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贊「坦誠、自信、接地氣」 李強首秀贏得輿論普遍肯定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北京「兩會」3月13日閉幕,新當選的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出席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輿論普遍認為,李強的首次公開亮相相當成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底氣十足,展現了長期主政地方積累的能力與自信,傳遞出非常坦誠,接地氣的良好印象,工作思路也相當清晰。

李強記者會共回答了10個問題,在談到未來五年的工作和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時,李強表示將在三個方面重點把握,第一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第二是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三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他還表示說「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着看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身邊具體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推進,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為。」

在回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時,李強表示2023年實現5%左右的增長,並不輕鬆,他同時也表示,要打好「宏觀政策的組合拳,二是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三是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四是防範化解風險的組合拳。」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李強用「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八個字來概括。

對香港問題,李強也表示將「全力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全力支持香港、澳門提高國際競爭力。」認為「香港、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在談到廣為關注的民營經濟問題時,李強表示將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他還特地以主政地江浙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歷史鼓勵民營企業家,說「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他還特地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真誠關心、服務民營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帶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業者、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國務院總理李強進行憲法宣誓。(新華社)

對人口負增長和社會爭議極大的延遲退休等問題,李強認為「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中國政府會在「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

在台灣問題上李強並沒有撂狠話,而是表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着筋。我們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台胞、台企來大陸,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並且表示說「早日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在回答鄉村振興問題時,他說了三個關鍵詞:一是全面。不光是發展經濟,而是要全面彰顯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二是特色。中國地域遼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保護和傳承好地域文化、鄉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過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振興,廣大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讓他們積極參與改革,並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針對地緣政治摩擦和去全球化加劇,中美關係緊張對立等導致的外資信心不足,產業鏈轉移等問題,李強用數字證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投資高地,說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890多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億美元。針對脱鈎論,李強表示「中美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從對方的發展中受益。」「中美合作大有可為。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他直言「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從這種(脱鈎論)炒作中受益」。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提名,經過投票表決,決定李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圖為習近平同李強握手。(中新社)

在談到新一屆政府如何加強自身建設時,李強「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的說法獲得了輿論廣泛好評。他表示任內將「推動各級幹部多到一線去,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向人民群眾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長期在大機關工作的年輕同志,要深入基層、心入基層,更多地接地氣。」並且表示將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行政行為都要於法有據。」

他還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都要有服務意識、發展意識,特別是在履行審批、管理職能時,不能光踩剎車、不踩油門;不能盡設路障、不設路標;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要堅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