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兩會前瞻|人事大盤已定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怎麼改?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按照既定議程,2023年中國兩會將於3月4日、5日啟幕。不同於此前的兩會,今次兩會之所以備受關注,在於除了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審查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工作報告、審議「兩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之外,還將有一系列重磅人事任命,包括國家主席、副主席人選,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及各部委要員,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

兩會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開會議,該會議透露了兩個關鍵訊息:

其一,兩會人事大盤已定。根據新華社通稿消息,「會議討論了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建議人選和向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建議人選。」按照以往慣例,「建議人選」名單與最終名單幾無差池,屆時兩會只是進行流程式的投票表決。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新華社)

其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是今年兩會的一大重點。根據新華社消息,2月26日至28日將召開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屆時將審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二中全會審議之後,最終改革方案料將在兩會後正式對外公布。

對於第一點,輿論關注的關鍵人事無外乎:誰來擔任國家副主席?副總理如何分工?常委層次誰來主管港澳事務?夏寶龍會否接續擔任港澳辦主任?新晉國台辦主任宋濤會否兼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二十大未能入局的胡春華去向……而對於第二點,輿論的第一反應則普遍是:十九大後才大幅度進行改革的黨和國家機構,今次將會怎麼改?

對於輿論普遍的疑惑,2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只給出了宏觀的論述: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黨中央機構、全國人大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政協機構,統籌中央和地方,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概而言之,今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深度和廣度上應不同於2018年的機構改革。2018年兩會後新華社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對黨中央機構、全國人大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政協機構、行政執法體制、國防和軍隊、群團組織、地方機構都進行了大規模調整與改革,並組建了一系列新的領導機構,包括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等,並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訊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

2018年,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舉行揭牌和憲法宣誓儀式。(新華社)

此外,在這份改革方案中,由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工作,對外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和國家電影局牌子;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撤銷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建制,對內保留原呼號,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中央統戰部統一領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管理宗教工作等。

即將提交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宣傳領域會如何展開?2月22日,《星島日報》報道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有可能被併入中宣部,該文同時引述消息人事的說法透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將合併為一個部委,中央政法委系統也將會有相關改革。

雖然外界不得而知改革具體如何展開,但可以確信的是,今次改革將延續上次改革的總基調,也即進一步強化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用官方的說法,即「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總基調之外,上次改革提出的「要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係,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如何落到實處,在疫情三年後的今天,急迫性和挑戰無疑更為嚴峻。

今屆兩會有什麼看點?

現任總理李克強將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其他看點包括一系列重磅人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