整個西方世界加起來,人口依然少於中國。況且西方的民主實施不一定是成功的,就連值得學習的北歐和美國,國家體制還是存在問題。例如美國的平均國民所得至少是中國大陸的六倍,但它的絕對貧困人口卻數量驚人,人均壽命也快要被中國趕上,在2020年之前中國的目標是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在對中國政治體制做出任何評論之前,應該深刻意識到自我的知識有限,我們並沒有真理。
美國國務院批准售台數套車載型陸上機動布雷系統與相關設備,圖為M136「火山」車載布雷系統。朱雲漢生前撰文,痛陳台灣將因此成為恐怖的噩夢禁地。(DVIDS網站)

在洞察宏觀層面的歷史變局之餘,朱雲漢始終展現出對於現實局勢「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連任成功,面對中美戰略對抗不斷升級,美方尤以「台灣牌」劍指北京,朱雲漢研判兩岸關係未來險象環生。他曾為史學家許倬雲《美國60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之書作序,其中有段意味深遠的文字:「正如同美國決策者總是懷疑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我們也需要擔心美國是否能和平衰落」,既體現了其對國際政治與大國關係哀矜勿喜的理性識見,更展現了令人感佩的家國襟懷。

朱雲漢生前在媒體上最後一篇公開發表的專欄文章《美國軍售地雷 台灣必須覺醒》,文中冷靜又不失悲憤地疾呼:「台灣要拒絕接受(美國)任何形式的布雷設備部署在台灣。不論以軍事援助或租借的形式都不允許。這是台灣拒絕烏克蘭化的最後防線。我們的家園要自己維護。」這是他留給世人的一份警醒、一份遺愛。他也期許台灣的政治人物和年輕人「一定要跳脱過去習以為常,並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主流價值觀與思考模式」,才有可能做好迎接歷史巨變的思想準備。朱雲漢「高思在雲」的洞察,歷史或許很快會有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